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購潮來襲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來源:金角大王Plus(J-Plus)

10月26日,新的《公司法》修改決定通過。

這對A股而言,相當於將整個市場框架進行了重構。上頭為了給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大開綠燈,支援救市行動,把法律都給改了。這多少還是讓人感到有些震驚的。

這個兜底性政策一出來,魔盒已打開,A股史上最大的回購潮正在襲來。

一劑補藥穩股價

這次《公司法》修改,集中在第142條股份回購方面。

股份回購,也就是公司對其已發行在外的股份進行收購。

此前在國內,股份回購原則上是被禁止的。因為公司如果使用實收資本或者資本公積來收購自己公司的股份,這會導致公司對外承擔責任的財產,也就是註冊資本的減少,債權人利益會因此受損。

當然,也有些許例外的。

1993年,公司法規定有兩種例外情形可以回購股份,包括公司為了減少註冊資本金而註銷股份,以及跟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併等兩種。再到2005年,又增加了兩種例外情形,一是公司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員工;二是公司股東不認同股東大會做出的公司合併或者分立決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

這一次,還對回購股份的流程、所回購股份的處置方式、數額限制、回購的資金來源都進行了規定。

自此,股份回購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不僅中國,在歐洲和日本,也都原則上禁止公司對已對外發行股份進行回購。不過,美國不在此列。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上市公司回購股票,在美股市場上較為常見。公司賺了錢,然後把發行出去的股票買回來,然後進行註銷,這樣一來股票數量減少,股價也就跟著上漲了。

一般情況下,國內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會基於以下原因:

公司管理層認為公司股票的價格明顯低於股票價值。

不過,A股的估值比起歐洲、美國、香港等股市都高出不少。根據“企業預警通APP”數據顯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裡,共233家滾動市盈率在三位數,可以說隨處可見。而港股的2287家上市公司,總體來說,滾動市盈率大多在個位數甚至負數,平均的滾動市盈率為8.57倍,滾動市盈率超過三位數的上市公司為69家。

市盈率,體現的是企業如果按現在的盈利水平,要花多少錢才能收回成本。

用工商銀行來舉例,市盈率在7倍左右,意味著如果按現價買入該股票,假設公司保持不變的盈利能力,按照所持有的股份計算,7年時間所賺的淨利潤,剛好等於初始投入買股票的錢。

市盈率也代表了這隻股票的市場情緒,市盈率高說明市場對這隻股票估值高,都願意購買。反之說明市場並不是很看好這隻股票,不願意買入。

所以,A股的高管們基本不會認為自己公司估值被低估了

你看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在自己公司股價被腰斬的時候,都還堅持要減持自己公司股票;

作為反收購措施被使用,以給收購方造成更大的難度。

這在A股市場也很少見了。自2015年“寶萬之爭”發生以來,許多上市公司修改了公司章程,在其中加入專門的反收購條款;

公司分紅後賬上有大量現金,並沒有更好的投資或收購對象,因此選擇回購股份。

這點在A股也基本不存在的。估值高企、分紅率低下,A股這些特徵一直飽受詬病。上市公司獲得利潤,優先考慮的多是分紅回饋股東,然後才是對股份進行回購。現在A股分紅率隨著股價下跌變得更低,能有多餘現金去回購公司股票,進行投資的會有幾家?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當股價大跌時,通過回購來維穩股價——這才是A股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的理由,並常常發生。

股份回購,是公司試圖以“公司股票被低估了,連上市公司自己都買了。”的方式給投資者帶來信心。或者再不濟,起碼證明了上市公司資金沒問題。

每當發生股災,都會有大量公司發佈回購計劃,以圖維穩股價。這基本也是維穩股價有效、兜底的方式。今年9月股災期間,就有108家公司發佈了回購計劃。

掃清一切環節障礙

回購自己公司股票,此前不少前提條件,包括用於回購本公司股份的數額,不得超過已發行股份總額的5%,用於收購的資金應當從公司的稅後利潤中支出,所收購的股份應當在一年內轉讓給職工等。

現在啊,都不用了,沒限制了。

這次公司法修訂,乾脆就刪除了對股份回購原則上禁止的相關規定,這表明上頭對公司股份回購態度上的轉變。

並在原來四種可以回購股份的情形上,新增加了兩種情形:一是將股份用於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二是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

也就是說,公司可進行回購股份的理由得到了擴大,尤其是第二條“上市公司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這基本是一個萬能口袋綠燈大開。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以往,股份回購的通道較為單一,增加了這個條款,上市公司對於股份回購完全可以自行設計理由。甚至上市公司為了操縱股價,也屬於“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權權益”,只要你解釋過得去,一樣可以實施股份回購。

在股份回購的實施程序和回購股庫存制度上,新的公司法也做出了調整。

需要進行股份回購的公司,依照公司章程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授權,經三分之二的董事出席的董事會會議決議通過即可。也就是說,現在上市公司去回購股份,可以不需要進行股東大會同意了。

