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每個階段的教育任務都不同,媽媽務必要知道

我們大多數父母都是憑藉習慣去教育孩子。我們的爸媽用什麼方式教育我們的,我們就用什麼方法去教育我們的孩子。但現在這個社會,老一輩的教育方法已經過時了。

我們要由主觀態度轉向客觀態度。科學的教育孩子,要按規律把孩子教育好,成長是有規律的,是分階段的,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那麼各個階段我們最主要該做的都有哪些呢?

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每個階段的教育任務都不同,媽媽務必要知道

階段一:0~3歲

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能發育成健全的人格。能力才能得到正常開發。

此階段媽媽,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角色。不單是養育方面,更重要的是教育方面。尤其是安全感的建立。

孩子出生肉體從母體分離,但是精神層面,在三歲以前,相當於媽媽身體的一部分。在媽媽的呵護陪伴下,才能建立安全感。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在孩子生下之後的前三年,陪伴他。也就是說一直陪伴到三歲。

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每個階段的教育任務都不同,媽媽務必要知道

因為我們人人都想要一個,人格健全善良。各種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發展的孩子。而這兩方面都是建立在安全感的基礎之上。而0~3歲正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而我們又是生他的母親,是最能影響他的人。

所以不管你社會地位多高,職位多高,能力多麼強。都要對孩子負起我們的責任。都要儘量陪伴孩子這三年。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剩下的就剩智力開發了。

否則他看這個世界就是反著的,人格扭曲的概率會增大。很多青少年犯罪,究其原因,都是受幼年時的觀念影響。這樣的人相當於,社會當中的一枚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炸,去傷害弱小無辜。

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每個階段的教育任務都不同,媽媽務必要知道

階段二:4~6歲

孩子該上幼兒園了。有的父母,著急讓孩子認更多的字,會算更多的算術題。做很多的幼小連接練習冊。其實這些都是用錯了力。

4~6歲之間最主要的是要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觀察力是訓練一個聰明人的第一渠道。一個人的觀察力的縝密程度。和他大腦思維的縝密程度成正比。

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假如人的觀察力的思維縝密程度比喻成一個漁網。一個人的觀察力太弱,就說明網眼太大。只能網到較大的魚。因為小的魚都從大網眼兒溜走了。如果一個人,觀察力在縝密一點他就能網到比較小的魚了。如果再縝密一點兒,就變成篩子眼兒大小了,就能篩玉米麵了。

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每個階段的教育任務都不同,媽媽務必要知道

如果我們真想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那麼一定要讓孩子在七歲以前必須把大腦觀察力的訓練,訓練到能篩玉米麵的縝密程度。因為一個人的觀察力縝密程度,和大腦思維的縝密程度成正比。

這一時期我們要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植物動物,山川河流,以及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看看它們的特徵,比較一下物與物之間有什麼不同?比如是樹枝,樹幹,樹葉樹冠有什麼不同?花的大小顏色,形狀,氣味。這個動物與那個動物有什麼不同等等!

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每個階段的教育任務都不同,媽媽務必要知道

階段三:7~13歲開始上小學了

要學習語言了,包括第二語言。文字只是一種符號,它是知識的載體。文字公式本身,並不是知識。文字,和公式所要表達的內涵才叫知識。比如“碗”這是個符號,真正的意思是表示“裝東西”的,要用他學過的符號去表述他所看到的事件。這就是為什麼要反對死記硬背不理解的東西。

學習語言符號,並熟練的去運用,去寫作,去閱讀,去學知識真知,這是小學階段主要的任務。

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每個階段的教育任務都不同,媽媽務必要知道

階段四:13~19歲

上中學了,要開始學習形式邏輯思維,如:A

請問A和D的邏輯關係等等。

通過數理化的資料學習。把他大腦的形式邏輯思維訓練出來。是此階段最主要的任務。

階段五:19歲之後上大學了

開始學辯證邏輯思維。

孩子成長是有規律的,每個年齡段都有核心任務,咱們家長必須按規律把事情做對。

其他的叫做摟草打兔子――順帶。孩子自然而然就成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