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峯時期蘇聯不愧「超級大國」,除軍事以外經濟居然達到這種程度

作為二戰後唯一可以抗衡美國的“超級大國”,軍事實力是其爭霸全球的最大資本。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的軍事力量達到了歷史巔峰,表現為颱風級核潛艇,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基洛級常規潛艇,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至70年代,蘇聯的經濟實力同美國的差距大為縮短,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上升,相當於美國的80%。蘇聯在軍備方面趕上了美國,蘇聯的戰略導彈至1975年已達2402枚,超過美國40%,1979年蘇聯在戰略核力量上的開支幾乎為美國的3倍。蘇聯大力增強常規軍事力量。

1978年,美軍210萬人,蘇軍440萬人,美軍擁有坦克10500輛,蘇軍擁有坦克50000輛。這一時期蘇聯推行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美蘇爭霸的重點在歐洲,美蘇在歐洲都集結了重兵,處於兩軍對峙的僵持狀態。蘇聯一方面對歐洲以“緩和”戰略麻痺西方,另一方面加緊在歐洲以外的地區擴張。1979年入侵阿富汗,標誌著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

巔峰時期蘇聯不愧“超級大國”,除軍事以外經濟居然達到這種程度


巔峰時期蘇聯不愧“超級大國”,除軍事以外經濟居然達到這種程度


巔峰時期蘇聯不愧“超級大國”,除軍事以外經濟居然達到這種程度


巔峰時期蘇聯不愧“超級大國”,除軍事以外經濟居然達到這種程度


巔峰時期的蘇聯軍事力量有多強,我們首先只需要隨便舉一個例子就可以 ,在“冷戰”時期中偏向西方思維和意識形態的歐洲七八個國家,為了能夠應對來自北方蘇聯一個國家的軍事進攻和威懾,而放下了長達百年來的各種糾葛與爭端,為了保證其自身領土國家和人民的絕對安全,而走到了一起,並拉攏了超級大國美國為首,成立了日後赫赫有名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個軍事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