參加過的人應該都知道,股東大會是一個讓人比較焦躁的事。一年大多數是開一次,並且集中在四月份。以回購股票為例,以往的股東大會,由於不同股東利益不一致,有的股東要壓價收購,有的希望通過抵押把價格拉上去,也有的本身就是基金投資人。要做出一些決議時,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吵吵嚷嚷。尤其是在當下熊市,想要通過回購股票的決議,很容易就流產其中。吵著吵著,直接離場的可能會佔大半人數。

至於臨時股東大會,程序繁瑣複雜不說,除非公司出現某些事故,可能有巨大損失的可能,否則不會有幾個人真的來現場的。

現在呀,董事會三分之二的人開會決議就行了。之前股東大會低效、衝突、無法推行是吧?現在微信群裡喊一聲,沒幾分鐘就可以把會開起來,決定做出來了,簡單快捷。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當然,董事會這個權限,是要股東大會授權,或者公司章程規定的。所以,董事會只要修改公司章程,將股份回購事項的職權賦予董事會,就可以一勞永逸了。股東大會不同意?那你要看著我們股價繼續下跌嗎?別人都在搞股份回購了,我們尬在這裡等死嗎?——所以,董事會這個權限,即使一開始會有衝突,但最後拿到是不在話下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使用註冊資金、資本公積或者未分配利潤來回購公司股份,前兩者屬於減資,後者屬於利潤分配,都是股東大會的決議事項。

要是沒股東大會的決議,董事會可能會在股東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公司未分配的利潤,以股份回購的方式分配給一部分股東。

回購了的股票應該怎麼處置?此前要求應一年之內轉給公司職工,或者也有直接註銷的。

這次修訂,除了公司回購已發行股份總額變為10%以外,還將回購股份的轉讓或註銷年限延長到三年之內,建立庫存股制度。這是“庫存股”第一次得到法律的認可。

按照官方意思,原先回購以後的股票轉讓時間限制為一年,這太過於倉促,導致大部分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以後,就得進行減資註銷動作,無法合理長期進行股權激勵安排。現在時間限制改為三年,這樣一來,上市公司有足夠的時間籌劃員工激勵計劃。因為這些回購回來的股票將要轉讓給員工,不然就註銷掉了。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不過,將股票回購回來,當庫存一樣放著三年。庫存啊,有加庫存去庫存,按照各種因素運作庫存。這真是個調節股價的好辦法。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股份回購可以提高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產等。在回購股份用於註銷的情況下,相當於變相的分紅派息,但不需要納稅,而且讓當前股東與期權持有者同樣獲利。但,如果不是註銷呢?至於轉給公司職工,這個可操作空間不要太大了。

所以,這不小心,還是上市公司進行套利、損害股東利益的好辦法。

除了流程上的障礙疏通,對於資金來源,這次公司法修訂也放開了限制。

此前,公司回購股份,需要從公司稅後利潤中支出的。現在沒所謂了。稅後沒利潤了怎麼辦?去借啊,找金主一起買買買啊。不過,放開資金來源限制,最大的弊病是,如果公司使用資本金或者資本公積來回購公司股份,然後無需股東大會決議,也無需履行相應的債權人保護程序。那股份回購制度隨時都要被濫用了,想拉一下股價的時候,隨時來一發。反正,都是為了“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之必需。

回購大潮已經席捲

繼國資買殼、併購重組分道制審核、千億專項資管計劃後。

為了支援救市行動,這算是第一次在救市當中,提供這麼一個具體操作的工具。對上市公司基於護盤進行回購事宜提供了確實可行的明文規定。

上交所對此發表過看法:

上市公司通過回購公司股份,表明其對自身未來發展情況的信心,借股份回購向市場及投資者傳達了公司股份被市場低估的信號,並表明公司目前現金流的充裕。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如果股票的交易價格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那該價格也包含了對未來股利的預判。回購了部分股票以後,雖然每股的收益增加了,但其實股票回購以後,相當於上市公司減資,每股對應的淨資產是減少了的。所以長遠來看,兩者價值是相等的。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市場會認為上市公司對自己公司未來股價的走勢判斷得最準確的,當上市公司在某個價位進行回購,市場會判斷這是遠遠低於未來價格的,否則為什麼上市公司不等股價再下探時進行回購?

基於這個邏輯,投機者會跟著股份回購的操作跟風買入,因而帶來短期內的股價上升。

這種操作,在上半年的話,作用還是很明顯的,不過當前,大家已經比較喪了。畢竟現在股市的問題,是整個經濟基本面的問題。因此,效果難說。

至於說,對未來發展其實沒信心怎麼辦?表現出來有啊!並沒有認為股價被市場低估怎麼辦?表現出來有啊!公司現金流並不充裕怎麼辦?表現出來有啊!

