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失控落淚:趁他們還在,就什麼都給他們吧

最近一期《奇葩說》中顏如晶說了一句話,觸動了很多人,就連一直冷靜自持的高曉松也忍不住溼了眼眶。她說: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而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顏如晶一上來先對父親進行了一番“控訴”:絲毫不知女兒的喜好,20多年來忙於工作,錯過了女兒最需要的他的時候。

然而自己慢慢長大,父母也逐漸老去,她漸漸理解了父親,開始意識到自己陪伴父母的時間也緩緩進入倒計時。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為人父母都是有期限的”。為人子女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國學大師季羨林年少開始外出求學,很少回家。

他曾在心中默默立誓,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就立即接母親到身邊,盡心侍奉她,然而母親終究沒能等到。

讀大學期間,母親突然離世,季羨林回家奔喪,連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未能見到。

村裡的寧大嬸對季羨林說,他離家的那些日子,母親一直嘮叨:“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聽到這些話,季羨林伏在土炕上,一直哭到天明。

之後,他寫了著名散文《永久的悔》:

“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等自己成功了,等自己有能力再對父母盡孝,卻忘了時間的無情,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子欲養而親不在”,世界上最大悲痛莫過於此了。

前陣子,柳巖在一檔節目裡聊起父母,說了這樣一番話:

如果親人健在的時候,有什麼都給他們吧,有什麼話都告訴他們吧。我不想讓他們覺得他們不配擁有這一切。


柳巖講的時候淚眼婆娑,當時她的父親正重病住院。

或許你也聽過這樣的話:

“我們挺好的,不用擔心”

“手裡錢夠,你上次給的還沒花完呢。”

“你先忙,假期加班,那就下次再回來吧”

人到晚年最怕的就是給子女添麻煩,很多東西,你不給,他們永遠不知道要,甚至你給了,他們脫口而出的也是“不需要”,“瞎花錢”。

中國式父母總是不斷為孩子付出,卻很少索取。

為人子女最好孝道是什麼呢?就是以父母喜歡的方式來愛他們。

趁時光不晚,有什麼都給他們,有什麼話都告訴她們,好好地陪陪他們。

時間總是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一切,我們一日日長大,父母也一天天老去。

不知道每次回家,你是否有留意過父母的變化。

如果留意過,你會發現:

他們的腿腳不靈便了,經常因為身上病痛,悶哼出聲;

他們經常忘記關煤氣,忘記收衣服;

他們待在家裡的時間漸漸變長,不像之前喜歡出去溜達了;

……

父母老了。他們變成了小時候的我們,越來越依賴你。

這時候的他們特別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你的關心和愛。

有時間多給他們打個電話吧,你永遠不知道這個電話他們盼了多久。

他們不經意間透露出想買的東西,就買給他們吧,那是他們百般輾轉才吐出的願望。

假期能回家就回家吧,如果一年見一次面,餘生和他們相聚的時間又能有多長呢?

當然,在所有我們能為父母做的事情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健康。定期帶他們體檢,關注父母身體的變化是為人子女最基本的孝順。

給父母物質富養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

幫助他們跟上這個時代,教他們用手機,教他們下載有聲讀物,支持他們的業餘活動,跳跳廣場舞,爬爬山。

要知道,老去並不代表終日在家無所事事。人老了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