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娘,則中國娘!少年強,則中國強!人民日報爲何力挺「娘炮」

少年娘,則中國娘!少年強,則中國強!人民日報為何力挺“娘炮”

最近,隨著“開學第一課”引發爭議,節目中多位“娘炮”男藝人也遭到眾多家長的反感和批判,大家認為這些“娘炮”男藝人缺乏陽剛之氣,容易教壞孩子,甚至可以誤國,“少年娘則國娘”。

不過,金口娛言注意到,針對公眾熱議的“娘炮”問題,國內兩大傳媒巨頭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新華社狠批,人民日報力挺。

並且,兩家都對自己的態度毫不掩飾,一唱一和,公開交鋒。

昨天晚上20時許,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播發“辛識平”的署名評論《“娘炮”之風當休矣》,對“娘炮”現象嚴厲批評。

少年娘,則中國娘!少年強,則中國強!人民日報為何力挺“娘炮”

評論說,“油頭粉面A4腰,矯揉造作蘭花指”,這句順口溜描述的正是時下某些所謂“小鮮肉”偶像令人錯愕的形象與做派。當越來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為一些人熱捧、哄抬的對象,人們對這種“辣眼睛”的反常現象不斷表達擔憂和反思。

新華社的評論指出,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審美自可參差多態,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應有度,越過底線就會走向反面——不是審美,而是“審醜”。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在“論美貌你是贏不了我”的喧囂中,“演員的自我修養”顯得無足重輕,一些人演技很爛卻拿著天價片酬,各種任性都被慣出來了;在“娛樂至上”“流量為王”的誤區中,一些影視作品、網絡平臺、綜藝節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費各種“奇葩”“怪咖”,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戰社會公序良俗,散發著獵奇、拜金、頹廢的氣息。

評論強調,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現象之所以引發公眾反感,還因為這種病態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網絡上“少年娘則國娘”的批評儘管不無戲謔,但一個社會和國家的流行文化擁抱什麼、拒絕什麼、傳播什麼,確乎是關係國家未來的大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更需要優秀文化的滋養。

新華社的評論最後表示,面對眼花繚亂的各種“泛娛樂化”現象,重溫和思考這種理性之聲,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

很快,金口娛言發現,僅僅過了不到三個小時,人民日報評論便發表《什麼是今天該有的“男性氣質”》,對新華社評論進行回應。

少年娘,則中國娘!少年強,則中國強!人民日報為何力挺“娘炮”

人民日報的評論稱,從對於熱血男兒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外形不是問題的關鍵,內涵才更深刻地決定著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

人民日報的評論認為,現代社會進一步拓寬了審美的場域,提供了更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為對男性的審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那種基於性別特徵進行的價值判斷,將男性氣質等同於外表外貌,是一種簡單化的做法。精緻細膩也好,粗枝大條也好,都是自己審美的選擇,一個理性、成熟、寬容的社會理應包容。

人民日報的評論指出,關注男性氣質的構建,也更應該發揚內在的勇氣、堅強和擔當等諸多品質。這種品質,我們在保家衛國的軍人身上可以看到,在為國爭光的體育運動員身上可以看到,在梅蘭芳、程硯秋等傑出演員身上同樣也能看到,他們外形或許少了些稜角、多了些清秀,但是高尚品格、家國情懷同樣值得推崇。

人民日報的評論最後強調,我們不認同所謂“娘炮”“不男不女”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但也呼喚在青少年中有著廣泛影響的明星們,呈現更加積極、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陽光的審美,以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精神成為真正的偶像。擯棄矯揉造作的風格,扭轉娛樂至上的傾向,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病態的審美乃至“審醜”,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說到底,精緻、細膩、溫柔,可以是對於男性多元化審美中的一種;而以更多更有意義的“內在顏值”,塑造剛健勇毅的時代氣質、自信自強的社會風尚,也應該永遠是公共傳播中的主流。

