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跳水,國內哪些電商零售公司股價最抗跌?

最近的全球股市可以用哀鴻遍野來形容,美國、歐洲、亞太等多個股指"跳水"。

在美國股市延續10年牛市的背景下,10月10日卻遭遇"黑色星期三",美股三大股指集體收跌,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下挫超過830點,三大指數都下跌超過3%;歐洲三大股指在10日也未能倖免,全線下跌;受此影響,10月11日亞太市場開盤全線重挫,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583點,下跌5.22%。

在劇烈震盪的市場環境下,個股也不能倖免。國內主要零售電商上市公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然而跌幅程度卻不盡相同,凸顯了不同公司在面對市場驚濤駭浪時的定力。只有那些經營穩健、業績優異同時又不斷創新進取的公司,才安然穿越一輪輪的牛熊週期。

純電商:大幅下跌,業績承壓

近期無論是港股還是中概股的互聯網公司,都出現了大幅下跌的走勢。京東股價自年初創下高位以來,迅速震盪下跌,累計跌幅已達到了45%,市值蒸發300多億美元;唯品會跌幅超過50%,股價已經跌破6美元。

電商上市公司股價下跌,除了客觀市場環境,最主要還是受到公司經營業績不佳的影響。

以唯品會為例,在幾大電商當中,唯品跌的是最狠的。而唯品會的營業收入、淨利潤表現均不佳。過去6個季度,唯品會營收增速一直處於下滑之中。今年第二季度,唯品會營收增速為18.4%,低於上一季度的24.6%,低於去年同期的30.3%。

唯品會的品類是最大短板,"特賣"的標籤始終不能捨棄。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綜合類購物平臺,留給唯品會發展的空間恐怕非常有限。

而京東的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今年,京東在GMV、營收、盈利能力、活躍用戶數等核心指標的增速出現下滑。

公開數據顯示,2017財年Q2到2018年Q2,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43.6%、39.2%、38.7%、33.1%、31.2%,京東營收增速不斷放緩。第二季度,京東持續經營業務經營虧損為 10.339 億元,而去年同期持續經營業務經營虧損為 4.030 億元。同時,京東不斷宣稱在加大開店步伐,實際上卻因自身缺乏線下運營經驗效果尚不得而知。

互聯網紅利見頂,純電商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增速正在急速放緩,互聯網零售規模增速從 2013 年開始下滑,到 2017年增速為 21.28%, 4 年間增速減去大半。阿里巴巴、京東和唯品會這三家公司交易額5年內持續上漲但增速均不斷下滑,對實體零售行業份額蠶食速度不斷下降。

與此同時,獲客成本卻在不斷增加。京東商城2012年獲客成本 65.30元/人,到2017年達226.10元/人,5年複合增長率28.20%;阿里巴巴獲取一名新活躍用戶的成本由2013年50.89元提升至2017年226.58元,4年增長近3.5倍。

如果說2017年電商增長剛露出頹勢,那到了2018年線上空間的縮小已經是共識。集體向線下走,已經成為眾多電商的必然選擇。

傳統零售:冰火兩重天,分化加劇

而以線下為主戰場的傳統零售商,其股價出現了分化。年初至今,百聯累跌32.52%,永輝跌21%,步步高跌54%;而高鑫零售牽手阿里巴巴後股價表現不錯,今年上漲將近15%。振幅也不到3%。

高鑫零售股價穩步上漲,表明市場看好雙方在新零售領域的合作。事實上,高鑫零售自上市以來,營業收入增速逐年下降,從2011年的21.25%下降至2017年的2.46%。營收增速下滑和門店拓展速度放緩是不無關係的,因為高鑫零售營收方面的增長主要依託於開設新店以及擴充業務。市場基本已經飽和,即便網點繼續擴張,其營收增長速度後續也將會明顯放緩。在觸及線下發展的瓶頸後,高鑫零售也在積極尋求線上的突破口。

目前,高鑫零售與阿里的合作已經有所成效。截至2018年6月,與阿里重點合作的淘鮮達已在165家門店上線,涵蓋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的93座城市,預計2018年底上線全部門店、實現數字化改造。

除了加快線下門店改造之外,高鑫零售也積極拓展品類合作。6月底蘇寧與大潤發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蘇寧將進駐中國大陸地區近400家大潤發門店的家電3C專區,深入合作經營。在818購物節期間,全國30家蘇寧易購大潤發店正式開業,全國銷售同比去年未進駐前增長700%,取得了行業矚目的成績。

全球股市跳水,國內哪些電商零售公司股價最抗跌?

高鑫零售的轉型成功,離不開阿里巴巴的支持。傳統零售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線上、線下融合才是零售王道。

未來趨勢:雙線融合,智慧零售走強

2018年蘇寧易購股價走勢較為平穩,在全球股市大跌來臨之前仍保持小幅上升,目前跌幅僅為1.67%。在一眾跳水下跌的企業當中,算是十分抗跌。

而蘇寧的業績也確實可圈可點。根據2018年半年報顯示,蘇寧易購實現商品銷售規模1512.39億元(含稅),同比增長44.55%。蘇寧易購線上商品交易規模為883.22億元,同比增長76.51%。

這與蘇寧的定位有關。區別於傳統零售,蘇寧積極發展線上和線下的業務,如今雙線融合模式的優勢正在顯現出來,"智慧零售"的戰略真正做到將線上線下融合落到實處。經過了5年的鋪墊,蘇寧的轉型之路走的越來越順了。

2013年,張近東就正式宣佈蘇寧轉型互聯網零售商;2015年,蘇寧開啟O2O模式;2017年3月,蘇寧明確了智慧零售的發展理念: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相融合,來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更優質的商品。2017年底,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計劃出爐,開啟全渠道、全業態擴張之路。

蘇寧長期涉足線下的經驗再加上全渠道全產業的場景互聯網體系做支撐,相比之下轉型效果更為顯著。在進一步鞏固其在家電3C領域全渠道第一的優勢的同時,快消、母嬰、生鮮等品類以及便利店、加盟店等業態走上了全面爆發的階段。僅2018年上半年,蘇寧累計新開店2000+,其中蘇寧小店新開近1100家,零售雲店新開近1000家,易購直營店近400家……目前,蘇寧在全國有超過7000家線下門店。

全球股市跳水,國內哪些電商零售公司股價最抗跌?

經過這些年的沉澱,蘇寧已從傳統零售到六大產業再擴展到八大產業,涵蓋了零售、物流、金融、科技、置業、體育、文創、投資等板塊,以零售為核心的全渠道全業態佈局成型。張近東提出的2020年達到交易規模四萬億、線下兩萬店和全渠道高於互聯網轉型期兩倍增速全力衝刺的目標,看似遙不可及,但蘇寧已向這個目標悄悄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