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副作用:从靳东到周一围,“老戏骨”们的崛起和崩塌

流量的副作用:从靳东到周一围,“老戏骨”们的崛起和崩塌

作者/思涵

一年前的周一围和翟天临应该很难想到,自己会和杨洋、吴亦凡被列在同一张名单中,接受豆瓣网友无差别扫射的嘲讽。

流量的副作用:从靳东到周一围,“老戏骨”们的崛起和崩塌

这一方面是说明他们真的红了,可以和这些流量明星相提并论;另一方面,这或多或少能够体现一部分网友对他们情感态度的变化。从“连章子怡都花痴的实力演员”到“内涵同组演员的戏精”,从“戏疯子博士”到“耍大牌黑脸男”,周一围和翟天临也终于告别了一边倒好评的优待。

去年《演员的诞生》播出后,周一围、蓝盈莹、翟天临、凌潇肃、辛芷蕾等知名度欠奉的实力演员纷纷露出水面,成为观众新宠。到了第二季《我就是演员》,来参赛的成熟演员就更多了,个个都卯足了劲儿要借综艺证明自己的业务能力。

只是这一次,观众似乎没那么容易买账了。《我就是演员》已播出九期,还未出现一个像去年几位一样“爆”了的幸运儿;第一季的周一围和翟天临,也分别因为工作室点赞杨颖演技差的微博、在日本对粉丝冷脸而被嘲讽。

网友们用“老艺术家”一词来戏称这类虽然并不老、但以艺术家为目标的演员。这些演员通常处于中青年,以纯粹的演员自居,自诩低调,但同时拥有不小的流量。随着对这些演员风评的转变,这一届流量观众难道真的已经放弃“老艺术家”了吗?

流量的副作用:从靳东到周一围,“老戏骨”们的崛起和崩塌

“老艺术家”的崛起:受益于审美鄙视链与爆款剧综

要追溯“老艺术家”是如何被流量粉丝“宠幸”的,得先把时间拨回到2015年。

这是靳东和王凯崛起的一年。凭借《伪装者》、《琅琊榜》两部热播剧,39岁的靳东和33岁的王凯,终于在蛰伏演艺圈多年后拥有了姓名,不仅拿奖拿到手软,还收获了不亚于当红小生的高流量。

流量的副作用:从靳东到周一围,“老戏骨”们的崛起和崩塌

天下苦面瘫演技久矣。一边是投资方为了避免风险、迎合市场,习惯于选择有当红流量艺人出演的作品;另一边是观众虽屡屡抱怨面瘫演员统治荧屏,却没有机会认识和了解那些演着冷门剧集和小角色的好演员。

而爆款剧给了靳东、王凯这些演员一个出圈的机会。毕竟,长相不输流量、演技又过硬,没道理不被追捧。

这既是长期以来流量艺人才不配位导致的观众代偿心理,也暗合了网友们的审美鄙视链——喜欢演技派自然比喜欢“小鲜肉”来得更加高级。

某种意义上,靳东和王凯算得上是流量粉丝追捧青年演技派的一个开端。不过,他们走红的路径不太容易复制——毕竟,爆款剧可遇而不可求。更多的非著名好演员还是只能演着那些没什么热度的剧集,或是在热门剧中为当红小生小花做配角,能分得的目光十分有限。

直到2017年,《演员的诞生》横空出世,给了这类演员另一个机会。在此之前,与演技相关的综艺节目通常是为新人准备、或是以喜剧为主,基本没有较为成熟的演员用舞台正剧切磋的节目类型。

翟天临是在这档节目中脱颖而出的第一位演员。当他在《团圆》中将一个倔老头诠释得入木三分,导师宋丹丹盛赞道:“你用真心演’我’,我就用心看你!”

那一刻,翟天临的下巴克制不住地颤抖,终是没忍住落了泪。

毕竟,这句认可和随之而至的如潮赞美,他得来不易。在此之前,翟天临出演过《白鹿原》、《军事联盟》、《心术》,奉献了不俗的演技。这些电视剧虽口碑不错,但翟天临并非位置前几位的主演,也未能因此被广泛认识。

显然,相比剧集,《演员的诞生》作为综艺节目,捧红演员的方式更加短平快。只要一个短短十几分钟的舞台剧片段,你就有机会让观众看到你的业务能力。节目播出后再上一回热搜,这段作品的传播度又更上一层楼。更别提章子怡、宋丹丹们的赞誉会是多么强有力的背书。

在《演员的诞生》中博得满堂彩的周一围和翟天临后来都参加了《声临其境》。这是一档考验演员台词功力的综艺节目,每期邀请四位演员同台竞技,是2018年第一季度当之无愧的爆款。毫不意外地,它同样让两位实力演员——韩雪和朱亚文,收割了一波流量。

