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經濟——說樓市與股市

談中國經濟——說樓市與股市

近期小編新房裝修,眼見人民幣破7,房價繼續飈漲。打去年,小編這座三線城市房價幾乎翻了一倍,說句挺昧良心的話,也幸虧買的早。

最近大家都在談物價,談匯率,談房價和股市,無論是任大炮的話裡有話,還是國家最近幾項政策,貌似都在預示著一件事——經濟波動。天朝人民,努力兩代人為一代人買房,現在已經不是危言聳聽,而大牛在股市割散戶韭菜,央行在股市割大牛韭菜也是常見,中國人的經濟到底怎麼了?而我們最關心的,房價,會不會跌呢?

到此,咱們先不繼續這個話題,說三個故事。

故事一:某A股主板企業員工因頻繁工作患肝硬化,連帶賠償和保險,此員工不足以在公司城市買房修養,只得辭職回家。

某普通上市公司,套現5%股票,在城市中心買房作為員工宿舍。來年,公司嚴重虧損,經內部建議,賣掉原本的宿舍,公司扭虧為盈,淨賺2000多萬。

故事二:2005年,某德國人帶300萬美元存款隻身進入中國漂泊,他拿出200萬在上海浦東買下一套房子,準備就地發展,經營事業。

2015年,這個德國人顆粒無收,臨近被遣送回國時,房子被依法拍賣,償還所有債務後,德國人帶著賣房還債剩下的300萬美元被遣送回國。

臨走時,這個德國人不禁感嘆,說中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家。

故事三:一對“五道口職業學院”畢業的年輕夫婦問禪師:我們買不起學區房,我們怎麼辦?

禪師說:“清華北大都買不起房,還買學區房幹嘛!”

在中國,學歷越來越不值錢,學區房卻越來越貴。

如果有心,想必已經看出我這三個故事想要表達什麼。相比較外國來說,如果萬一中國股市崩了,可能跳樓的人,要比美國少很多。(這裡只是字面意思,求不噴)如我們常見,很多西方國家更注重股市是否穩定,所以投入大量資源來保證股市平穩發展。相較於中國,國家維護的,卻是房市。不同政治體質中,不同市場,產生的經濟催化劑自然也不同。其實這點不難理解,西方國家,自古以來過著遊牧、 貿易的生活,而中國,自古農耕經濟。西方人更在意自己的“羊群”是否保值,而中國則更側重男耕女織,所以要有一所陋室足以棲身立命。

房價,是中國經濟最直觀的表現形式。股市,是西方經濟最直觀的表現形式。

這來源於中西方文化差異,來源於根植於幾千年的本性,來源於不同體制,不同市場。

再說中國股市,南北方差異巨大,去南方三四線城市,可能有30%的民眾在炒股,願意炒股。而北方,這部分人可能還不到10%,北方有太多富豪,都因地產而生,因地產而升。雖然炒地皮這東西是從南方傳來的。他們以此為榜樣,覺得地產能富,結果他們就真的富了。

其實,在其中蘊含的道理,一部分來源於房市,是中國經濟催化劑,一部分來源於商賈遍地的南方,更容易接受外國的東西,拿來用作自己的,儘管這可能並不那麼立竿見影,但總歸是積極的。

文化、政治、經濟三位一體不分家。想要富,首先你得明白,如何才能富,什麼是經濟命脈,在這飛速發展的當下,你先得知道自己該坐那輛車登上人生巔峰,再去想辦法買票。就像泰坦尼克號的傑克一樣。

房價會跌嗎?答案是肯定的,當年美國經濟危機,股市毀於一旦,羅斯福站出來拯救國民,同樣的事,我不敢預言發生在中國樓市,但若不想滅亡,這匹脫韁的烈馬必須拉回來。只是時間,誰也說不準。

P2P金融飛速發展的當下,有這麼一輛車,它叫鴻基金融。就問你,敢不敢上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