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罵死的是植物,而中國家庭里被罵「死」的是孩子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01 在宜家被罵枯萎的植物

阿聯酋的宜家,曾在GEMS校園中做了一個“霸凌”植物的實驗。他們在自家店中挑選了長勢相近的兩株盆栽,套上透明罩子放在校園中。

他們每天給兩株盆栽澆同樣的水,施同樣的肥。唯一不同的是,宜家的工作人員找學生提前錄好音,學生們留下積極或者消極的話語參與實驗。然後宜家的工作人員將兩種錄音分別在罩子裡循環播放。

左邊的植物將每天接受來自孩子們的語言暴力。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你就是廢物,你一無是處!”

“你長得一點都不綠!”

“你看起來像快爛了一樣”

......

而右邊的植物則能夠每天接受來自孩子們的讚美。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一見你我就特開心”

“你真的很美!”

“這個世界因你而改變”

......

三十天之後,左邊那盆被孩子們語言暴力的盆栽,活生生被罵“枯萎”了,而右邊每天接受誇獎的盆栽,依然蓬勃生長。實驗結束後,連參與實驗的孩子們都說:“如果植物都能被影響,那人肯定也會的!”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在這個小小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語言暴力是多麼的恐怖。很多人甚至說,可以誇誇左邊的植物嗎?讓它能夠復活。對待一株植物人們尚且有惻隱之心,若遭受語言暴力的是我們的孩子呢?

其實宜家做這個“霸凌”植物實驗的初衷,是為了呼籲大家共同反對霸凌。霸凌這一詞看起來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實際上它離你我每個人都很近。

據2017年聯合國發佈的關於全球校園欺凌的報告,全球每年有2.46億兒童遭受遭受學校暴力和欺凌,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倍受傷害。

而如果傷人的話語是每日從父母至親口中說出來的,那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生毀滅性的傷害。

02 無法選擇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生活於父母的家庭,兒女還未組成自己的新家庭,這樣的家庭就稱之為原生家庭。

早已有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

2017年,雲南鎮雄縣一個15歲留守少年,在除夕夜喝下農藥自殺,並留下遺書控訴父親。他在遺書裡稱,父親長年累月的火爆脾氣與打罵,使得他度過了一個陰暗的童年,並最終使他不堪重負喝農藥離開人世。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類似的新聞還有很多。我們當然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擁有美滿幸福的原生家庭,可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從小生活在糟糕的原生家庭裡的孩子。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罵是廢物、豬腦子、丟人、怎麼不去死等等。對於很多沒有形成自己獨立觀念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父母給他們的觀念。他們不會認為父母在開玩笑,而是會覺得自己好像真的是那麼一無是處。

而在一個優良的原生家庭又是怎樣的呢。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我國著名作家金庸還有這麼些個親戚:

著名詩人穆旦(查良錚)是他堂哥;民國才子徐志摩是他表哥;瓊瑤是他的外甥女;國民黨高級參謀、陸軍上將蔣百里是他姑父;音樂家蔣英是他表姐;錢學森是他表姐夫......

當然,我們不能把這些名人大家的成功全部歸功於原生家庭的功勞。但是一個家族能夠走出這麼多位名人大家,肯定與優良的原生家庭的教育與薰陶是分不開的。

拙見曾邀請過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先生做演講嘉賓。他有過這麼一番言論:“生命力只有一種,當這個生命力被看見的時候,它就會變成好的生命力,比方說熱情、創造力、愛。當你的活力沒有被看見,他就變成了黑色生命力,這時就變成了恨、攻擊、憤怒和破壞等。”

那些整日生活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下的孩子們,他們長大後很難完全擺脫童年、青少年時期來自父母的陰影。我們也無法要求一個終日生活在攻擊與憤怒下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康、心裡充滿溫暖與愛的人。我們無法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要求在這樣環境中長大些孩子們去扇枕溫襲、鹿乳奉親。

新聞中那些自殺孩子們的行為,當然不值得我們推崇。然而,若是當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不夠好,甚至會給一個人帶來創傷的時候,真的沒有辦法去減少甚至說消除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嗎?

