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跟孩子好好說話了嗎?怎樣才算好好說話呢?

晚飯擺桌上了,我對正在看電視的女兒說:吃飯了,把電視關上。女兒無動於衷,照樣盯著電視屏幕眼睛都不眨,我聲調提高:把電視關上,沒聽見嗎?

仍舊毫無反應。

近期我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景,這孩子怎麼回事啊?怎麼越大越不好弄了呢?原來不是這樣啊?現在不管說什麼,總能碰上這樣的“無動於衷”,我真是忍不住要生氣了。

這次,女兒沒有將“無動於衷”進行到底,突然對我說: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嗎?我猛一驚,這話怎麼似曾相識啊?誰講過?對了,是我!

今天你跟孩子好好說話了嗎?怎樣才算好好說話呢?

是我一直要求女兒有話好好說,要說“請……好嗎?”句式來表達,請求不能對別人發號施令或者大喊大叫,每當女兒粗聲大喊大叫的時候,我都會說好好說話,現在終於輪到女兒對我進行這樣的教育了。

怎麼會這樣呢?

隨著女兒越來越大,越來越懂事,有些話已經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掰開揉碎的給她講了,只要簡單的下命令女兒就能夠明白,並且立即遵照執行。

時間長了,我的講話習慣發生了變化,對女兒講話也不像以前對待小寶寶那樣溫柔了,講話時也不再注意方式方法,只想簡單明瞭的表達清楚意思,然後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可以了,於是“命令”就成為最常用的講話方式了。

今天你跟孩子好好說話了嗎?怎樣才算好好說話呢?

現在聽到女兒這樣的要求,我在深刻反省自己的同時,也在思考另一個問題:好好說話,“話”到底該如何好好“說”呢?

叫孩子吃飯,該怎麼叫才叫“好好說?”難道心平氣和的叫你吃飯還不是“好好說”,難道一定要說“請你過來吃飯?好嗎?”可這也不像媽媽對女兒講話的方式呀,思來想去,終於想到一句好聽的話:時間不早了,我們可以開飯了嗎?

女兒馬上說:好的,而且隨手關掉電視機。

哦,原來這樣才叫“好好說話”啊!

今天你跟孩子好好說話了嗎?怎樣才算好好說話呢?

從那天以後,每次和女兒講話的時候,我都格外小心,時刻提醒自己要好好說話,千萬不能再犯以前的毛病,對爸爸也是反覆提醒,不要對孩子態度惡劣,一定要好好說話。

突然之間原本經常會聽到的,喊叫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家人之間的溫柔和氣變化最大的是女兒每天回家後都會很溫柔的對我說:

“媽媽,我回來了”

“今天您辛苦了,做了這麼好吃的飯,謝謝媽媽。”

“媽媽,我可以看一會電視嗎?”

“媽媽,我可以先看一會兒書,再睡覺嗎?”

今天你跟孩子好好說話了嗎?怎樣才算好好說話呢?

啊,原來那個溫柔的小公主又回來了。記得有這麼一句話:一個男人如果對待自己的妻子像對待女僕,那麼這個男人自己就是男僕。如果這個男人對待自己的妻子像對待女皇,那麼這個男人自己就是皇帝。

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講:如果媽媽對待孩子像對待奴隸,作位媽媽自己就是奴隸。如果媽媽對待孩子像對待公主或王子,那麼媽媽就是女皇或皇后。

自從開始“好好說話”以後,我發現原來較為頭痛的兩件事解決了,一個是早晨起床挑衣服,另一個就是晚飯時間看電視。

早晨起來,照舊我沒在晚上找好想穿的衣服,媽媽拿來乾淨的內衣和昨天的外衣問:

今天你跟孩子好好說話了嗎?怎樣才算好好說話呢?

穿這套衣服可以嗎?內衣是新的,外衣還很乾淨,再穿一天吧?

孩子:好的。(很矜持的,溫柔的)

晚上到了開飯時間,飯菜碗筷都上了桌,電視還開著,動畫片還在繼續!

媽媽:現在可以開飯了嗎?

孩子:我看完動畫片在吃飯,你們先吃吧!

我說:好的,那我們先吃了。

五分鐘後動畫片結束了,孩子關上電視開始吃飯了。

好話不光是用嘴說出來的,還要靠心情和態度做註解的,同樣一句話,如果用真正協商的心和溫柔的態度講出來,就是好話,如果用吼叫、命令的態度吐出口,就是惡語。

“好話”需要大家一起用“心”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