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那是因爲當媽的你起跑線太低!

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那是因為當媽的你起跑線太低!

孩子的起點太低,真的是因為出生嗎?

有些新手媽媽,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總是崩潰大哭自責:“對不起,寶貝!媽媽沒有把你生在羅馬。”

沒有把孩子生在羅馬不是你的錯;但是孩子出生後,如果做媽媽的依然停留在原地,那就是你的錯。

媽媽才是孩子的人生第一任導師,你們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


01、媽媽的教養,決定了孩子素質的高低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不是物質條件不足,而是來源於媽媽的自身教養問題。

前幾天看到一段視頻:

長沙一位年輕的媽媽,因為兒子的身體不好,堅持讓兒子進行肌肉鍛鍊。這很正常,對嗎? 但不正常的是,這位媽媽把鍛鍊的場地放到了公交車上。

在公交車司機因為安全問題阻止的時候,她不但沒有停下來,

反而固執地衝兒子說:“快點吊上來!我來保護你!”一邊說,一邊倔強地、動作粗魯地把兒子強制吊上拉手環。同時,還不忘罵司機“你沒有看到我在保護他嗎?你眼睛瞎了!關你什麼事!”

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那是因為當媽的你起跑線太低!

司機為了乘客的安全進行了短暫地停車,但是這位媽媽竟然當場打了投訴電話!

視頻裡媽媽在與司機爭吵的過程中,兒子已經惶恐不安地用手捂住了臉;當他茫然無措、自尊心不知如何安放地、被眾人圍觀地時候,他的媽媽卻把他當做了與司機賭氣的工具。

而媽媽自以為有保護兒子的能力,但實際上她那微微張開的雙臂,在公交車緊急剎車、變道或者突然發動的時候,是起不到任何保護作用的。

我們佩服一位母親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讓他堅持鍛鍊的勇氣,但這勇氣也要合適宜;給孩子的最好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孩子保護自己,遵守規則;更要求一位媽媽首先要學會遵守規則。

因為媽媽是孩子的榜樣,媽媽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生高度。


02、媽媽的教養低,培養的孩子道德水平也不高

“我把我兒子照顧的很好,身體健康,學習特別棒!”這句常見的口頭禪卻體現了媽媽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

母親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起點,更是人格以及三觀上的起點;三觀不正的母親,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也讓孩子的人格不健全,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孩子。

有一位朋友,從幼兒園到研究生成績都特別出色,海歸回來後也順利進入了國企,工作上業績也特別好。

但他總是不那麼“合群”,每次班裡、單位裡,有各種匿名投票選舉的時候,他的票數都不會超過10,甚至有時候只有可憐的一兩張,還包括自己投自己的。

雖然這種現象挺不合理的,但知道這些情況的朋友又覺得理所當然。

他從媽媽那裡繼承了許多的“生活智慧”,比如外出消費,沒有折扣堅決不行,和他一起出去玩樂總是特別心累;至今還有著各種假“學生證”,就為了火車和景點優惠門票;捐款時候,要考慮可以加多少學分;參加社會活動要看能不能被算學分。

他把過度節約變成了貪小便宜,把生活的善變成了功利主義。雖然都是一樣不那麼重要的事,但其實又挺膈應人。

有時候,我們表面對他的沾沾自喜點頭應和,但內心卻不敢苟同。這麼一位三觀有點不正的朋友,始終讓人不敢放下心來交往;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可能因為成績偏愛他,但是工作後,他對公司“佔便宜”的心態,讓他工作幾年來一直沒有晉升過。

雖然,他從小接受的就是別人不能及的精英教育,但德道上的瑕疵,卻讓他始終融入不進各種團體裡,沒有辦法達成他母親的“進入上流社會”的夢想。

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那是因為當媽的你起跑線太低!

