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应该如何来实施?

农村电商应该如何来实施?

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逐渐获得政府重视。其或将成为扶贫的重要出路。

农村电商应该如何来实施?

目前农村电商的现况

第一,农村电商是一场持久战,精准扶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基于中国贫困地区信息化水平、农村电商的利润率所得出的结论。

第二,依靠电商进行精准扶贫,交通基建应该走在前面。很多贫困地区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即使发展农村电商,也可能存在农产品不能及时输运出去的情况。此外,交通不便,也导致物流成本上升。

第三,依靠电商进行精准扶贫,并不适合所有农村贫困地区,这将提醒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本地农村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因地施策。

农村电商应该如何来实施?

农村电商的主要实施方式

第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集中在农村电商不发达的部分西部地区,即依靠政府前期培育,引导当地农村电商的发展。

第二类是农村加工业驱动的电商互动发展模式。主要集中于乡镇企业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乡镇加工企业通过“触网”,扩大了销售范围。

第三类则是农村特色产品驱动的电商发展模式。如四川、新疆等地区,通过电商平台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农村电商的精准扶贫主要涉及第一类和第三类模式。即在部分农村电商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通过政府引导、前期培育等方式,扩大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电商应该如何来实施?

农村电商需要注重的因素

第一,本地区是否有特色农产品;第二,本地区的交通通达条件;第三,本地区常住人口的文化程度。在部分农村电商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通过政府引导、前期培育等方式,扩大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电商应该如何来实施?

农村电商促城乡村融合发展

电商逐梦,目的是促进乡村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行动内容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而且是“理念型”的和谐乡村应该如何建构。具体而言,就是要全方位地缔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应该如何来实施?

01

增创生活机会,农民自建家园。

电商扶贫既要丰富乡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更要使他们留在乡村,成为建设家园的可靠力量。当前,“乡土中国”正逐渐变成“离土中国”,这一方面源于对城市生活向往引发的主动迁移,另一方面则是乡村发展空间有限导致的被动迁移。乡村居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培养、保留和应用地方人才,是地方性建设的基础。为此,电商可以借助以下途径留下农民:通过农产品上行增加农民的收入,降低乡村居民外出意愿;通过服务站拓展就业渠道,帮助他们在家乡寻找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失业人员进行电商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扶贫是前期的工作,最终目标是让乡村居民富裕起来。

02

弥合收支差距,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电商所要面对的不仅是乡村内部的问题,还应关注如何促进城乡从分离转向融合发展。这就要在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的双向轨道上平衡城乡居民在消费与收入方面的差距,促进二者在产品和信息上的交流。从消费的角度来看,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工业生产多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乡村居民所需产品相对较少;二是工业品流入农村的环节多、费用高,物流成本尤为突出。为此,电商要回应乡村居民需求,线上集中订购,线下集中配送,从而减少中间消耗。另外,电商还应做好质保工作,消除乡村居民线上购物时的不安情绪。需要指出的是,存在于收入上的差距并不意味着乡村居民没有致富资本,而是这些资本有待转化和挖掘,比如电商可以对农产品进行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监测,使生产标准化、品牌化,消除客户对农产品安全方面的顾虑,借政府之势多渠道扩展销路。

03

带动创新升级,产业转型再造。

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有利于加快产业的转型再造,电商的引入就是一次重要契机。电商不仅进行线上交易活动,还要处理线下生产,即线上线下齐飞。进而言之,电商的发展将带动配套的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电商服务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能够替代一部分需淘汰的落后企业,帮助传统企业与时俱进、实现转型;创造符合全面发展原则的新型产业,如物流。这些产业的发展一则符合县域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二来能够成为注入乡镇的新经济活力;三来能直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推动整个县域实现产业的转型再造。

04

积极合作推广,增强县域影响。

作为县域电商,农村电商的落脚点一般在本县之内,但公司的运行效果将不局限于此。借助互联网跳出县域,在更大的环境中增强县域的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经济发展上的合作,地理人文上的推广。在经济上,推动招商引资,与实体企业进行线下交易,与电商企业线上沟通,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另外,还可以推动人文地理层面的乡村旅游,既增强经济影响力,也打造文化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