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抗癌藥降價了

焦點訪談:抗癌藥降價了

導 讀: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將17種抗癌藥納入了醫保,並同步確定了這些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在經過和藥企的價格談判後,這17種藥品現在在醫保目錄上的價格,比原來的零售價格,平均降低了56.7%,再加上報銷的部分,患者的負擔減輕了不少,這無疑是我國腫瘤患者的一大福音。這種幅度的降價背後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對於醫保體系、醫藥產業來說又有著怎樣的深層次影響?

老戴今年70多歲,已經退休,他平時喜歡運動,參加爬山等戶外活動,身體狀況一直不錯,不過,今年4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病變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

老戴只是覺得脖子有點不舒服,但經過檢查,他得的是非小細胞肺癌,並且查出來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頸部。

老戴說:“因為我的頸椎有三節都骨質破壞很嚴重,他們說要處理不了的話,手術也很難做,可能會引起高位截癱。”

通過與主治大夫協商,老戴決定,主要通過口服針對腫瘤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不過,老戴在選擇對應藥品的時候卻遇到了難題:“當時我用的藥是第三代,因為第一代已經進了醫保,我的病情還有個不同,就是轉移到腦,一代的藥它不能透過血腦屏障,不能治療腦腫。”

焦点访谈:抗癌药降价了

老戴所說的三代藥是當時剛剛在中國上市不久的一種抗癌藥物,對於治療老戴的病症,作用較為明顯,但是很貴,要全自費。

老戴和家裡人跟醫院反覆商量,最終選擇採用這種新藥進行治療,費用一個月需要約5萬元,這對於退休金只有幾千元的老戴以及他的家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經濟負擔。

幾個月的藥物治療已經花掉了老戴20多萬元。不過就在今年的10月10日,老戴收到了一個重大的好消息。這一天,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於將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的通知》,根據通知中發佈的藥品目錄,老戴正在服用的這種抗癌藥物也被納入了醫保範圍,藥物的支付標準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今後老戴再購買這個藥,負擔將大大減輕,每個月大約是1.5萬元。

這些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後,不僅大幅度降價,而且在降價的基礎上,根據各地的醫保政策,患者還可以按比例再報銷一部分支出。報銷比例以平均65%左右估算,患者的支付負擔將大幅度減輕。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告訴記者:“療效非常確切、病人急需的藥物,通過這樣一些藥物的支付能力改善,進入到國家醫保支付體系當中來,使病人這種用藥的可及性,還有治療的效果,都和沒有進醫保之前,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改善。”

焦点访谈:抗癌药降价了

那麼,這次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有哪些藥呢?

據瞭解,這17種藥中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與平均零售價相比,這些藥品的支付標準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36%,將極大減輕我國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

這次抗癌藥大幅度降價到並得以納入醫保是怎麼實現的呢?這樣的成果背後,其實經歷了幾次政策的調整,還經歷了由國家醫保局與製藥企業之間的好幾輪談判和溝通。

我國自今年5月1日起開始對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政策,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另外,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採購,並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抓緊實行醫保準入談判。本次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就是談判的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也是這次醫保準入談判專家組成員,參與了這次談判藥品的遴選過程。他告訴記者,談判藥品有西方國家上市的有明確療效的專利藥物,也有我們國家自己原研的藥物。

江蘇一家制藥企業研發生產的一種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藥品今年5月份剛剛獲批上市,這次被國家醫保局選中,作為談判藥品之一,於是企業也受到了國家醫保局的面談邀約。

藥品支付標準是這次談判的核心問題,而這樣的談判,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焦点访谈:抗癌药降价了

與製藥企業之間進行的國家談判國外早有先例,國家醫保局在借鑑國外先例以及我國以往類似談判經驗的基礎上,從今年6月開始,組織全國權威的藥學、藥物經濟學、醫學統計、醫保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共上百人,分別從藥物經濟性和醫保基金承受能力兩個方面開展評估測算。根據我國實際並收集這些藥品在國內外的價格、銷量以及評價方法,最終綜合評估測算結果來確定醫保預期支付標準。

談判過程中,在掌握數據的基礎上,國家醫保局與企業談價格的同時,也把相關政策充分地與企業進行溝通。

今年的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國家醫保局,整合了原屬於不同部門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職責,形成了更大的買方市場。

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鬍靜林說:“特別是這次機構改革,為我們這次談判工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醫保制度的整合,使得我們醫保有了更大的戰略購買力,讓我們在談判中有更強的話語權。”

最終,經過幾輪的談判,9月中旬,國家醫保局與相關製藥企業達成了一致,簽署了相關協議。

江蘇某製藥集團總裁王善春說:“雖然價格是低了一點,但是因為這個藥品進入醫保之後,老百姓的用藥負擔大大降低了,企業可以以價換量,也可以實現我們的增長。”

焦点访谈:抗癌药降价了

今年的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還體現了對醫藥創新的重視和支持,17種談判抗癌藥品中有10種藥品均為2017年之後上市的品種。

胡靜林說,這次納入目錄的抗癌藥,都是近幾年新上市的藥品,專利存續期比較長,通過醫保對這些優質創新藥的戰略性購買,可以起到促進和推動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研製更多更好的創新藥,惠及廣大患者。

那麼患者到底什麼時候可以買到這些降價藥品呢?據瞭解,下一步工作目標是,要在今年11月底前,讓患者逐步能買到降價後的抗癌藥。

接下來,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的談判紅利要及時惠及廣大患者,這就需要各省招標平臺、採購機構、臨床醫生等方面積極配合。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打響了這一輪抗癌藥降價醫保準入談判的第一“槍”。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藥品醫保準入辦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在充分考慮醫保基金負擔能力,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將那些臨床治療必需,療效確切,患者獲益明顯的新藥好藥,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進一步提高群眾的保障水平,降低患病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