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券商年度策略都是「騙人」的?哪些比較靠譜?出現了哪些「失誤」?

券商分析師們雖被調侃做著“算命師”的工作,但生來自帶光環。一旦看對了市場趨勢,尤其是抓住投資主線,往往能一舉成名。但不可忽視的是,對於分析師做的策略報告來說,啪啪打臉是經常的事。近日一篇回顧年初十大券商首席年度策略的文章風傳一時,引起投資者賣力“吐槽”,認為這些“預期”與“現實”相差頗遠,甚至覺得被“忽悠”了。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影響大盤走勢的因素錯綜複雜,即使長期邏輯準確,也不一定能夠看到短期市場的波動變化。今年市場面臨太多不確定性,像中美貿易戰,去槓桿政策等確實很難預測。

除了市場走勢外,不確定性更是蔓延至券商圈的“名利場”—— 新財富評選。今年9月,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宣佈停選,一時間,多數券商研究所的考核機制失去了方向。一些被訪分析師提到,未來將走派點分倉的考核模式。從長週期看研究質量的提升才是關鍵,研究是否做得好、市場是否看得準、薦股是否準確是決勝之道。

2018年還剩下兩個月時間,A股市場今年一路走來波動不斷,本文為大家掰一掰,回顧一下各大券商的年度策略,有哪些比較靠譜,又有哪些出現了“失誤”。

“慢牛”一致性預期強 樂觀趨勢判斷被打臉

據瞭解, 2017年A股市場投資風格分化明顯,整體呈現慢牛行情,對於今年的走勢,大部分券商仍持樂觀態度,一致性預期很強,主流判斷仍為“慢牛”。

海通證券表示,“展望未來,市場將從春末走向夏初,即慢牛的初期,新時代的新牛市,特徵與以往有所不同。”

中信證券表示“看好2018年A股‘慢牛’行情。重估中國的過程中,A股在全球股市中的相對和被動配置價值依然很高;地產政策和金融監管壓制了其他傳統投資渠道收益空間後,A股的吸引力也在抬升。”

申萬宏源認為,“2018年A股總體穩中向好,成長龍頭終歸來,“製造”和“創新”將是主線。”

東方證券表示,“2018年A股市場——慢牛繼續,上半年藍籌,下半年成長。”

然而,現實表現是,自今年2月份以來,A股已經歷長達9個月的連續調整,無論是從估值角度,還是從指數跌幅情況來看,截至10月29日,眼下的A股與此前幾次大底部已經相當接近。

從調整幅度看,目前這波調整週期,如果從2015頂部的5178點計算,累計跌幅為47.2%,超過2013年6月的底部,但距離前兩輪大熊市,在跌幅上,還稍微差了一點。

此外,自今年3月份後,A股日均成交額逐月萎縮。8月、9月、10月兩市日均成交量基本維持在2700億左右,僅為年初的一半;而2015年上證5000點時,兩市成交量最多達到2.2萬億元,相當於全市場平均換手率達到5%。

由此看來,主流券商判斷的“慢牛”行情並沒有出現,反而今年A股在大波動之下一度逼近往年底部區間。

不過除了上述較為樂觀的主流觀點以外,也有較為謹慎的券商發聲:

交銀國際的年度策略指出,“2018是又一年的存量流動性博弈,中國股市仍將不溫不火,並出現階段性的波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主流券商對中長期行情保持樂觀,但也普遍認為2018年的投資難度將加大。這一點則預測的很是準確,相信各位投資者也深有體會。以下是幾家券商的相關觀點:

華泰證券認為“2018年的行業配置,較難像2016、2017年那麼清晰。”

中信證券指出“單純從盈利估值匹配的角度尋找‘高性價比’配置行業已經非常困難。”

天風證券更是坦言“‘鳳凰’才能涅槃,‘醜小鴨’只能繼續蟄伏。”

“製造”和“消費”成熱門策略 部分觀點應驗

根據Wind數據統計,綜合36家券商的年度策略報告,2018年的佈局重點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消費升級,主要涉及大金融、醫藥、餐飲旅遊、家電等;二是製造升級,其中有軌道交通設備、天然氣設備、電力設備等,還需重點關注美麗中國、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等主題;三是技術創新,包括5G與物聯網,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藥,AR與VR、機器人等;

其中,最高頻次被提及的投資主線當屬製造和消費兩大板塊:

申萬宏源表示, “從‘製造 + 中國領先’的角度推薦5G、光伏、高鐵、軍工和AI的投資機會,從‘創新 + 景氣’的角度推薦電子和新能源汽車。”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消費升級+通脹預期下,消費行情可期,重點推薦食品飲料、家電、商貿零售、紡織服裝。”中信建投:“關注受益於消費升級和CPI通脹溫和回升的消費品龍頭(食品飲料、家電、醫藥、餐飲旅遊、農林牧漁等)。”

招商證券則指出,“在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回升,而購房需求受到壓制的背景下,中高端消費有望繼續超預期。2018年超預期的消費領域可能出現在用好、玩好、樂好、穿好等領域,重視影視、遊戲、出版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的傳媒領域在付費大時代逆襲的機會;重視新消費業態、新消費模式帶來的機會;重視大健康產業鏈。”

海通證券表示,價值龍頭攜手成長龍頭,價值龍頭中金融性價比更優、消費白馬有配置意義,成長龍頭如先進製造、新興消費。

從實際情況看,今年成長股表現分化嚴重,醫藥,二線食品,半導體,TMT等表現較好,其他大家普遍看好的5G,新能源,電子,通訊等都表現慘淡。

在這一點上,東方證券的策略則相對比較靠譜,因其明確提出,“看好醫藥、TMT、金融板塊”。

分析來看,一些券商認為,2018年是改革大年,主題機會應該比較大。但由於今年以來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干擾,A股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下降,主題投資或者概念板塊並沒有突出的亮點,各大券商普遍提及的國企改革,房地產租賃,AI,新能源,5G等都沒有很好的機會。總體來說,2018年炒概念,拔估值不再流行。

另一方面,經過2017年價值投資大年的洗禮,2018年年初多數券商都開始強調盈利的重要性和估值的合理性,比如:

海通證券在去年年底的《業績為王,誰會更強?——2018年企業盈利展望》報告中表示,策略聯合行業精選盈利趨勢向上的子行業,如銀行、保險、5G、半導體、創新藥等。

華安證券在策略中指出,“重點佈局核心資產和業績聚集的方向。“

國金證券也提到“行業配置:盈利驅動,價值為王。”

利率水平和無風險收益率不支撐沒有業績增長基礎的估值提升。這一觀點在今年的行情走勢中是得到一定驗證的。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