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償債高峯期來臨 「以價換量」能否扛過「寒冬」?

今年的“金九銀十”已經暗淡收場,進入11月,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不斷趨嚴,以及房企償債高峰期來臨,一些房企已經要“扛不住”樓市“寒冬”了。


房企償債高峰期來臨 “以價換量”能否扛過“寒冬”?


10月以來,北京已經取得預售證的住宅項目多達14個,7374套住宅,其中限競房達到了4439套,佔比高達60.2%。共有產權房一個項目就達到了2196套,純商品房住宅只有739套。

此外,在此前連續3年簽約超過百套10萬+/平方米的豪宅後,北京網籤的住宅產權10萬+項目合計只有67套。預計全年只有90套左右,大跌76.6%。

此外,2015年-2016年信貸寬鬆的融資環境中,房企迎來發債熱潮,因此這部分規模巨大的債務將在2018年-2019年集中到期。

億翰統計數據顯示,房企第一次償債小高峰集中在2018年9月-2019年10月,償還規模約3800億元,月均償還額280億元;第二次大高峰集中在2020年5月-2021年10月,償債規模約8600億元,月均償還額480億元。從短期來看,企業在下半年就將集中邁入第一個還債高峰期。

償債期集中來臨,意味著沒有做好現金流管理和風險防控的企業將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恆豐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蔡浩認為,進入四季度,在融資收緊、償債壓力增加、項目去化率下降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或選擇以價換量,以保證現金週轉和完成年度銷售目標。

近兩個月以來,打折甚至“降價”的項目越來越多。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近段時間,恆大、碧桂園、富力、保利、融創、中海等大中型房企陸續開啟促銷活動。

也由此,二三季度房企的去化率和銷售回款有所提升。數據顯示,三季度房企銷售回款普遍較二季度有明顯增長,例如新城控股的該指標漲幅高達162.4%。

不過,億翰智庫研究總監於小雨提醒,受限購限貸等因素的影響,房企的項目即使開工推盤都順利進行,最終銷售情況可能也不理想。如果調控政策未放鬆,那麼銷售難度可能還會逐漸加大,去化難度也會不斷提高。

(原標題:每日經濟新聞、法制晚報、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