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一部电影里武术宗师讲的练武人的三境界。

多年过去,这部电影的情节已渐渐淡忘,但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这句台词却让人难以忘却,实在是因为它具有普世的道理,而不仅仅是指武术。

人的觉悟,首先是见自己,如何见自己,就是找回自己的本心。

人的无明,就是因为丢失了自己的本心:让自己迷失在功名利禄、爱恨情愁、生老病死里,从而生活在贪婪恐惧之中,怨天尤人。

与朋友交谈,现实生活中最困扰人的股市和楼市,大家几乎都在怨天尤人,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失败者,吃了亏,上了当,却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内心找原因,不知道失败是源自于自己的贪婪与恐惧。

比如股市在一千点左右的时候,很少有人敢买,避之唯恐不及,对股市充满恐惧;四、五千点的时候却都抢着买,趋之若鹜,心里充满贪婪,唯恐自己失去发财的机会,其结果可想而知。要说亏,那是亏在自己的心理上面。

再说楼市,十多年前上海的房子也不好卖,不但不限购,而且买房子还送你户口,可有几人敢去买房,如今价格翻了多少倍不说,还限购,可却有许多人想方设法去买房,买不起,买不上,就骂爹骂娘,其实,根底里,还是败在你自己的恐惧与贪婪里。

生活中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所以说不问你作什么,见自己乃最重要。

见自己难吗?不难!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禅宗六祖惠能听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话就开悟了。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觉悟,没有了我执,没有了法执,,打破了生命的局限,认识的局限,。“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见自己易吗?不易!

当时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在五祖身边精修多年,是众望所归的衣钵传人,也作了一首偈语:“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就认为他还没有真正明心见性。

这见不见之间,破的就是一个我执!

神秀的偈语,从有字上面立论 ,还有我执;六祖的偈语,从无字上面立论 ,没了我执。

其境界,高下立判!

解悟其实并不难,大道至简,六百部的《般若经》可以浓缩为五千字的《金刚经》,五千字的《金刚经》可以浓缩为两句话:

一句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还有一句就是:“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如济群法师所说《金刚经》还可浓缩为四个字“离相无住”。

《金刚经》中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之中,归结起来还是我相,以我为中心,分别一切,而有其它三相。人的烦恼都是因这四相而起,是无明的根源,人心的桎梏。

" 相由心生"常听朋友们说这句话,但大多说人都把“相”理解为人的面相的“相”,把这句话理解为:心灵美好,相貌就好,反之,亦如此。

其实佛家讲得“相”是指宇宙的万事万物,包括你自己的心理概念,爱恨情愁。

佛教《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宇宙的本质是无常的,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等众生:执着于我、执着于法,则迷于事、则迷于理,执迷不悟,不可自拔,如何见自己?六祖说得很明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做到”无物无心“,就是没有了法执、我执。没有我执,就没有了生命的局限,没有了法执,就没有了认识的局限。

于是见自己,于是见天地,于是见众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万法归一”;一归万法。开上上智,得了了心!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从此,内化于心,外化于天地,做人做事,进入化境。

做人:融通、圆融,化合万物,没有了二元对立,“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做事:无拘无束,真空妙有,不住一境,无境而全境,生动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