“老艺术家”的倒塌:演员向明星的转型失败

2018年,《演员的诞生》正式改名为《我就是演员》。相比上一季还有不少相对稚嫩的演员,这一季来参赛的更多是演技成熟的演员,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复制周一围、翟天临们的成功。

如果说去年的观众还会为好演员得不到重用而频频动容,如今黄钟毁弃的故事已经很难打动大家了。节目中杨蓉、斓曦、王媛可为大龄女演员的生存状态动情发声,王阳表达中年男演员的无奈,却都没有在互联网上激起什么水花。

在这个舞台上,怀才不遇的戏码与《中国好声音》的“梦想”一道,成为了历史的遗迹,再也无法博得同情分。

也不能怪观众审美疲劳。看过这么多展示演技的综艺,不难发现中国不火的好演员太多了,观众的怜惜实不够用。更何况已经有几个走红的先例,人们更倾向于认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逻辑,开始更冷静地去审视登台的演员。

另一边,已经走红的演技派也度过了和观众的“蜜月期”,开始被横挑鼻子竖挑眼。

翟天临前段时间就因为在日本对粉丝“黑脸”而遭受争议。随后,他怒吼场记的视频、回怼网友的微博评论截图纷纷被当作黑料曝光出来,曾经的偏激言论也被拿出来鞭尸。

流量的副作用:从靳东到周一围,“老戏骨”们的崛起和崩塌

“翟男语录”之前,“靳言靳语”也是网友的常年嘲讽对象。靳东爱用繁体字发微博、引用古诗词塑造文化人的形象,孰料屡次写错字、抄错诗甚至推荐“伪书”,网络风评再不如《伪装者》热播期间那么友好。

流量的副作用:从靳东到周一围,“老戏骨”们的崛起和崩塌

细究起来,翟天临和靳东的遭遇有些相似。当他们默默无闻时,作品外的言行很少有人关心,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黑点可抓;一旦成为明星,占用了更多的媒体资源和公众注意力,银幕外话语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被评判的内容之一。一朝行差踏错,便会迎来舆论的反噬。

除了言行大意,演技派走红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往往不能适应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

翟天临在回应对粉丝黑脸事件时说,“我又不是卖笑的”,引发一片哗然。不想在私人时间合影固然是个人选择,但明星有没有权利对粉丝态度不好?

演员可能只需要演好戏,但明星身上寄托着粉丝的喜爱。你既承了这份情,并因此获得了更多资源和工作机会,就得回报相应的善意与温柔,这是粉丝和明星之间默认的潜规则。

周润发对粉丝的合影要求有求必应,表示“他们看你的戏这么久,你就几秒都不给他?”一度传为佳话,这才是被普遍认可的明星素养。

即便是不曾得罪粉丝网友,走红的演技派也未必能保持热度。在综艺节目中吸粉,凭借的是过硬的演技;想要留住粉丝,则要有优秀的影视作品持续供应。

《演员的诞生》播出期间,周一围主演的《九州·海上牧云记》上线。虽说画面质感不错,却被冗长的叙事和中二的台词拖了后腿。近日,周一围饰演男二的《创业时代》播出,崩坏的剧情引发网友疯狂吐槽,豆瓣评分只有3.5分。

作品跟不上,对演员的好感势必会被消耗。即便是周一围在《创业时代》中表现不错,但一个行为逻辑漏洞百出的角色又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靳东的发展路径也有这样的问题。《伪装者》之后,他接连演了好几个成熟多金、爱讲道理的男主角,观众不由开始质疑他的演技套路化。

这可能是“老艺术家”们无法走出的怪圈:好剧难求,只能靠综艺节目展示业务能力来获得人气;反过来,维持热度与好评需要优质剧集,而影视佳作贫乏的现状一时间还难以改变。

粉丝对这些演员的期待与“小鲜肉”们不同。流量偶像只需要一张脸和宠粉就够了,演技稍微好一点是锦上添花;而周一围们本来就是靠演技火的,若没有拿不出手的作品,人气便会渐渐散去。

如果压根就不奢求流量与人气呢?杨紫道出了另一种无奈:“一个演员你要有商业价值,不然你是会被换掉的。”如果没有流量,可能更难实现作为演员的价值。

一群“老艺术家”站起来了,一群“老艺术家”倒下了。站起来的演员成了明星,倒下的是因为学不会当明星,或是无法用演员的身份继续证明自己。

而他们站起和跌倒的地方,是缺乏作品的影视圈。

流量的副作用:从靳东到周一围,“老戏骨”们的崛起和崩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