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一個日本軍隊的騎兵聯隊,到底有多少兵力,爲何感覺難以全殲?

蘋果芯芯


幹掉一個日軍騎兵聯隊也不是太難的事情,畢竟不是消滅一個步兵旅團,這要看誰來打,還要看怎麼打,傅作義的第35軍就曾經在包頭之戰中基本全殲了日軍一個騎兵聯隊,順帶重創了另外一個。這一仗是晉綏軍“黑虎掏心”深入敵後的進攻戰役,就缺乏主動性的國民黨抗日軍隊而言,在戰史上確實應該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35軍軍長傅作義)

侵華日軍的“騎兵聯隊”有兩種,即師團屬騎兵聯隊和騎兵旅團屬騎兵聯隊,正常的編制是下轄四個騎兵中隊和一個機槍中隊1400人左右。但除去幾個老牌常備師團外,後建師團的騎兵聯隊大多被“縮水”了,只有兩個騎兵中隊和一個機槍小隊不足500人。而傅作義所部打擊的,是日寇駐蒙軍“騎兵集團”下轄的騎兵旅團,兩個正兒八經的日軍專業騎兵聯隊。

這個小島騎兵集團大約等於“師團”的建制,下轄兩個騎兵旅團,每個旅團下轄兩個騎兵聯隊,駐紮於內蒙古地區,司令部設於包頭。1939年冬,該集團一個騎兵旅團調往河南,附近日軍兵力有所空虛,恰好重慶軍委會要求各戰區發動“冬季攻勢”,傅作義便盯上了日軍在內蒙西部的老巢包頭,這個想法非常大膽。

(日寇駐蒙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

在塞外地區,包頭、歸綏和張家口是日軍在內蒙古的三個主要據點,互成犄角之勢,日寇華北方面軍“駐蒙軍”司令部設於張家口,但包頭戰略位置更為重要,它深入內蒙西北腹地,直接威脅著綏遠國軍。

第35軍下轄董其武第101師、孫蘭峰新編31師、袁慶榮新編31師,傅作義同時指揮騎兵第7師和馬占山遊擊部隊,總計步騎兵30000餘人。他的作戰計劃是騙出包頭的日軍熊川警備聯隊(步炮混編),派遣便衣隊提前混入城中,新編31師為主攻部隊,裡應外合奪取包頭。

(第101師師長董其武)

同時以中央軍騎兵第7師和新32個師在外圍分別攔截兩個日軍騎兵聯隊的增援,這兩個聯隊的駐防位置是:小林騎兵第13聯隊駐於安陽,小原騎兵第14聯隊駐安北,距離包頭各約70公里和90公里,接到包頭命令後,兩個鬼子騎兵聯隊各以主力出動,全力增援。

戰鬥打響後,第35軍攻城部隊順利進入城區,開始圍攻日軍司令部和各據點,總預備隊董其武101師在增援攻城部隊時,在包頭城外5公里意外遭遇了小林一男騎兵聯隊,隨即佔據有理地形設伏攔截,日本騎兵下馬應戰,第101師派兵迂迴襲擊了日軍馬群,趁敵混亂大舉掩殺,將1100多日軍(聯隊主力)消滅了近900人,聯隊長小林大佐被101師十幾名特等射手聯袂擊斃,基本等於全殲。

(新編第31師師長孫蘭峰)

另外一路的新32師甚至與小原騎兵聯隊發生了馬刀對砍的搏殺,激戰中殲敵半數,殘敵拼命向包頭靠攏,此時被“調虎離山”的日軍熊川聯隊已經趕回,張家口日軍增援部隊兩個大隊也接近戰場,傅作義為避免全軍陷於被動,下令撤出戰鬥。

本來擔負攔截日軍騎兵第13聯隊的騎兵第7師,因為擅自脫離戰場造成第35軍總預備隊未能及時投入城區作戰,使圍攻日軍騎兵集團司令部的戰鬥功敗垂成,傅作義大為惱火,直接致電蔣介石:“騎7師門柄嶽作戰不力”,蔣介石立馬將門撤職調回重慶,看來傅作義面子不小。

(抗戰中國騎兵)

包頭之戰,第35軍徹底打疼和激怒了日寇“駐蒙軍”,小島吉藏發誓報復,於是有了後來的“五原大捷”。


(日軍騎兵)


度度狼gg


日軍的騎兵聯隊轄4個騎兵中隊和1個機槍中隊,每騎兵中隊裝備馬槍119支,輕機槍4挺,機槍中隊裝備重機槍4挺,總人數1400人左右。雖然騎兵聯隊人數僅有步兵聯隊的一半不到,可是其機動力遠非步兵聯隊可比,所以比步兵聯隊更難殲滅,尤其對於絕大多數是步兵的我軍而言,根本不可能全殲一個日軍的騎兵聯隊。



