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竟然不是「常山趙子龍」,而是「恆山趙子龍」,都是避諱的錯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五虎上將之一,又稱"常勝將軍"。他身高八尺、氣宇軒昂、武藝高超,在三國劇中都是一副英雄模樣。趙雲跟隨劉備極早,也有極深的兄弟之情,只不過沒有像關羽、張飛他們一樣結為八拜之交。

趙雲竟然不是“常山趙子龍”,而是“恆山趙子龍”,都是避諱的錯

特別是在長坂坡上,趙雲七進七出,入曹軍陣中如無人之境,救出阿斗,一句"常山趙子龍來也!"更是嚇得曹軍心驚膽戰。在很多場景趙雲也都以"常山趙子龍"自稱。

不過你知道嗎?在趙雲那個年代,趙雲老家其實不是"常山"的,而是"恆山"的。

很多朋友會說,趙雲就是常山人啊,網上百科裡都有,趙雲是"常山真定"人,也就是現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沒錯,趙雲的老家的確是這裡,但其實在三國時期,這個地方實際上是"恆山",這是怎麼回事呢?

趙雲竟然不是“常山趙子龍”,而是“恆山趙子龍”,都是避諱的錯

大家都知道五嶽,就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其實早在漢朝也有了五嶽的說法,不過和現在的五嶽有點區別。漢武帝時期就確定了五嶽制度,那時候人們為了祭祀,對山有著格外的崇拜,所以以五座高山作為眾山之首。不過當時的南嶽為霍山,北嶽也是恆山,但此恆山非彼恆山,當時的古恆山和現在的恆山不一樣,是大茂山。

趙雲竟然不是“常山趙子龍”,而是“恆山趙子龍”,都是避諱的錯

當時的恆山的行政區劃為"恆山郡",基本上就是現在的河北石家莊周邊地區,而趙雲的老家也就是這裡。現在的恆山是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兩個恆山距離還挺遠呢。為啥到了三國時期就變成"常山"了?其實在三國之前名字就改了。

趙雲竟然不是“常山趙子龍”,而是“恆山趙子龍”,都是避諱的錯

在古代,皇帝的姓名是不能輕易說出口的,名字中的字都要避諱,否則就可能禍從口出。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漢文帝名叫"劉恆",正是恆山的恆字。為了避諱,就把當時的恆山改成了"常山",行政區劃也變成了"常山郡"。

趙雲竟然不是“常山趙子龍”,而是“恆山趙子龍”,都是避諱的錯

而現在的恆山名字來的比較晚,之前名叫"古玄武山"。到了明朝時,依然執行著五嶽制度,而北嶽也一直是河北的"恆山"大茂山。但是當時人們進行了很多次爭論,認為河北的大茂山不具備北嶽的資本,認為應當將北嶽遷到現在的恆山"玄武山"。爭論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才確定了現在的北嶽恆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