是不是捨本逐末沒必要討論了,未來必然會看到很多為回購股份而回購股份的上市公司。畢竟這是表現出你靠不靠譜的一次路演,或者說是秀肌肉。至於肌肉是不是假的,它是不是割大腿上的肉貼出來的,誰關心呢。

起碼,這對於A股,在上市公司自己判斷裡,會是一個可能性很大的短期利好。

市場一如所料的熱情高漲。截止10月30日,滬深兩市有超過208家上市公司實施或擬實施股份回購,回購金額合計超277.43億元。

10月26日《公司法》修改通過當天,就有30家上市公司發佈回購公告。10月29日,新政發佈後第一個工作日,多達41家上市公司公佈了股份回購、提議或最新進展等公告。這些公司回購上限規模達167.51億元。

畢竟,A股上市公司,面臨質押爆倉的不在少數,急需要股份回購衝一波股價。

根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截止10月30日,當前A股市場整體的市場質押市值規模4.38萬億,相較於5月份的6.3萬億高峰值有所縮水,但這並不意味著股權質押風險危機已經解除。當前大股東疑似觸及平倉市值或高達1.07萬億。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股權質押,此前金角大王被刪的文章有講過。這是市場上補充流動性的常用方式。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說白了就是將股票抵押了借錢,多由銀行或信託實施。

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家企業選擇股權質押,其融資會打折扣,比如你向銀行融資1000萬,可能你需要質押的股權價值須在2000萬以上,一般折扣率在3-6折不等,折扣率也就是質押率。

舉個例子,金角大王的妖怪吃飯公司是上市公司,由於近段時間需要資金1000萬,選擇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假設由銀行出借資金給他,折扣率為5折,那麼金角吃飯公司實際拿到手的資金為500萬。

而由於股票市場波動比較大,若股票價格上漲,那大家相安無事。但如果股票價格下跌,妖怪吃飯公司就有可能出現無法償付本金的風險,所以這時候銀行會為個股設置預警線,平倉線,以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會損失,一般預警線多為160%、140%,平倉線多為150%、130%。

比如妖怪吃飯公司質押時市值為10元,質押率為5折,預警線為160%,平倉線為140%,那麼:

預警價位:10*0.5*1.6=8元,即股價下跌20%即為預警價;

平倉價位:10*0.5*1.4=7元,即股價下跌30%銀行就可強制平倉。

當股權跌至平倉價以下,質押方有權對其進行強行平倉。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快達到警戒線時,雙方會進行溝通,可以繼續追加質押的股權,也可以選擇償還部分融資,隨著股價下挫,股權質押的風險開始顯現。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如果股票價格一直下跌,質押方就會要求股東補倉,也就是補充股權質押。這時候妖怪吃飯公司就要考慮是繼續補還是就此收手平倉,因為補的多了,到時候就會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沒準變成了天神吃煙公司了。

倘若以主板股票40%、中小創30%為質押率統一估值,且以平倉線140%、警戒線160%為標準計算,最近一個統計年度(2017年10月24-2018年10月23),低於平倉線的上市公司約557家,股權質押規模2689.11億。低於股權質押預警線的上市公司約829家,共涉及3011筆股權質押,股權質押規模達4182.38億。

民營上市公司沒有選擇

面對股權質押風險,部分上市公司選擇通過補充質押來“自救”。

所謂補充質押,不過是有進行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為了防止被券商或銀行強制平倉,以股權作為抵押,增加抵押物,提高安全墊。

最近一個月495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補充質押公告,共涉及1450筆質押業務。不過,這些上市公司的自救行動顯然是失敗的。近一個月來,補充質押的這些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幅度增大,大部分跌幅高於13%。這些股票遠遠領跌於市場。

很多進行了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已經到了平倉線,馬上就要爆倉了。如果爆倉,證券公司或者銀行這些接受上市公司質押的機構,拋出企業質押的股權,導致公司股價進一步暴跌。這讓本來就恐慌的市場更加恐慌。

這時候,國企開始入資救市,順水推舟。

最近一個月,浙江、深圳、東莞等各地的國資頻頻出手接盤民營上市公司,國企資本的版圖正在快速擴張。今年以來已經有50多家民營上市公司獲得國有資本接盤,其中有24家是控股權轉讓。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從已經委身“國資系”的那些民營上市公司來看,它們都有一些共同點,今年以來股價暴跌,暴跌30%以上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直接腰斬的也不少。並且,他們多數做了股權質押,不少企業的質押率還很高。 國企入資救市,看起來又正義又及時雨。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國資入股企業,如果企業無法達到約定的業績,就得給國資賠償,企業要麼給錢,要麼給更多股份。

需要國資入股的公司本身就沒什麼錢,其實大概率還是給股份。

民營上市公司從國資借債,也是為了緩解企業股票爆倉的壓力。對於缺錢的民企來說,讓國資入股,能解燃眉之急。但對於企業來說,這也不划算,現在自己家的股價這麼低,讓國資入股,就便宜了國資,自己苦心經營的企業,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但相比股票爆倉,被銀行追著討債,還是讓國資入資會好過一些。

截至10月31日,今年有189家民營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換人,其中不乏因為股權質押險些爆倉從而交出企業實際控制權的企業家。

當然,更多的民企,國資看不上,多半隻能自生自滅。

為了不走到這一步,上頭開放管制,讓這些公司回購股份,自己抬自己家的股價。

回購的前提是公司有錢,要是公司沒錢,又沒人注資,就只有等著券商或銀行拋售質押的股票或者被銀行催債了。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修改《公司法》救市,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来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