實際上日軍騎兵部隊是以騎兵集團(類似於師一級編制)為基本戰役單位,轄2個騎兵旅,每個騎兵旅有4個騎兵聯隊、2個重機槍大隊、2個騎炮兵聯隊、2個裝甲車大隊。這樣一支擁有眾多重火力並且數量龐大的騎兵部隊對嚴重缺乏機械化部隊的中國軍隊而言,實在無能為力。


至於我們在電視中經常見到日軍的騎兵聯隊掃蕩我抗日根據地的情節,雖然在敵後日軍分散使用騎兵部隊以大範圍合圍我軍,但是當時八路軍的裝備非常差,尤其缺乏自動火力,在沒有有利地形的掩護下,騎兵對步兵簡直就是屠殺,所以能突出重圍就實屬不易,全殲日軍騎兵聯隊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小小狼王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仿效西方軍隊建立新式陸軍,並確立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五大兵種,其中騎兵的地位僅次於步兵,被視為主要的戰鬥兵種之一。近代日本陸軍騎兵部隊的創建始於1872年建立的近衛騎兵隊,在實行師團制後,每個師團內都編有一個騎兵大隊,到甲午戰爭時日本陸軍共有7個騎兵大隊。為了加強騎兵的戰鬥力,日軍還引入歐洲和中東的優良馬種,培育戰馬,日軍騎兵的軍馬標準與西方騎兵一致。在日俄戰爭時期,為了對抗俄國的哥薩克騎兵,日軍大力擴充騎兵部隊,並在實戰中以巧妙的戰術擊敗了俄國騎兵,名噪一時,騎兵部隊一度發展到95箇中隊,這是日本騎兵的全盛時期。在一戰後,陸戰兵器的進步和陸戰戰術的發展,騎兵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但日本陸軍依然維持著一定規模的騎兵部隊,並在侵華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執行快速突擊、偵察、搜索及治安任務。

描繪日俄戰爭中日軍騎兵與俄國哥薩克騎兵交戰的畫作。


在侵華戰爭中,日本陸軍騎兵部隊的編制與步兵相仿,包括小隊、中隊、大隊、聯隊和旅團,但從未組建過騎兵師團,不過在1933年至1942年間組建過相當於師團的騎兵集團,下轄2個騎兵聯隊。日軍騎兵部隊的編制相比同級別的步兵部隊要小,騎兵中隊編有144人,馬匹134匹,而步兵中隊通常有180-210人;騎兵大隊編有2個騎兵中隊和1個機槍小隊,340人;騎兵聯隊編有4個騎兵中隊和1個機槍中隊,1400人;騎兵旅團編有2個騎兵聯隊、1個騎炮兵聯隊、1個裝甲車隊,共有人員5600人,配備軍馬5668匹,步騎槍3705支,重機槍12挺,野炮36門。實際上,日軍騎兵部隊的編制員額通常達不到上述標準。

表現一戰後期日軍出兵西伯利亞時日軍騎兵冒雨行軍的畫作。


日軍騎兵聯隊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隸屬於步兵師團的騎兵聯隊,僅編有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裝備步騎槍123支,重機槍2挺,騎兵聯隊番號與所屬師團番號一致,另外部分師團編有騎兵大隊,部分獨立混成旅團編有獨立騎兵中隊。在1937年至1942年間,師團所屬騎兵聯隊逐步改編為搜索聯隊,僅保留一個騎兵中隊,其餘單位均改為乘坐機動車輛的步兵。另一種是隸屬於騎兵旅團的騎兵聯隊,編有4個騎兵中隊和1個重機槍中隊,每個騎兵中隊裝備步騎槍119支、輕機槍2挺,重機槍中隊裝備重機槍4挺。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陸軍只組建了第1、2、3、4騎兵旅團。從1943年後,大多數騎兵部隊都改為使用汽車的快速部隊,到1945年時第4騎兵旅團是日本陸軍唯一全部裝備馬匹的騎兵部隊。

日軍騎兵聯隊軍旗。


至於騎兵聯隊為何難以全殲的問題,其實在抗日戰場上由於中日兩軍在戰鬥力上的差距,不要說全殲一個聯隊,就是殲滅一個大隊甚至一箇中隊都是很困難的,而相比步兵聯隊,日軍騎兵聯隊的機動性更好,跑得快,而中國軍隊特別缺乏騎兵和機動車輛,所以很難抓住機會消滅成建制的日軍騎兵,而在實戰中更多情況下還要儘量避免與日軍騎兵接觸,所以很容易理解《亮劍》裡李雲龍把騎兵連當成寶貝疙瘩的心情了。

日軍近衛師團所屬騎兵聯隊的軍旗小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