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失敗的原因竟然是因爲一個女人——陳圓圓

在明清之際的大舞臺上,吳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以迎清軍入關而名噪一時,30年後又舉兵叛清,一度割據西南。而他與陳圓圓的故事,也留給後人無限遐思。

三藩之亂失敗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陳圓圓

吳三桂簡介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

三藩之亂失敗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陳圓圓

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佈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大周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諡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三藩之亂失敗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陳圓圓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吳三桂奉旨入援京師,卻首鼠兩端,故意在路上拖延觀望,坐視北京城破,明朝覆亡。北京失陷後,吳三桂撤兵退保山海關。為了保持自己的特權地位,吳三桂最初決定投降李自成。因其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降清,引清軍入關,大敗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吳三桂又為清軍先鋒,追擊李自成,並平滅陝西等地的流寇餘部,並滅四川軍閥張獻忠。

清順治十四年,會同清軍多尼等進攻南明雲貴等地區。十六年,清廷命他鎮守雲南,引兵入緬,迫緬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清廷晉封吳三桂為平西親王,兼轄貴州省,永鎮雲貴。與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應,成為擁兵自重的三藩。清廷於康熙十二年令撤藩。吳三桂聞訊後叛清,並聯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其它反清勢力,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長沙病死。其孫吳世璠繼位,退據云南。康熙二十年昆明被圍,吳世璠自殺,餘眾出降。吳三桂的子孫後代被徹底殺光,包括襁褓中的嬰兒。吳三桂一生身經兩朝、歷事三主,心狠手辣、反覆無常,只知投機專營,毫無氣節可言,是一位典型的反覆小人和野心家。

從1673年至1681年,三藩之亂持續了8年之久。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軍進入雲貴省城,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

三藩之亂失敗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陳圓圓

三藩之亂的評價

這次平叛戰爭的勝利,清除了地方割據勢力,避免了一次國家大分裂,有利於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同時中央集權制力量得到加強,提高了抗禦外敵的能力。

吳三桂等人發動的起事,雖然打出了“興明討虜”的旗號,贏得了不少漢人和對滿清朝廷心懷不滿的人支持,得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席捲長江以南地區,但由於他曾經親手引清軍入關,親手殺害永曆帝,實乃無以自圓,所以並未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再加上其根本目的在於搞分裂割據,起事諸將皆為其朋黨,吳三桂一死,登時土崩瓦解。所以其失敗是必然的。

三藩之亂失敗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陳圓圓

康熙能夠以史為鑑,認真吸納歷史的經驗教訓,首先制定一個比較完整詳細的撤藩計劃和被撤藩的藩王的待遇安排等等,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但歷史不可假設。“三藩之亂”還是無可避免的發生了。

神人哲君評:一個大大的漢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