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四大君主的臨終託孤:一個最真摯、一個最虛僞、一個最樸實!

不論一個人生前是多麼的不好,在臨死的時候也會變得溫情,對於後輩的叮囑和自己人生的總結都是會讓人感動。三國時期的五位雄主也是一樣的,他們活著的時候充滿了鬥志和慾望,那麼在臨死之際他們會留下怎樣的遺言呢?

三國四大君主的臨終託孤:一個最真摯、一個最虛偽、一個最樸實!

孫策的遺言:

孫策是孫氏江東真正的奠基人,他整合了他爹的部下,滅了江東的各個勢力,最後獨霸一方。孫策為人剛猛好鬥,可惜在待人處事上略顯不足,結果在一次打獵的時候中了仇家的埋伏,受了重傷,二十六歲就死了。在託孤之際他跟老臣張昭說“如孫權不能勝任,請先生代之。”之後又親自把印綬交於孫權,說出了自己比孫權的強弱之處,他深知自己的弟弟有怎樣的才能,也深知自己的所長“決戰於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孫策的託孤,既籠絡了張昭,又給了孫權信心,才有了之後江東的穩定。

三國四大君主的臨終託孤:一個最真摯、一個最虛偽、一個最樸實!

曹操的遺言: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曹操的臨終遺言卻是非常質樸的,他先交代了自己的一生所為“我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皆滅,只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然後又公佈了接班人“我的夫人卞氏有四個兒子,唯有長子曹丕,篤厚恭謹,可繼我業。”接著又安排了自己的妻妾“我死之後,汝等勤學女工,多造絲縷,賣掉換錢以自給。想改嫁的允許改嫁。”曹操的遺言並沒有華麗的詩句,就是像百姓人家一樣的交代後事,這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讓我們看到了他柔軟的一面。

三國四大君主的臨終託孤:一個最真摯、一個最虛偽、一個最樸實!

劉備的遺言:

夷陵大火把劉備的心氣徹底燒光了,他知道自己不行了,臨終託孤時,他的目的也很明確,主要就是諸葛亮“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非常善於說這樣的話,當初劉備跨江娶孫小妹的時候就對諸葛亮說過類似的話了,當時的意思是如果他回不來了,他的兄弟能用則用,用不了就讓他們走,留他們一條命就行了,中興漢室是大義,他們兄弟情是小義,讓諸葛亮繼承他的志願。這次託孤幾乎就是故技重施,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怎能不知自己主子是啥樣人呢?所以說劉備虛偽,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三國四大君主的臨終託孤:一個最真摯、一個最虛偽、一個最樸實!

曹丕遺言:

曹丕是魏國的開國皇帝,結束了大漢四百多年的統治。雖然曹丕的文治武功遠不及曹操,但他的一生也是頗有建樹。他臨死的時候主要就是叮囑曹睿不能太重用司馬懿,但他承認司馬懿有能力,也不能不用,不過兵權是堅決不能給他的。曹丕還是非常信任曹操當初留給他的話,所以他的臨終遺言更多的還是防著司馬懿的,防住了司馬懿就等於延續了魏國的氣數。

三國四大君主的臨終託孤:一個最真摯、一個最虛偽、一個最樸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