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資?看完這篇就夠了!

如何投資?看完這篇就夠了!

說到投資,你想到了什麼?飛速上漲的房價?股市大綠?銀行利率低過通貨膨脹?還是大佬雲集的幣圈,亦或是爆雷不斷的P2P?

投資還是繼續觀望?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除了初期的資本能推進接近終點的距離外,好像再沒有什麼能夠讓我們快速取得目標,只能儘量武裝自己,提高奔跑的加速度。

投資不是買彩票,後者賺錢方式稱之為概率,前者則是可考量的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的實現,可以通過冷靜分析和強大的知識來提高,這是一個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過程。投資長跑中什麼最重要?是毅力,再好的技巧不如耐力持久,再加之適合自己的戰略,便可以閒庭闊步,盡數收益。

首先,一個合格的投資者毅力來源是什麼呢?我認為是一種“延遲滿足感”,什麼是延遲滿足感?比如說,開始減肥的一週內,可能體重不會有明顯變化,甚至反增。然當一年後,堅持下來的你一定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再拿出減肥開始時的照片比對,這種滿足感不是語言可以描述的,相信我,無論做什麼,持之以恆的做下去,你的滿足感可能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投資也一樣。

當然,我們也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懂得投資市場是長期比拼耐力的持久戰後,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講了這麼一句話,——投資者要樹立風險自擔的理念,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會發生。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信息中介,沒有任何一家平臺、機構或者自然人為你兜底,沒有義務讓你旱澇保收。很多投資人連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有就去各種平臺發帖控訴,這種想法暴露的是一個投資人狹隘的眼界和無知的投機心理,所有人都在說投資有風險,要提前做好風險自擔的心理準備,有那麼多大道理每天刷屏,而你依然患得患失,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你沒聽進去。

再談方法,在樹立了良好的心態之後,還要有一個明確的投資計劃,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我們要先做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目標等,要主動整理自己當前的資產情況,要樹立節約意識。

通常,我們不建議配置超過50%的風險產品,如果你處於45歲以下,且目前財務狀況良好,未來收入預期穩定,可以考慮投資50%的風險產品和50%的保守理財產品。否則根據自己的性別、家庭、財務狀況,結合風險承受能力和自己的理財目標,適當下調風險比例,比如4:6或3:7.如果65歲以上的,才建議2:8。

同時要根據理財目標的高低適度縮減開支,最好的投資理財,就是減少消費支出,更準確地說是減少非理性的消費支出。

做到以上這些,我們就要建立與自身狀況吻合的理財計劃,這一階段要做的,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然後選擇並投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同時淘汰掉不適合自己的機構和產品。

小編認為最適合當下資產配置最基本的三個組成部分,是儲蓄賬戶、人壽保險合同和股票賬戶或者P2P。這三類資產足以覆蓋大部分投資需求,區別的只是比重。而投資產品的選擇,原則上只有一條,選擇簡單易懂且費用有競爭力的產品。要省心省力省時的話選擇P2P非常適合作為上班族和理財新手步入投資領域的第一道大門。

在做出第一筆投資後,我們要及時鞏固現有的理財成效,對自己的資產結構做出反思和調整。筆者有幾點建議:第一,最好不要直接投資股市,二是必須配置基金,三是沒有套利或者投資經驗者不要買複雜的金融產品,例如產權證等。

我們也要提高危機意識,對如何應對金融風險有所瞭解。首先,注意危機到來前的預兆,如債券或是股市暴跌。其次,一旦發現徵兆,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立刻著手預防,然後迅速賣出所有金融產品和保險理財產品,從銀行裡取出現金,最後等待危機過去,慢慢迴歸危機前的投資方案。

在擁有了儲蓄賬戶、人壽保險合同和股票賬戶或者P2P這三類產品後,如果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強,可以考慮增加一些風險較高的其他金融產品。

如直接購買股票(不超過總資產的5%),風險較高的基金,權證、對沖基金等高風險產品。但這些都不是必須的,如果不是承受風險能力很強且有較高的理財目標的話,三類基礎配置就夠了。

將流動性、安全性與收益性將基金、股票、房產等資產進行不同比例的投資與配置,其實,我們常用的理財產品,基本上就是儲蓄、股票、基金、保險、房產、黃金、P2P、債券這幾類,其他又如收藏品、外匯、期貨等,對於普通國人來說都有一定的門檻。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需要去匹配這些方案。

投資是一場拼耐力,靠腦力的持久戰,動力來自於財富的吸引力。巴菲特說過:“第一條,保住本金最重要,第二條,永遠不要忘了第一條。”投資未來的人都是終於現實的人,不管我們選擇投資什麼,健康積極的心態和適合自己的策略才是最重要的,你會發現冷靜的思考才是投資的本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