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停了,玉米真的就能漲?

10月26日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發佈了《關於調整國家政策性糧食銷售安排的通知》,從2018年11月5日起,每週的糧油交易安排調整如下:

從這條通知不難看出,之前每週進行800萬噸投放的臨儲玉米拍賣銷售恐怕就是告一段落,在新玉米大規模上市之際,政策糧拍賣終於被“叫停”了。而在政策糧被叫停之後,市場將回到新玉米為主,後期成交的政策糧出庫為輔的狀態。在此前提下,玉米現貨還會繼續漲嗎?

雖說但從政策糧停拍本身來看,未來玉米市場少了一個有力的糧源供給方,這的確是一個“利多”因素。但筆者認為,凡事不單要從事件發生的本身去看,更多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去橫向對比。單就政策糧暫時停拍本身來看,其相對與往年同期來看,無論是從停拍的時間還是從後期的成交量都是明顯好於往年同期的。

首先,其停拍的時間相比往年同期更晚,從4月份開啟到10月份結束,今年的玉米政策糧拍賣足足持續了近7個月的時間,如此長的持續拍賣時間與往年同期相比也是非常罕見的。其次從這近7個月共計27個輪次的拍賣當中,共計投放國家臨時儲存玉米2.12億噸,實際成交超過9500萬噸。而在最後一個月的4個輪次當中,共計成交數量超過了1600萬噸。而這組數據主要是為了說明,已經被叫停的臨儲玉米拍賣在今年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補充,無論是從其成交總量還是從最後臨近停拍這段時間成交但是尚未出庫的數量(未來能夠成為市場糧源補充),今年的臨儲拍賣還是相當給力的。

正是因為如此,臨儲玉米拍賣停拍這個所謂的“利多”消息並不足以支撐未來的玉米市場繼續上揚,反而未來一段時間在後期大規模成交的超過了1600萬噸的玉米陸續出庫也將持續對新玉米市場形成壓力。這也就意味著,停拍的消息或將因心態的影響對玉米價格造成一波短期的向上支撐之後隨即便要被市場實際的供需結構再度“打回原形”。現貨市場的買賣雙方尤其是終端採購企業則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生產計劃制定策略,提前大規模屯糧並不是“上上策”。

拍賣停了,玉米真的就能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