引起龍魚發病的魚體因素和人爲因素

1、魚體自身因素

(1)魚體的生理因素

龍魚對外界疾病的反應能力及抵抗能力隨年齡、身體健康狀況、營養狀況、個體大小等而有所不同。例如,車輪蟲病是龍魚苗種階段常見的流行病,而隨著魚體年齡的增長,即使有車輪蟲寄生,一般也不會引起疾病的發生。魚鱗、皮膚及黏液是魚體抵抗寄生物侵襲的重要屏障。健康的魚或體表不受損傷的魚,病原體就無法進入,像打印病、水黴病等就不會發生。

引起龍魚發病的魚體因素和人為因素

(2)免疫能力

病原微生物進入魚體後,常被龍魚的吞噬細胞所吞噬,並吸引白細胞到受傷部位,一同吞噬病原微生物,表現出炎症反應。如果吞噬細胞和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難以阻擋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速度時,局部的病變將隨之擴大,超過魚體的承受力而導致龍魚死亡。

2、人為因素

(1))操作不慎

在飼養過程中,經常要給養魚池或水族箱換水、加水、清洗和撈魚,有時會因操作不當或動作粗糙,使魚蹦到地上或器具碰傷魚體,造成鰭條開裂、鱗片脫落等損傷。這樣很容易使病菌從傷口侵入,使魚體感染患病。例如,爛鰓病、水黴病有可能就是通過此途徑感染的。

(2)外部帶入病原體

從自然界中撈取活餌和購魚、投餵時,由於消毒、清潔不徹底,可能帶入病原體。另外,用於病魚的工具未經消毒又用於無病魚,或者新購入魚未經隔離觀察就放入原來的魚群等都能重複感染或交叉感染。例如,小瓜蟲病、爛鰓病等就有可能是通過這樣的途徑感染髮病的。

(3)飼餵不當

龍魚的飼養基本上是靠人工投餵,如果投餵不當,或飢或飽及長期投餵乾燥餌料,品種單一,營養成分不足,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組分不合理等,這樣龍魚就會缺乏營養,造成體質衰弱,就容易受感染患病。當然,投餌過多,易引起水質惡化,促進細菌繁衍。另外,投餵的餌料變質、腐敗,也會直接導致龍魚生病。

(4)環境調控不力

龍魚對水體的理化性質有一定的適應範圍。如果單位水體內載魚量太多,易導致生存的生態環境很惡劣,加上不及時換水,魚的排洩物、分泌物過多,二氧化碳、氨氮增多,微生物孳生,都可使水質惡化,溶解氧量降低,使魚發病。在換水時,水溫突然變動,溫差超過3℃;水溫超過適應範圍的上限或下限,以及短時間內多變,或長時期偏低,都會使魚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