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七夕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不妨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們又是如何過七夕的?
拜織女星: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
拜魁星:中國民間謂"魁星主文事"。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七夕洗髮:“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姑娘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傳說七夕當天洗髮,可以年輕美麗,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
蛛網乞巧:北京七夕節比較流行的民俗形式,讓女孩子捉住一隻蜘蛛,關在一個盆裡一夜。第二天早上,這隻蜘蛛會在盆裡結網,如果這蛛網是圓形的,那就說明這個女孩是個"巧姑娘"。
穿針乞巧: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後完成者"輸巧",要給予獎勵給"得巧"。
漂針試巧:把盛滿水的盂、盆放在太陽下,慢慢在水面上放置一根漂浮的針。然後按照針在水中影子的朝向,漂浮時間的長短等現象,來檢驗少女自己的巧與不巧,及日後的幸福程度。
曬書:古人在七夕這天,會將書籍拿到戶外曬太陽,以防潮與止蠹蟲。
吃巧食: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閱讀更多 淺水灣的小蝌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