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康熙皇帝即位后,着手感化汉族知识分子。他颁诏天下,令地方官员举荐有オ学的明朝知识分子遗老遗少,到朝廷当官。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来讲气节,没有几个人愿意应召。

这时候,陕西总督推荐了关中著名的学者李喁,可是,这个李喁以有病为由,坚决不肯入京做官。

康熙并不介意,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恭敬,派官员不断地看望他,吩咐等他病好后再请入京。官员们天天来探视,可是李喁卧在床上,十分顽固。

这些官员怕自己的鸟纱帽不保,就让人把李喁从家里一直抬到西安,总督大人亲自到床前劝他答应进京。谁知李喁竞以绝食相威胁,,还趁人不注意要用佩月自杀。

官员们没办法,只好把这些事情上报康熙。康熙再一次吩咐官员们不要再通知他。

有一次,康熙西巡到西安,让总督大人转达了自己的看法,说李喁是当代大儒,想要亲自前去拜访他。这个面子,康熙皇帝给得实在太足了。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可是,李喁却仍声称有病无法接驾,康熙皇帝并没有因此大发雷霆,反而和颜悦色地表示没有关系。其实,李喁内心早已臣服于康熙了,只是被虚名所累,而且以前的姿态摆得太高,一时没办法下来。

于是,李喁就让儿子带上自己写的几本书去见康熙,这实际上是向康熙表明态度:他是大明臣民,不能跪拜康熙,而他儿子是大清臣民,可以跪拜康熙。

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脸面,又回应了康熙给他的面子。康熙召见李喁的儿子,得知李喁确实有病,也就没有勉强,于是对李喁的儿子说:“你的父亲读书守志可谓完节,

朕有亲题“志操高洁”匾额并手书诗帖以表彰你父亲的志节。”

并告诉地方官对李喁关照有加。康熙此举,可谓深得读书人的心。那些表明暂不降清的人,早就没那么顽固了,而那些本已臣服的人,更是乐意为朝廷效力。

康熙给足了别人面子,实际上也为自己捞足了面子。中国人最讲究面子问题,很多利益可以失去,但面子不能失去。因而在为人处世之时,“不给面子”的行为最易引起是非。

不知道别的民族是不是也这么重视面子,不过他们重不重视倒与我们无关,而我们要清楚: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中国人最重视面子!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人太不给面子了!这是面子问题,不是原则问题。面子被丢光了,这一口气非讨回来不可!

“面子”是什么呢?“面子”是一个人在同僚中的“尊敬”,是立足的根本”。换句话说,是代表“地位”,所以你若当面羞辱某人,某人因为觉得被看了笑话,很没“面子”,他是有可能为此和你拼命的。

人性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面子”的亏,要在人生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到这一点。那些老于世故的人,

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设法保住别人的面子。当然,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足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的,他自己则大呼痛快。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其实这种举动正是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大家都是在人生丛林里讨生活,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会给人面子。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别人保存了面子,你做足了人情,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所以,在社会上行走,你一定要了解“面子问题”,否则处理失当,会对你的人际关系和事业造成很大困扰。有智慧的人处理问题,会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设法将事情导向好的方面。

不过,“面子问题”又很微妙,有关面子的事大多不好明说,只能靠自己体会。处理“面子问题”,只要抓住两大原则就可以了。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第一个原则是消极的,也就是不要做出“不给面子”的事。例如:

1.不要当面羞辱人,包括同事、上司、属下、亲戚、朋友,尤其是人身攻击更是不宜。

2对某人有意见,应私下沟通,不要当面揭发,以免他下不了台。

3强龙不压地头蛇,勿越界管人闲事。

4打狗看主人,勿因意气而羞辱对方的手下。

5遇到分输赢的场合,手下留情,不必贏得太多。

6“心中有别人”,也就是有上司、有长辈、有主人,不要逾越自己的本分。

7不要抢别人的功劳,也不要抢别人的机会。总而言之,只要心中怀着对对方的尊重,替对方着想,那么就不致做出不给面子”的事。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做人处事,要学会给足对方面子

第二个原则是积极的,也就是主动“做面子”给对方。例如:

1替对方在同事、朋友及上司面前说好话,为他做公关,但不可太肉麻、露骨、刻意。

2对方有喜庆之事,主动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庆贺。

3对方有难言之苦,不动声色,不为外人知地主动替他解决。

4适当地“吹”他、“捧”他,协助他建立地位和威信。具体的做法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总而言之,带着“我能替对方做什么,让他有面子”的想法来做就对了。

这两大原则,前者可避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后者则可做足人情,积极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你的付出,也必然会得到回报。

也许你会说,“面子问题”太虚伪了!是有些虚伪,但中国人就是这么回事,你如果忽略这个问题,那么你就会吃苦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