金口娛言注意到,這並非人民日報首次力挺“娘炮”群體。

今年8月13日,人民日報海外版05版“社會經緯”欄目發表整版文章,呼籲對“陰柔之風”進行包容。

少年娘,則中國娘!少年強,則中國強!人民日報為何力挺“娘炮”

本組文章配發的評論《多元社會 需要包容》說,“娘化”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能因為一個男子著裝像女性,就讓他無法在社會立足。無論是古代,還是今時,都是如此。

這篇評論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社會,對“娘化”現象當然應該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來看待。所謂多元,就是指不僅僅存在一種價值觀,不僅僅存在一種生活方式。可以試想,如果一個社會只有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按照同樣的方式生活,那社會就會沒有活力,顯得單調乏味。有時候,正是因為出現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讓社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為個人提供了多種選擇。

這篇評論反問:既然可以女扮男裝,那為什麼不能男扮女裝,借鑑一些女性的生活方式呢?

在評論的最後,作者也承認:不過,凡事應該有個度。對“娘化”現象,有些人擔憂其蔓延也不無道理。如今,“娘化”現象在青少年中影響很大。如果青少年過於沉迷在“陰柔之美”中,審美出現“一邊倒”的態勢,那就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為此,評論作者建議:應該有針對性地增加對青少年的性別教育,通過合理引導,教育他們正確認識“娘化”現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和對潮流文化的正確態度,這樣才能幫助他們長遠全面發展。

……

新華社對“娘炮”嚴厲批評,建議抵制;人民日報對“娘炮”兩次力挺,呼籲包容。金口娛言覺得,國內兩大傳媒巨頭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分歧如此之大、態度如此不同,還是比較罕見、令人震驚的。

在震驚之餘,金口娛言想說,關於“娘炮”問題,金口娛言贊同新華社的態度,反對人民日報的觀點。

金口娛言認為,“娘炮”問題如何看待,暫且不看兩大傳媒巨頭的態度,廣大公眾已經給出了答案。從這次“開學第一課”事件中就能看出,絕大多數公眾對“娘炮”現象是反感的、擔憂的、批判的、抵制的。這是廣大公眾發自內心的態度,也是社會輿論最主流的聲音,沒錯,這就是民意。

相反,人民日報呼籲社會包容“娘炮”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

比如,人民日報的評論拿梅蘭芳、程硯秋等演員舉例,稱“他們外形或許少了些稜角、多了些清秀,但是高尚品格、家國情懷同樣值得推崇”,以此證明“娘炮”可敬。事實上,公眾反感的不是梅蘭芳、程硯秋等傑出演員,而是反感徒有娘形、實無男氣的病態男性。

比如,人民日報的評論稱“如果一個社會只有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按照同樣的方式生活,那社會就會沒有活力,顯得單調乏味”。哦,有了“娘炮”,社會就有活力了,生活就不單調乏味了?真不明白人民日報的評論作者,到底是什麼口味!

再比如,人民日報的評論厲聲反問“既然可以女扮男裝,那為什麼不能男扮女裝,借鑑一些女性的生活方式呢?”古時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實屬無奈,現在“娘炮”們男扮女裝意欲何為?借鑑女性的生活方式,那“娘炮”們要不要也蹲著小便呢?

其實,儘管新華社與人民日報態度反差巨大,他們還是有巨大共識的。因為,他們都反對病態的審美乃至“審醜”,都認為“娘化”蔓延令人擔憂、會給青少年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都強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都呼籲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等等。

金口娛言希望,人民日報能基於這種共識,亮出正確的態度。因為,這顯示的不僅是媒體態度,更是媒體價值觀。更因為,這種媒體態度影響的,不僅是它的讀者,更是整個國家的孩子。

救救孩子!

少年娘,則中國娘!少年強,則中國強!人民日報為何力挺“娘炮”

記者論壇,20萬+媒體人社群;已受邀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新聞、新浪財經、阿里UC、騰訊快報、百度、界面、脈脈等。

①有情懷的社群,有深度的閱讀,有角度的觀察,有態度的互動。②部分文章轉載網絡,標註來源作者,只為分享價值,無關商業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