有。可以減少,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人格心理學有個理論,一個人成年後的性格與為人處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童年。

有些人童年受到創傷,長大後會慢慢釋懷。但是這種釋懷不是主動的,而是心底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算了,算了。”不去原諒、不去釋懷,只會加深傷口的深度和延緩結痂的時間。

可是釋懷,並不代表能夠快樂。

03 無法徹底逃脫的原生家庭

在電視劇《歡樂頌》大火時,樊勝美這個角色引發了許多社會輿論,大量的文章在剖析樊勝美在面對原生家庭時做的錯誤決策。比如過分退讓、縱容家人當“巨嬰”等等,並陳列出一二三四點冷靜而理性的解決方法。

可是這個世界上,親情和愛情這兩樣東西,是一個人無法完全用理性去思考的。設身處地想,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如“巨嬰”般不斷索取,難道我們真的能理智地拒絕他們,看著他們窮困潦倒無法生活嗎?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而在現實的娛樂圈中,最因原生家庭而飽受爭議的藝人無疑是張韶涵。2008年,在張韶涵的事業最如日中天的時候,因為財產問題,她遭到了父母的聯手背叛。

先是母親將其從業多年的積蓄全數轉走,接著已離婚的父母聯手指控她棄養。其母隨後誣陷她酗酒、吸毒、出櫃,讓張韶涵背上了整個社會的口誅筆伐。

經紀公司怕張韶涵的家醜會影響公司形象,隨即將她雪藏。吸血鬼般的父母,讓張韶涵陷入了事業的低谷。

直到2018年,張韶涵因參與《我是歌手》而再次爆紅。而張韶涵的再度爆紅,隨即又引發了舅舅和父母棄養的誣告。

原生家庭給張韶涵的拖累,究竟還要持續多久?

有人說,張韶涵不值得同情。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確實有影響,但是張韶涵走到現在,也是她的退讓一步步助長了父母的貪婪。如果她能像自己曾經在媒體上說的那樣,與父母斷絕關係,她現在的事業肯定順風順水。

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又如何徹底逃脫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終究是父母。哪怕他們再怎麼對不起自己,又有多少人會選擇棄他們而去?

在某種意義上說,張韶涵是幸運的。作為一個藝人,她有許多的粉絲與支持者,她有東山再起的資本與人脈。而很多的普通人會被原生家庭吞噬,卻毫無反抗之力。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在文學藝術裡,被原生家庭摧毀一生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孫少平在工地做小工時,十四五歲的小女孩小翠在工地為工人們燒火做飯。少平在發現包工頭經常進入小翠房間裡強暴她後,氣憤的少平和包工頭大鬧一場,並結算了自己和小翠的工資。在得知小翠如果不帶夠錢回家就會被父親打罵時,少平將自己身上全部的一百多塊錢悉數給了她。

一兩百塊錢並沒有讓小翠獲得父親的疼愛。糟糕的原生家庭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你拼命去填補,卻永不見底。路遙沒有交代小翠家的具體情況,我們所知的,是孫少平不久後在攬工的時候再次見到了小翠,而此時她為了養家已經成為了暗娼。

小翠的父親不可惡嗎?可惡。可惡至極。他讓一個花季少女不惜一切,甚至搭上了自己的貞潔去承擔了家庭的重擔。在這種情況下,他對小翠還動輒打罵,毫無一個父親本應有的模樣。

可是和張韶涵一樣,小翠能徹底拋下那個糟糕的原生家庭嗎?至少對於她倆來說是不能的。畢竟我們的身體裡流淌著父輩的血液,那些在朋友、戀人面前保持的原則和底線,到了父母至親面前,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一切似乎都抵不過一個愛字。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東野圭吾在《時生》一書中說:“誰都想生在一個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盡力去打好它。”

生於糟糕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們,無法徹底與父母斷絕關係。可是能夠去選擇接受自己被上帝發了一副爛牌,然後盡力去打好它。

21世紀的我們,如翠翠般必須賣身養家的孩子已經幾乎不在,更多的孩子面臨的是來自原生家庭的語言暴力甚至是行為暴力。這些孩子,如果能接受自己的“爛牌”,再付諸努力,雖然無法徹底逃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來自糟糕原生家庭的影響,從而達到擁有獲取幸福的能力。

04 許多人匆忙活著為了一口甜

柴靜在《看見》一書中,有寫到一些存在家暴的家庭。施暴者大多是家中的男人,而他的妻子、兒女便是他的受虐者。

柴靜問一個孩子:

“你有想過他(孩子的父親)嗎?”

