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教育叫上行下「孝」

今天是重陽節,孝親敬長再一次刷爆朋友圈,連幼兒園都佈置作業,給爺爺奶奶洗腳捶背。

在中國,你說別人不懂養生可以,說別人不懂運動可以,說別人不懂寫作可以,說別人不懂做飯可以,說別人不懂育兒可以,唯獨不能說別人不懂孝親。

不管是不是真的孝順,你如果說誰不孝順,誰都會跟你急!

所以,林林總總的培訓班亂花迷眼,許許多多的專欄、節目隨處可見,唯獨沒有孝親敬長類的。

有一種教育叫上行下“孝”

小時候,我們會痛恨不孝敬父母的人,也會發誓將來一定孝敬父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家生子,漸漸的,思想就沒有那麼單純,往往會找出許多借口埋怨父母,我們的孝敬或許就會打折扣,或者說更注重形式。

我們慢慢長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我們一方面在催孩子圓滿"完成"幼兒園的作業,一方面又嘮叨著父母的不完美。其實,孝順是會遺傳的,身教更重於言傳,你現在對父母怎麼樣,將來孩子只會做的更甚。

有一種教育叫上行下“孝”

朋友的父親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當年在做村官的時候,村裡有個鄭孬子,是出了名的難纏,更讓人不齒的是,結婚後竟將父母趕到村後的破磚窯裡去了。他找上門去調解。沒想到鄭孬子卻是眼睛一瞪,說:"你要覺得他們可憐,乾脆你養他們吧。"

朋友的父親那時剛出校門,氣得直哆嗦,說:"那是你父母,憑什麼要我養?"鄭孬子哼了一聲,說:"那不就得了,我家的事要你管?你有這閒心,還不如給我們找點活兒幹。"

不講理的人總是有各種藉口。朋友的父親被氣得夠嗆,回到辦公室,村主任老李見他不對勁,問了情況後,苦笑說:"這鄭孬子,名不虛傳,就是孬,要他改變,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

有一種教育叫上行下“孝”

轉眼十多年過去了,朋友的父親已是縣法院一名法官了。這天,他接到一個案子,是狀告兒子不贍養父母的。他見到這類案子總是很生氣,可再一看,那告狀的人竟是鄭孬子,告的是他兒子鄭南。

原來幾年前鄭孬子因為酗酒出了車禍,兒子兒媳任他癱瘓在床,不加理睬。鄭孬子去請村主任老李調解,但老李調解了兩次一點效果也沒有,於是鄭孬子就將兒子告了。

法院調解無效,最終判決鄭南每月給鄭孬子500元撫養費。

一個月後,鄭孬子又來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原來鄭南根本沒理會判決結果,一分錢也沒給他。朋友的父親決定親自去村裡調解,只是,正如老李所說的,鄭南比當年的鄭孬子還要蠻橫不講理。

"他當年也沒贍養我爺爺奶奶,害得他們才五十多歲就死了。現在憑什麼要我來贍養他!"鄭南顯得很理直氣壯。

有一種教育叫上行下“孝”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複印件,孩子生下來是張白紙,你怎麼做,他就慢慢長成你的樣子。

你嘮叨埋怨的多了,兒女耳濡目染,也會覺得對長輩抱怨、索取所理所當然的,就會為將來的不孝埋下種子。

所以,多理解老年人的苦衷,仔細算一算能陪伴他們的日子還有幾天,少一點索取,多一點付出,少一點埋怨,多一點寬容,多想想他們曾經的付出,少計較他們現在的不完美。

願天下老人都能開心安度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