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券商年度策略都是“骗人”的?哪些比较靠谱?出现了哪些“失误”?

券商分析师们虽被调侃做着“算命师”的工作,但生来自带光环。一旦看对了市场趋势,尤其是抓住投资主线,往往能一举成名。但不可忽视的是,对于分析师做的策略报告来说,啪啪打脸是经常的事。近日一篇回顾年初十大券商首席年度策略的文章风传一时,引起投资者卖力“吐槽”,认为这些“预期”与“现实”相差颇远,甚至觉得被“忽悠”了。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影响大盘走势的因素错综复杂,即使长期逻辑准确,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短期市场的波动变化。今年市场面临太多不确定性,像中美贸易战,去杠杆政策等确实很难预测。

除了市场走势外,不确定性更是蔓延至券商圈的“名利场”—— 新财富评选。今年9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宣布停选,一时间,多数券商研究所的考核机制失去了方向。一些被访分析师提到,未来将走派点分仓的考核模式。从长周期看研究质量的提升才是关键,研究是否做得好、市场是否看得准、荐股是否准确是决胜之道。

2018年还剩下两个月时间,A股市场今年一路走来波动不断,本文为大家掰一掰,回顾一下各大券商的年度策略,有哪些比较靠谱,又有哪些出现了“失误”。

“慢牛”一致性预期强 乐观趋势判断被打脸

据了解, 2017年A股市场投资风格分化明显,整体呈现慢牛行情,对于今年的走势,大部分券商仍持乐观态度,一致性预期很强,主流判断仍为“慢牛”。

海通证券表示,“展望未来,市场将从春末走向夏初,即慢牛的初期,新时代的新牛市,特征与以往有所不同。”

中信证券表示“看好2018年A股‘慢牛’行情。重估中国的过程中,A股在全球股市中的相对和被动配置价值依然很高;地产政策和金融监管压制了其他传统投资渠道收益空间后,A股的吸引力也在抬升。”

申万宏源认为,“2018年A股总体稳中向好,成长龙头终归来,“制造”和“创新”将是主线。”

东方证券表示,“2018年A股市场——慢牛继续,上半年蓝筹,下半年成长。”

然而,现实表现是,自今年2月份以来,A股已经历长达9个月的连续调整,无论是从估值角度,还是从指数跌幅情况来看,截至10月29日,眼下的A股与此前几次大底部已经相当接近。

从调整幅度看,目前这波调整周期,如果从2015顶部的5178点计算,累计跌幅为47.2%,超过2013年6月的底部,但距离前两轮大熊市,在跌幅上,还稍微差了一点。

此外,自今年3月份后,A股日均成交额逐月萎缩。8月、9月、10月两市日均成交量基本维持在2700亿左右,仅为年初的一半;而2015年上证5000点时,两市成交量最多达到2.2万亿元,相当于全市场平均换手率达到5%。

由此看来,主流券商判断的“慢牛”行情并没有出现,反而今年A股在大波动之下一度逼近往年底部区间。

不过除了上述较为乐观的主流观点以外,也有较为谨慎的券商发声:

交银国际的年度策略指出,“2018是又一年的存量流动性博弈,中国股市仍将不温不火,并出现阶段性的波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主流券商对中长期行情保持乐观,但也普遍认为2018年的投资难度将加大。这一点则预测的很是准确,相信各位投资者也深有体会。以下是几家券商的相关观点:

华泰证券认为“2018年的行业配置,较难像2016、2017年那么清晰。”

中信证券指出“单纯从盈利估值匹配的角度寻找‘高性价比’配置行业已经非常困难。”

天风证券更是坦言“‘凤凰’才能涅槃,‘丑小鸭’只能继续蛰伏。”

“制造”和“消费”成热门策略 部分观点应验

根据Wind数据统计,综合36家券商的年度策略报告,2018年的布局重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升级,主要涉及大金融、医药、餐饮旅游、家电等;二是制造升级,其中有轨道交通设备、天然气设备、电力设备等,还需重点关注美丽中国、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等主题;三是技术创新,包括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药,AR与VR、机器人等;

其中,最高频次被提及的投资主线当属制造和消费两大板块:

申万宏源表示, “从‘制造 + 中国领先’的角度推荐5G、光伏、高铁、军工和AI的投资机会,从‘创新 + 景气’的角度推荐电子和新能源汽车。”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消费升级+通胀预期下,消费行情可期,重点推荐食品饮料、家电、商贸零售、纺织服装。”中信建投:“关注受益于消费升级和CPI通胀温和回升的消费品龙头(食品饮料、家电、医药、餐饮旅游、农林牧渔等)。”

招商证券则指出,“在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回升,而购房需求受到压制的背景下,中高端消费有望继续超预期。2018年超预期的消费领域可能出现在用好、玩好、乐好、穿好等领域,重视影视、游戏、出版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传媒领域在付费大时代逆袭的机会;重视新消费业态、新消费模式带来的机会;重视大健康产业链。”

海通证券表示,价值龙头携手成长龙头,价值龙头中金融性价比更优、消费白马有配置意义,成长龙头如先进制造、新兴消费。

从实际情况看,今年成长股表现分化严重,医药,二线食品,半导体,TMT等表现较好,其他大家普遍看好的5G,新能源,电子,通讯等都表现惨淡。

在这一点上,东方证券的策略则相对比较靠谱,因其明确提出,“看好医药、TMT、金融板块”。

分析来看,一些券商认为,2018年是改革大年,主题机会应该比较大。但由于今年以来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干扰,A股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降,主题投资或者概念板块并没有突出的亮点,各大券商普遍提及的国企改革,房地产租赁,AI,新能源,5G等都没有很好的机会。总体来说,2018年炒概念,拔估值不再流行。

另一方面,经过2017年价值投资大年的洗礼,2018年年初多数券商都开始强调盈利的重要性和估值的合理性,比如:

海通证券在去年年底的《业绩为王,谁会更强?——2018年企业盈利展望》报告中表示,策略联合行业精选盈利趋势向上的子行业,如银行、保险、5G、半导体、创新药等。

华安证券在策略中指出,“重点布局核心资产和业绩聚集的方向。“

国金证券也提到“行业配置:盈利驱动,价值为王。”

利率水平和无风险收益率不支撑没有业绩增长基础的估值提升。这一观点在今年的行情走势中是得到一定验证的。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