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傷寒論》向被中醫界譽為方書之祖,而桂枝湯又是《傷寒論》的第一首方,因此可以說桂枝湯是中醫在理、法、方、藥辨證論治理論體系指導下應用的第一方。

談桂枝湯,常使人首先聯想到的,便是桂枝湯所主治的太陽中風證,《方劑學》又將其納入辛溫解表之方,特別是對於初學中醫之人,這種印象尤深。殊不知桂枝湯的解表之功,僅僅是其眾多功用之一,桂枝湯更為廣泛、更為重要的作用,卻因之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實為憾嘆。鑑於此,筆者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依據,談談仲景對桂枝湯之用,欲求有所啟蒙。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一、桂枝湯用於解表時是解肌劑,不是發汗劑

在《傷寒論》中,用桂枝湯解表的條文共21條見(第12、13、15、24、25、42、44、45、53、54、56、57、91、95、164、234、 240、276、372、387諸條、還有下篇第6條)。

若仔細讀之,便可省悟到,仲景用桂枝湯解表時,在服藥方法上有其特殊的要求:一要求“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二要“溫覆令一時許”(適當地加蓋衣被,約二小時左右),如此而欲達“遍身染漐漐,微似有汗”之目的。諸如《金匱要略》中治柔痙的瓜蔞桂枝湯、治黃汗病的桂枝加黃芪湯等方,皆有如此要求。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桂枝湯用於解表時在服藥方法上之所以有這種特殊要求,是因為桂枝湯原本不是一個發汗劑,而是一個解肌劑。解肌與發汗不同。發汗是通過藥力的向外開散、透達、洩越發散之功使皮毛、腠理、魄門得以開洩,外邪隨汗出而解,如麻黃湯。

解肌是通過藥力,使在表的營衛得以調和,肌腠得以疏解,邪隨汗出而去。解肌和發汗同中有異,二者不可混為一談,這不只是一個概念問題,同時也直接關係到如何正確認識和使用桂枝湯。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桂枝湯以桂枝為君,臣以苦酸寒而具補斂之性的芍藥,更佐以大棗,與麻黃湯以麻黃為君迥然有別。麻黃湯開洩皮毛,峻汗無補;桂枝湯調和營衛而解肌。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言:“麻黃通徹皮毛,故專於發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去,脾主營,肺主衛,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對麻、桂之見,亦可見麻黃湯之發汗與桂枝湯之解肌之一斑。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醫聖尤恐後學不解其意,誤將麻黃湯之發汗與桂枝湯之解肌混為一談,特於《傷寒論》中第 16條重申:“桂枝本為解肌……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句中的 “本為解肌”四字,恰是仲景的叮嚀之言。解肌之劑的桂枝湯若用於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氣(即啜熱稀粥)“以助藥力”同時溫覆,方可使汗出病癒。這便是桂枝湯用於解表時為何要啜熱稀粥的道理。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二、桂枝湯能調和營衛

桂枝湯可以解肌,就是桂枝湯能調和營衛之功能的一種體現。但桂枝湯調和營衛之功不僅僅表現為解肌以治太陽中風證的營弱衛強,舉凡在表之營衛不和之證,皆可以桂枝湯治之。

如《傷寒論》中第53條:“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宜桂枝湯”,第54條又言:“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此二條自汗出證皆非太陽中風之外感,乃為雜病所致在表的營衛不和之自汗出證,沒有外邪,純屬營衛之間的不和諧或衛氣自身不和所致。治以桂枝湯,旨在調其營衛,榮衛和則愈。

這種自汗出證在臨床實踐中是常常可遇到的,其中一部分病人被現代醫學診斷為“植物神經紊亂”、“更年期綜合證”等。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營衛不和不僅僅表現為自汗出,還可由於榮衛之行澀而致身癢,或肌膚麻木不仁。如《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治》中,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營衛之行澀而痺鬱併兼表氣虛(故加黃芪)的血痺之證,即是其明證。

仲景用黃芪以補表氣之虛(這是仲景用黃芪的一個規律,看防已黃芪湯證和防已茯苓湯證可知),用桂枝湯去甘草,而重用生薑以療營衛之行澀,使營之行通暢調和,其病自愈。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明瞭桂枝湯具調和營衛之良能,大有益於臨床實踐。餘曾用桂枝湯加減治療某些蕁麻疹、四肢麻木、新生兒硬皮病之驗, 其理亦即本於桂枝湯能調和營衛。

三、桂枝湯可和脾胃、燮陰陽、溫中補虛,滋壯氣血

桂枝湯在這些方面的功能常常被人忽視,但這恰恰又是該方更為廣泛而重要的功用。必須指出,仲景用桂枝湯治裡證,治雜病時,在服藥方法上絕無桂枝湯治表證時那種“啜熱稀粥”、“溫覆”的特殊要求了。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一)和脾胃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一條: “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