“有。”

“想念什麼呢?”

“他笑的時候......他給你一個微笑的時候,簡直就像把世界都給了你的那種感覺。”

一些家庭幸福的人看到這段對話或許無法理解。一個微笑就可以讓孩子忘卻父親多年的鞭打嗎?或許是可以的。那些心裡很苦很苦的人,只要一點點的甜,一點點的愛,他們的心就能被塞滿。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魯迅先生的《而已集》裡有這麼一段描寫: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從來就沒有什麼真正的感同身受。

對於很多從小就缺愛的孩子來說,哪怕父母對自己再無情,孩子們在心底仍然希望會有那麼一天:隨著自己的長大、父母的老去,父母會變得溫柔起來,或許會有那麼一天,自己也能獲得他們的愛。

那麼一點點的幻想,成為了他們艱難生活下去的期盼。

05 出路在何方?

很多擁有糟糕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小的時候處於一種缺愛的狀態,他們有可能會在成年之後喪失愛人的能力。

其實我們應當明白,這個世界上最長久、最可靠的愛,其實是自愛。而自愛最基礎的,便是自重。

無論糟糕的父母說什麼、如何辱罵,始終相信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無論糟糕的父母如何輕賤自己,要學會自珍自愛,切勿做出殘害軀體甚至是放棄生命的選擇。

學會自重和自愛,還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學會去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學會去接納並不完美的家庭和自己。而唯獨我們學會了照顧自己、愛自己,才會有餘力去愛更多的人。

原生家庭糟糕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的另一個問題是缺乏安全感。他們時常會覺得自己無依無靠,覺得自己身後空無一人。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學會自我療愈。回到現實中,其實獲取安全感並不難:手機滿格的電量,出門隨身攜帶的錢包與鑰匙,下雨天及時收下來的衣服與冰箱裡滿滿當當的食物。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從另一個人身上尋求安全感本身就是一件虛無縹緲的事,最真實的安全感來自於鼓囊囊的錢袋與自己所有的未雨綢繆。

我們花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生活在原生家庭,要走出它的影響絕非易事。面對糟糕的原生家庭,一味的妥協與退讓只會拖垮自己、縱容家人。在無法經濟獨立之前,需要學會有技巧地減少糟糕的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1. 儘量減少在家的時間,多走出家門廣交良師益友;

  2. 閱覽群書,從名人大家的著作裡尋找精神慰藉;

  3. 培養自己的興趣,尋找自己所熱愛的東西,轉移自身注意力;

  4. 時常運動,健康有力的體魄也有利於精神的飽滿;

    ......

在無法走出原生家庭的時候,唯有自救,才能夠遇見更好的自己。

每一個擁有糟糕原生家庭的人,要了解和清楚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和創傷,並不斷修煉自己;同時擺正心態,不將糟糕的原生家庭作為自己一切負面事件的藉口,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造自己,善待他人,從而達到更高的人生品質。

原生家庭無法選擇和徹底逃脫,但我們在成年後可以通過結婚,通過用愛的力量來建立自己的家庭,也就是所謂的新生家庭。

在擁有屬於自己的新生家庭之後,減少與糟糕的原生家庭的來往,從而減少原生家庭的拖累。在新生家庭中,更要謹言慎行,勿讓自己的新生家庭成為子女糟糕的原生家庭。

解決原生家庭之困的怪圈,最重要的就是從每一個走出糟糕的原生家庭的人開始努力,勿讓屠龍者成為惡龍。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文字:羅坤 排版:羅坤

文章觀點獨立,與平臺無關

宜家骂死的是植物,而中国家庭里被骂“死”的是孩子

【兩個分享】

原生家庭對您有怎樣的影響?

原生家庭帶來了較大的傷害,

該不該選擇去徹底逃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