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要 聞 直 擊

健康夢很甜 我帶你逐夢

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或許你早已習慣

每天擰開水龍頭

就會流出的自來水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但是大家是否關注過

這些自來水是從哪裡來的?

是否乾淨衛生?

除了自來水廠和供水管網

作為公眾用水的“最後 100 米”

高層建築裡二次供水的監管及水質安全

又如何保障呢?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眾所周知

廈門被公認為

中國最適宜生活的城市之一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今天監督君不講她的鼓浪嶼和海灘

單說說這座宜居城市的

二次供水

是如何監管和服務公眾的

······

究竟什麼是二次供水?

是指單位或個人將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設施供水,經儲存、加壓通過管道再供用戶或自用的形式。

隨著城市的發展,二次供水已成為城市供水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高層住宅,一個水箱有十幾戶甚至幾十戶用戶,根據相關規定,二次供水的儲水設備需每年清洗、消毒一次以上,但各地許多二次供水設施由於多年不曾清洗消毒,致使二次供水變成了二次汙染甚至N次傷害,嚴重的還會造成群體性感染事件,特別是夏天氣溫升高,細菌等有害物質滋生,二次供水飲用水安全問題更容易集中爆發。

因此,廈門市根據國家、省市在二次供水建設與管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嚴格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範》等法律法規,認真做好二次供水的衛生監管工作,

通過預防性審查、竣工驗收、衛生許可審查、設置監測點、監督檢查、聯合考評、合格單位授牌公示等方式---

打造出了

全國獨一無二的

“二次供水聯合監管廈門模式”

問題

 老舊小區問題凸顯 

 設備設施監管不健全 

廈門市部分老舊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由於建設規範和管理機制不健全,設計施工存在一定缺陷。如二次供水管網和設施用材不規範,或施工工藝達不到要求,質量差的在建成三、五年後即出現漏損等問題。部分小區內部供水管道大多是鍍鋅管,鏽蝕、滲漏嚴重,而供水設施埋在地下是隱蔽工程,一時難以查找原因,造成小區的總表與住戶水錶有時差距很大,導致水費公攤高居不下,水資源浪費、經濟損失嚴重。

其次,老舊小區多因供水管內產生嚴重鏽垢導致堵塞,或經常爆管,以致經常斷水停水,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此外,玻璃鋼水箱因年久開裂漏水,水泥內壁蓄水池因不易清潔,產生積留汙垢等問題,導致出水水質差、水壓低,且老舊二次供水設施能耗大,效率低,非常不經濟環保。同時,部分小區因維護資金不到位,使二次供水設施得不到及時維護;部分管理單位未按規範要求對二次供水設施定期清洗;部分小區無物業、無業主委員會、無公維金,導致二次供水設施無人管理維護。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措施

 強化制度抓源頭 

 六大措施保安全 

據廈門市衛生計生監督所統計,截至 2017 年 12 月,全市二次供水設施數達 1910 家,涉及人口逾 160 萬人。通過衛生部門數年來的不懈努力,廈門市二次供水管理水平顯著提升,衛生許可辦證率從 2003 年的不足 30 %,提高到現在的 98.6 %;從業人員健康證辦證率達到 99.2 %。在 2017 年度統計水質檢測中,合格率為 97.10 %,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該成績,與廈門市衛生計生監督所堅持從源頭抓起,將預防措施擺在最前面,把握供水前的最關鍵環節,不斷強化監管措施,提升服務水平有關。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科學設置監測點

全面掌握全市二次供水水質情況

目前,廈門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在全市共設有二次供水監測點 50 個:其中思明區、湖里區各 10 個點,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各 5 個點(每個區設有 1 個或 2 個學校二次供水點)。每季度抽檢一次,監測點每半年或一年重新設定,擴大監測覆蓋面。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設計圖紙審查

把預防性措施擺在最前面

廈門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從供水單位的二次供水設施設計圖紙階段開始介入,嚴格審核。在主體竣工時參與其竣工驗收。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衛生許可審查

把握供水前最關鍵環節

每家二次供水單位投入使用前,衛生監督機構從設施設備、周邊環境、管理制度、應急預案、人員持證上崗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衛生許可審查,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進行供水。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市是福建省唯一對二次供水單位實施衛生許可證制度的城市,此舉在全國也不多見。

至此,衛生監督機構完成二次供水單位設施設計、建設施工、投入使用三個步驟的閉環式監管。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日常監督,常抓不懈

二次供水單位正式投入運營後,廈門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根據要求,對二次供水單位的設施設備運行情況、所使用的涉水產品安全、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狀況、清洗消毒情況、送檢情況及自檢記錄等進行不定期的巡查,及時發現各種問題,並監督其整改。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聯合考評

打造二次供水監管的廈門模式

廈門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在多年監管過程中,認真履職、努力創新、注重溝通、形成合力。目前已形成了衛生、市政園林、市容考評、城管等部門信息共享、專業互補、執法互動的良性執法氛圍和立體執法網絡。打造出了二次供水單位的預防性審查、項目竣工驗收、衛生許可審查、二次供水聯合考評、合格單位授牌公示的全國獨一無二的“二次供水聯合監管廈門模式”。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及市民群眾飲水安全立下不可磨滅的成績。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堅持由衛生、市政園林、市容考評部門對取得衛生許可證的二次供水單位進行考評,考評合格的單位被授予“合格單位”牌匾並及時公示,增強監管透明度,引導居民參與監督。截至目前,掛牌單位已達 1210 家,佔總數的 63.7 %。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開展飲用水安全宣傳

提高市民群眾用水安全意識

廈門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社區、進校園,多渠道開展飲用水衛生安全知識宣傳。在廈門市 2016 年抗禦“莫蘭蒂”強颱風中,通過多方式多渠道發佈飲水安全提示,為災後防疫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方向

 常態巡查跟蹤監督 

 全面提供健康服務 

廈門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歷來重視飲用水衛生監督隊伍的應急能力與實戰水平,制訂了《廈門市突發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組織了相關應急演練和執法技能大賽,並配備了良好的應急檢測裝備。

2018 年 6 月起,廈門市又組織開展了為期 3 個月的二次供水專項整治行動。截至日前,全市共檢查二次供水單位 435 戶次,監督抽檢水樣 95 份,開展快速檢測 2598 項次,責令整改 139 戶次。

下一步,廈門市將探索建立二次供水長效監管機制和新模式,逐步建立二次供水水質衛生監測信息發佈、衛生監管公示等制度,實施一體化管理。對二次供水抽檢過程中不合格的監測點及指標進行跟蹤監督,在出廠水在線監測全覆蓋的基礎上,力爭在五年內覆蓋到部分二次供水和末梢水。同時針對多部門監管的情況,儘快依法界定部門職責,釐清部門間監管關係,減少實際操作中的盲區和空白點。

此外,廈門市還將進一步加強宣傳與服務指導,逐步提升社會公眾對飲用水衛生安全的認識,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力量,實實在在增加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二次供水=二次汙染=N次傷害?“廈門監管模式”求正解!

【監督君有話說】

飲用水衛生安全是保障公眾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眾的生活品質和標準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生活飲用水需求已從“水量”向“水質”轉變,尤其是高層建築二次供水,更是身居“高層”公眾的心腹之患。

二次供水監管,是 “最後 100 米”的監管,也是目前各地衛生行政執法的薄弱地帶,而廈門市補短板、強措施、聚合力、提服務的 6 大措施,不僅傳遞了為公眾飲用水安全勇於擔當、積極作為的服務理念,更為各地的健康衛士描繪了一種嶄新有效的二次供水監管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