這是仲景用桂枝湯原方來調和脾胃,以治妊娠惡阻的實例。醫聖尤恐後人一見用桂枝湯便以為是在解表,特在文中註明“無寒熱,名妊娠”六字,說明本證並非表證,乃是妊娠惡阻,用桂枝湯調和脾胃,以療胎氣上逆致胃氣不和之“不能食”。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二)滋壯氣血

桂枝湯中,桂枝和芍藥為主要藥物。桂枝為氣分藥,芍藥為血分藥,一陽一陰,一通一斂。兩藥等量相伍,陰陽相濟,氣血相和,大可滋壯氣血而補虛。《神農本草經》言桂枝: “主咳逆上氣,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謂芍藥 “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本經》言桂枝和芍藥皆有“益氣”之能。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傷寒論》第62條雲 “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這是一個既無表邪,又無表證(表證不一定都是因外邪所為)的氣血營陰不足之正虛身痛證。仲景仍取桂枝湯加味變通,已見桂枝湯本具有補益氣血之能。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餘常用此方治周身關節疼痛,不紅不腫,無寒熱之象,而見舌淡脈沉無力之人(常被診斷為“風溼性關節炎”、亦有因“血沉”不快,“抗鏈o”不高而 被診為“神經官能症”者)。

如患王XX,女,26歲,黑龍江人,某醫院化驗科技師。自訴產後月餘,近10余天周身肌肉和關節痠楚,疼痛難忍,兼見全身皮膚起紅色溼疹。本院診斷為“風溼性關節炎”,但“血沉”“抗o”均正常,服西藥罔效,轉中醫治療。 時值夏月,身著大棉衣並緊束袖口,餘詢知其汗出惡風。

查其舌淡脈弱,病發於產後,遂以正虛身痛論治。投桂枝加芍藥生薑各 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三劑,汗止痛消,諸症悉除(其身上紅色溼疹乃因天暑衣厚,汗出衣溼所致)。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治》雲:“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淸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如此陰陽氣血皆虛又兼陰陽失於交泰之候,其虛損至極。然而仲景卻舍參、芪、歸、地不用,專取桂枝湯補其陰陽氣血之虛,再加龍骨、牡蠣以潛陽攝納,使陰陽交泰。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中藥

這又充分證明了桂枝湯確具補而不峻,溫而不燥,緩而圖之之功,實為慢性虛損勞極之證所宜。

(三)溫中補虛

桂枝湯中,桂枝和芍藥等量相伍,陰陽相調,並配以姜、棗、草安中和胃補虛之品,則使全方更具溫中補虛之良能。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傷寒論》中,桂枝湯有三禁:一為太陽傷寒的麻黃湯證不可用,二為內有溼熱的“酒客病”不可用;三為素有裡熱之人不可用。在這三禁之中,特別是後二禁,之所以禁用桂枝湯之理,大抵不脫桂枝湯是一首偏溫又偏補之方。因此在《傷寒論》傷寒例中古人明訓:“桂枝下嚥,陽盛則斃”,不可不察其義。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推而廣之,由桂枝湯衍變的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等諸方,皆以桂枝湯為底方,用以治虛勞不足之證,即是取桂枝湯溫中補虛之良能。

諸如《傷寒論》中第351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證屬血虛寒凝,藥可視為桂枝湯變化而來(桂枝、芍藥、炙甘草、大棗、當歸、通草、細辛)。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9條的溫經湯,亦可看作是桂枝湯變化而成(桂枝、芍藥、生薑、炙甘草、當歸、阿膠、川芎、半夏、丹皮、麥冬、人參、山萸)。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桂枝湯加補氣藥或加補血藥,左變化,右變化,終不脫桂枝湯可溫中補虛,滋壯氣血之根基。徐忠可說:“桂枝湯,外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內證得之,為化氣和陰陽。”

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仲景取桂枝湯之意而進行加減變化之方,大約有26首之多。

其中用以解表,有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柴胡桂枝湯、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瓜簍桂枝湯、桂枝加黃芪湯;用以補虛降逆氣,有桂枝加桂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用以補陽助陽,有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加附子湯;用以調血治血,有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當歸四逆湯,溫經湯。

用以調補陰陽氣血,有新加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用以治水氣病,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由此論之,桂枝湯的加減變化之方,洋洋可觀。它體現了桂枝湯之用,可表可裡,可氣可血,實為一首難得之良方。仲景將其加減化裁,所涉之證甚廣。然而仍有其規律可循:一是桂枝湯之加減,關鍵大多在桂枝與芍藥之變;二是除用於解表外,凡治裡證,終不離溫補、溫通、溫化之情。

中醫第一方、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一文教你應用桂枝湯!

章楠在論桂枝湯時說:“此方立法,從脾胃以達營衛,周行一身。融表裡,調陰陽,和氣血,通經脈”(《傷寒本質》)。倘若我們能將桂枝湯 從專於解表的印象中解脫出來,師仲景之法而不泥其方,隨證化裁,廣其應用,無論對臨床和科研,定會有所裨益,則欣慰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