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我認為,任何一種技藝的提升,首要的就是勤奮,除此之外,才能談到天賦、運氣等。

也有人說,雖然勤奮,走在一條不對的路上,終會南轅北轍。

其實,對技藝的修煉,最需要的就是堅持。

智慧就產生於持之以恆的狀態裡,智慧會幫修煉者修正自己的路。

沒有錯的路,所有的創造似乎都在被認為錯的路上遇到了光明。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1972年12月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199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人物畫工作室,獲碩士學位;2013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碩士研究生導師。範治斌具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和極好的筆墨表達,作品注重情感的承載和藝術品質的追求。在人物、山水、花鳥等題材上均有涉獵,藝術直覺敏銳,處理手法細膩、豐富、多樣,逐漸形成其鮮明的藝術風格。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所有向善的人內心都懷有一種樸素,這種樸素可以把所有的事情處理成簡單。

樸素是一種迴歸原點的情感和態度,它不激情四射,卻大智若愚。

藝術中,最高境界是迴歸樸素,這卻需要漫長的行走,甚至要經過見山非山見水非水的藝術認知過程。

當最初的人性的樸素和最後藝術的返璞歸真互為表裡時,才是藝術的極致。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人心才是有風景的地方。

無心時,再美的景緻都會錯過。

而美,就在那裡,你的心在,它就從容綻放,為你盛開。

美在平凡的環境裡,也長成平凡的模樣。

往往尋者自以為美,自然就幻化成尋者心的模樣。

於是,自然在不同尋者的心中變換,既是客體,又呈現為主觀,既是尋常,又美得決絕。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畫家畫什麼不一定需要理性思考,就像此刻畫下一匹馬,一棵樹,一片伸展到遠方的風景。

在我的意識裡,這樣的景物並不是要傳達我的某個清晰的認知或是一種情愫,我只確定它是我意識中模糊的存在。

也許在生命的某個片段,我遭遇此景,使我生出一些零散的有關生命的感懷,畫面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僅此而已。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人們有可能讚美自己的家鄉,是因為已經離開它,站在一個遠方,從記憶中凝視它曾給予過的溫暖。

是的,熟悉的地方也許沒有景色,但有的是溫情,有溫情,就會留戀,就會覺得美。

老舍寫過一篇“濟南的冬天”,很美,那麼,在每個遊子的內心裡,何嘗沒有過“家鄉的四季”?每一個你生活、停留、駐足過的地方都美,那是因為你的情感融入過。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寫生不該總是胸有成竹。

總有新鮮的、讓你手足無措的事物,不能準確地找到表達方法。

對自然心懷敬畏之心,虛懷時才能更深地體悟自然之美。

有時,反覆琢磨而生拙的表達,之後再看,會覺得那種語言最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我用一枝大筆畫荷葉下柔細的水草。

朋友說:“若不是親見,我絕不信這水草是用如此巨筆畫出來的。”

我說:“我也沒事先想好要這麼畫,只是以巨筆潑出了荷葉,覺得順手,狀態鬆弛,就忘了換筆,順勢寫草,竟得如此柔潤挺拔之勢,若真換成小筆,未必有此氣象了。”

水墨的魅力就在於此,往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畫畫好玩在:有時滿是想法,畫著畫著就畫沒了,有如灰飛煙滅;又有時百無聊賴,硬著頭皮與紙死磕,竟慢慢入境,正所謂風起雲湧,酣暢淋漓。

對景寫生時,學生問:“我臨摹一張畫時,還能畫得比較像,可面對實景,卻怎麼畫不成樣子了?”我答:“是的,你臨摹的範本已是對自然歸納後的筆墨形態,臨摹時很容易對接,需處理的東西相對簡單,而直面自然時是原生態,它本不屬於筆墨,又紛亂複雜,轉成水墨就很困難。一旦找到方法,其創造的價值就比臨摹大得多。”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世間之萬有,皆可入畫圖。

每個畫者,被什麼感動,選擇怎樣的母題,都不可預料。

我時常不會想到下一個題材會是什麼,但行走在生活裡,令人心動的景物隨時會牽引我,讓我進入藝術創造的空間。

生活變換,萬物有著不同的美,藝術,不能以不變應萬變,筆墨之美,不僅在於已有的傳承,更在於感物由心的創造力量。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關於生命的長度,有人覺得“人生苦短”,有人以為“度日如年”,這些都是經由情緒生出的嘆喟。

而生命就那麼長,並由痛苦和幸福伴隨著,只是到最後,以痛苦或幸福更多一點作為結局。

人不能沒完沒了地活著。

若論短,成就自己的事業用一生的時間足矣;若以為長,而僅是虛度,再給另一次人生又有何用。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我們把每個人、每道風景繪入自己的作品,是為了表達對象,還是表達自己的內心?

其實,我們眼之所見,都是事物的表面,我們並不真正瞭解事物的內裡,我們感覺其美或是因其感動,則是基於自己的內心和修為。

那些進入畫面的人和景物,滿足了每顆心的要求,雖具他者的外表,卻暗含自我的靈魂。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有個萬次定律,大意是說,涉及技藝方面的成就,如能認真重複萬遍以上,則是領域內的聖手。

拿繪畫來說,畫一天算一次,大概需三十多年,大學畢業開始算,五十多歲即可做到。

聽起來又殘酷又有誘惑力,短暫堅持可以,三打兩曬可以,可誰能這麼久的持恆堅持呢?大多數人只想享受結果,卻忘了這個必經的過程。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其實,我們是不能客觀地記錄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世界落實到每個人的眼睛和手裡時,必定是帶著各自主觀的視角。

我們以為的客觀的美醜和動人與否,皆是因情感的左右,客觀只是存在,卻無關美醜,只有在情緒激昂時,才會有“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的動情表達。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真實的生活往往充滿苦難,除了自身體驗自己的生活並自知冷暖,作為旁觀者,我們都在觀看別人的生活,並一廂情願地自以為是。

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裝扮或歪曲不屬於自己的生活。

每一個前行的人,註定不會孤獨。

即使是一意孤行,也會有溫暖的掌聲和讚許的目光。

總會有或明或暗的手在支撐每一個堅持者,讓弱者不再畏懼,讓強者心存感激。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薦稿:[email protected]

——今日鑑藏——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範治斌:藝術是另一個自己,有時喬裝,有時顯得比本我還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