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权力巅峰之路

中国历史悠久产生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无数英雄在历史的舞台驰骋,其中最耀眼的是几位开国帝王,如果说经历最传奇的当属朱元璋。从一无所有的和尚成为天下共主的帝王,虽说命运天定,难道不是实力使然吗!他对形势的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值得小伙伴们借鉴的,接下来我们欣赏朱皇帝的精彩人生吧。


朱元璋的权力巅峰之路

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从童年一直到皇觉寺出家当和尚这一时期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惨”,家庭贫困经常吃了上没下顿,赶上闹饥荒父母大哥都饿死了。自己当和尚还需要出去化缘,这一段凄惨的经历,都被朱元璋写在《御制皇陵碑》里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

朱元璋的权力巅峰之路

和尚时期的朱元璋

朱元璋的和尚生涯随着汤和的一封信而戛然而止,汤和已经参加濠州郭子兴的起义军信中希望朱元璋也来,并且这件事已经被寺里的和尚知道了。说是义军在今天看来就是反政府武装,被官府知道是要掉脑袋的,朱元璋迎来人生第一次考验。留下来有可能被抓住以通匪的罪名砍头,参加义军也有可能掉脑袋。人往往都是这样,退无可退的时候,往往会铤而走险,我猜朱元璋肯定是希望参加义军的,但朱元璋是特谨慎的,他需要信心,嗯转头一看这不有现成的吗?庙里的菩萨呀,结果他卜了三卦,留不吉利逃也不吉利,只有参加义军还有希望。卜卦的结果使朱元璋参加义军的想法获得了空前的信心,这是神仙的意思。有时候人都这样,自己想干某件事时信心不足,特别需要外界的肯定,这时亲人朋友甚至是虚无缥缈的神仙都能带来莫大的信心,就这样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


朱元璋的权力巅峰之路

士兵朱元璋

朱元璋在义军中站稳脚跟没有问题,因为他的同乡汤和在义军中当了一个小官。有汤和在他可以安稳的当他的大头兵,但朱元璋想要的更多,他想出人头地,因此在战斗中特别的卖力,很快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的关注,提拔他为亲兵。他仅仅是引起了领导的注意如果想进入义军的高层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成为领导自己人要么是领导的亲属要么是领导信得过的人。

很快朱元璋找到了机会,他要和郭子兴的养女马大脚成亲了,历史并没有记载朱元璋如何赢得马大脚的芳心的,但我想一定是朱元璋刻意主动地接近马大脚。因为朱元璋想成为人上人想进入起义军的高层。新婚燕尔的朱元璋并没有享受幸福,他在为一件事烦恼,进入高层他才发现起义军并没有那么团结,郭子兴与另一个义军首领孙德崖不对付。义军本来就一个小小的濠州城而且人数少随时有可能被其他义军吃掉,因此朱元璋为了团结不得不从中协调两人的矛盾。但他也发现这两个人目光短浅难成大事,因此他主动请缨带队攻占和州。朱元璋的做法是远离郭和孙的是非,万一濠州不保自己有个栖身之地。历史证明朱元璋的选择是明智的,郭子兴不久就被孙德崖气死。朱元璋凭着首领亲戚的地位和军中的威望很快成了郭子兴这一支的首脑人物,大家注意他现在还不是军队的一把手,郭子兴虽死但他的儿子郭天叙还活着,于情于理郭天叙都是军队的一把手。但这时朱元璋的决定可以影响这只军队的发展方向了。

朱元璋敏锐的发现在南京一带没有大的势力,同时元朝的统治比较薄弱,可以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军队如何渡江呢,这时巢湖的水盗头目廖永安和俞通海竟带着船投奔朱元璋来了。船的问题解决了,在哪里渡又成了问题,众将倾向于从采石矶渡,历史上夺取南京都是从这里出发,但朱元璋不同意他说采石矶这个地方元军重兵把守很难突破咱这点人没把握,不如从上游的牛渚渡江,哪里守备松弛。果如朱元璋所料,军队很快便渡过长江攻占南京。顺便说一下郭天叙在战斗中牺牲,一个军队的一把手竟然战死这事听着挺蹊跷,不管怎样现在朱元璋成了军队的一把手而且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现在的朱元璋再也不是那个放牛娃也不再是那个化缘的和尚,他现在成了一方诸侯了。

乱世的法则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朱元璋通过不断地兼并成为江南一个大的势力,这时江南有三股势力:朱元璋、张士诚和陈友谅。朱元璋在中间,陈友谅在上游,张士诚在下游。这三人不论是谁统一江南都要消灭后两者,其中朱元璋的形势最不利,他需要两面迎敌,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而朱元璋别无选择。


朱元璋的权力巅峰之路

元末群雄割据

对于军队的主攻方向很多将领建议先消灭张士诚,因为第一张士诚这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他所追求的就是做一个草头王没有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第二张士诚的军队战斗力弱一些,朱元璋的部队多次打败张士诚的军队。相反陈友谅的部队战斗力强悍不是那么容易对付。

朱元璋则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陈友谅这个人心气高志向高,志向高的人就容易惹是生非,容易挑起战端,而张士诚这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志向不高就不会轻易发动进攻。如果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从上游夹攻,如果和陈友谅交战,那么张士诚则会两不相帮。事实果如朱元璋所料,朱元璋和陈友谅打斗正酣时,张士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最终鄱阳湖一战朱元璋彻底打败陈友谅,紧接着消灭了张士诚,统一了长江以南。


朱元璋的权力巅峰之路

明军北伐

接下来朱元璋要进行北伐了,元朝虽然在南方失地损兵,但在北方仍然实力雄厚,那么朱元璋如何北伐呢?北伐首先面对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山东主将是王宣,河南主将是扩廓,陕西则是李思齐、张思道,常遇春等将领建议帅兵直取北京,直接灭亡元廷。朱元璋则不同意,他说如果我们直取北京,北京城经过历朝历代的加固坚不可摧,我们不能很快打下来,这时元朝皇帝昭告四方发兵勤王,那时我们就危险了。不如先取山东和潼关,取山东相当于去除了北京的屏蔽,取潼关不攻占陕西,李思齐和张思道两人有矛盾,如果打陕西的话两个人则会团结一致,我们打潼关不取陕西的话既切断了陕西和中原的联系同时又不会过多的刺激李思齐和张思道。打下山东再取河南然后攻占北京,这样才万无一失。一切如朱元璋所料,北伐战争进行的异常顺利,后来四百多年以后蒋介石的北伐依然是按着这样的顺序,相反太平天国采取常遇春的建议直取北京,打到天津就在清朝的围剿下失败了。可见朱元璋的分析是多么的正确。

随着元朝的灭亡,朱元璋也从一个小小的放牛娃蜕变为明朝的开国帝王,回顾朱元璋称帝的历程我们发现:一个普通人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必须加入一个组织,远离组织的内部斗争专注于组织的发展方向,准确判断对手的性格秉性进而了解敌人所采取的策略,准备不同的思路应敌,才会无往而不利。当我们解决大的难题时,实力不够的话可以先从侧面解决,通过抽丝剥茧的方法达到战胜困难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