胡適曾經說過:“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導師,對於小孩子而言,在沒有是非辨別能力的時候,媽媽的道德是非觀,就成了他們人處世方面的標準。

道德上的瑕疵和言行的不端,表面上看,對於一個孩子的“成功”沒有影響,但實際上在孩子卻對孩子的為人處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觀正的媽媽,培養的是道德素質高的孩子;溫柔善良的媽媽,孩子是心善體貼的孩子;積極上進的媽媽,培養的是活潑開朗的孩子。

希望有一個優秀孩子的媽媽,首先自己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03、格局高的媽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父母的思想和眼界上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句話特別適合一個人。

她就是華裔刑事鑑識學專家李昌鈺教授的母親王淑貞。她一生的傳奇是把13個兒女撫養長大,而且全部培養成了博士。

王淑貞19歲時嫁富二代丈夫李浩民,一家人過著富裕的生活;1948年舉家遷往了臺灣,1949年丈夫不幸過世。彼時,王淑貞52歲,家裡陡然失去了頂樑柱,13個孩子等著她撫養,而她卻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富太太生活。

為了生活,她去做幫傭、去做下人。孩子們因為心疼母親,曾想過放棄學業,但她卻說“以後要有本事有出息。”

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那是因為當媽的你起跑線太低!

她嚴格要求孩子,沒有讓任何一個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兒子李昌鈺本科畢業後有了一份薪水和地位都不錯的工作,她卻對兒子說:“你還要繼續往上讀,碩士不夠,還得把博士讀出來。”及至後來,李昌鈺成為大學教授,鑑識全球重大的案件,如著名的橄欖球明星辛普森殺妻案;獲得過800多項榮耀,成為美國第一位位出任州級警界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

作為獨立支撐全家人生活的王淑貞明白在那個時候的臺灣環境下,她的兒女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成功。所以再苦再難,她也沒有讓孩子早早地輟學養家。

美國富翁洛克菲勒曾經說 “父母如果在山頂,註定他們的孩子不會在山腳下;相反,父母如果在山腳,註定他們的孩子起點不會在山頂”。

而在喪偶式育兒的現象中,缺少父親的教育,母親的見識與格局更是直接決定了孩子見識與格局的高度。

一位媽媽可以沒有文化,但一定要有正確的認知觀和價值觀。正如同孟母三遷,讓孟子在更好的教育環境下長大;岳飛母親刺字,讓兒子堅定精忠報國的信念。

而那些格局不高的母親,囿於自身的見識更容易讓自己的兒子錯過更多成長的機會。

有一位小偷在一起銀行搶劫案後,被判處了死刑。行刑前,他把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並且發狠地對母親說:“ 如果當初我第一次偷東西的時候,你狠狠地揍我一頓,要我改正,我還會繼續偷下去嗎?我會落到今天的下場嗎!”

原來,他小時候第一次偷了同學漂亮的文具盒回家,他母親高興地說“好孩子,下次多拿幾件回來。”

就這樣在母親貪小便宜的教育下,他受到了鼓勵,慢慢也習慣了,於是從小偷成為了慣偷,最終丟掉了性命。假如在他第一次偷到的時候,母親認真管教他,也許就不會右後來的事。


04、成為不斷成長的媽媽

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那是因為當媽的你起跑線太低!

比起喪偶式育兒裡面,父親缺席帶來的影響;長期陪伴孩子的媽媽,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理念,帶給孩子的影響更為可怕。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表明,女兒的情緒遺傳母親。而哈佛大學的研究成則發現職業女性更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職場母親的女兒收入更高。這些研究成果無一不表明,媽媽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

龍應臺說“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但我們沒有人生來就會當媽媽,更不可能人人都是CEO;但為了孩子我們要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人才。

“我的孩子我最懂,不用你教!”這種固執地認為生養了孩子就能成為好媽媽地人最可怕。你要善於吸收父輩的教養經驗,要學習更先進科學的育兒理念,不能放養式地養育孩子。

同時,你還要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不能讓自己放棄學習和成長;與社會脫節地媽媽,除了照顧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在人生大事、思想、格局教育方面不可能給孩子以正確的指引。你優秀,給予孩子的就是更多的榜樣力量;你頹廢,孩子也會對生活厭惡。

在成為媽媽之前,我們已經當了很多年女兒;所以我們成長中走過的那些彎路,不必讓我們的孩子再重複一遍。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過 “媽媽的思維侷限,決定了孩子起跑線的位置,而不是財富。"因此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請媽媽們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站在更高的山頂上。

你的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上?那是因為當媽的你起跑線太低!

圖/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