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隋末起义中势力较大的,河北有窦建德,河南有王世充、瓦岗军,关中是李唐,山东则是孟海公,江淮有杜伏威,江浙有林士弘,荆汉以南直到海滨是萧铣。

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要数称霸荆汉的萧铣。

萧铣是梁武帝的六世孙。他的曾祖父是梁朝岳阳王萧察,萧察当年与梁元帝互相攻杀,无法自立,便投靠西魏,后来梁朝灭亡,萧察便被西魏封为后梁皇帝,在江陵一郡之地弄了个附庸国。

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萧铣祖父萧岩后来不愿投靠北朝,便叛逃到南陈。隋灭陈,萧岩被杀,萧铣的父亲也早死,萧铣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过的十分贫苦。

也是天不绝人。萧铣的曾伯祖父萧岿的女儿,嫁给隋炀帝为妻,就是那位传奇的萧皇后。萧铣是萧后的堂侄,炀帝即位后,便开恩赐萧铣在罗川县(今河南罗山)当了个小小的县令。

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隋大业十三年,炀帝的统治已是摇摇欲坠,不仅农民都在发动起义,隋朝各地握有兵权的官员也都蠢蠢欲动,想趁机起事分一杯羹。

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低级武官)郑文秀、许玄彻、万瓚、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郡县的官属一致同意,便想推董景珍为首领。董景珍自忖威望不足以服众,推荐罗川县令萧铣为主。说什么萧铣是梁朝皇帝之贵胄,他本人也宽仁有大度,颇有人主之器宇。众人便都同意。

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其实梁朝当时已经灭亡40多年,南朝中间已经又过了一个陈朝,萧氏所谓的人望早已沦丧殆尽。之所以把一个落魄的梁室后人推出来,不过是弄来一个顶缸的,让他承担风险。

众人报书于萧铣,萧铣却非常高兴。他回复董景珍诸人,答应当义军之主。遂借口征剿农民起义军,聚集了数千兵马。恰巧起自河南颍川的义军沈柳生率兵侵犯罗川县,萧铣击之不利,其部众稍稍离心,萧铣便公开宣称,岳州诸将已推其为主,要恢复大能隋的天下。遂自称梁公,舍弃隋朝的旗帜和服色,复用故梁的服色。部众大悦。沈柳生一看萧铣竟然打出大梁朝的旗号,这份儿气派,迥异于各地只知劫掠的义军流贼,便改旗易帜投降了萧氏。

萧铣建号后,迅速起兵南下,到岳阳与董景珍会合。到达岳阳城下,董景珍派徐德基、郭华等州中义军首领率数百人来迎接。沈柳生自思兵力没有董景珍多,便杀了徐德基,扣押了其余首领,企图以此要挟萧铣和董景珍,以夺得军中大权。萧铣闻讯大惊,没想到沈柳生竟然干出这种事。但是在这种关键时刻,他不敢拿沈柳生怎样,便与众入城,结果沈柳生一进城便被董景珍击杀,其部属全部溃逃。

萧铣本身实力就不强,对义军首领的火并也无可奈何,只好揭过不问。他在岳州建元凤鸣,自称梁朝皇帝。封董景珍为晋王,其余又封了秦、楚、燕、鲁、齐、宋五个王。目的不外乎收买人心,让这些本与自己并不一心的人,迅速拧成一股绳。事实上也确实收到了一些效果。萧铣的军队连连击败隋朝官军,向东击败了林士弘,向南收取了交趾,疆域大致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以及越南国的北部。在隋末唐初诸股势力中,领土是最大的。

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萧梁帝国扩张的很快,并非实力有多强悍,而是大业十三年后,隋朝官军的力量已经被各地义军和割据势力彻底击垮,各股势力互相攻伐,主战场在北方,南方发生割据,根本无人管顾。故而萧梁能够短时间内占领如此广袤的地盘。

萧梁又不似北方诸股势力,一旦强大,就容易聚集一批知识分子,为其称雄制霸提供政治略支持。萧梁的帝国的骨干力量,都是董景珍一类的低层军官,并没有什么大的见识,也不可能为萧铣进出什么完善的建国方略。 其广大的地盘,也就不能很有效地纽结在一起。换句话说,帝国虽大,却是个虚弱的胖子。

与此同时,起事之初的主臣矛盾也开始渐渐显现。萧铣赖以成事的部队,都是岳州之兵,自己的家底不多。董景珍等诸将都骄横不法,不太听萧铣的命令。萧铣自己没什么谋略,身边也没有多少智谋之士。他不知如何解决,思来想去,竟然想出一个“放兵营农”的拙劣的办法。

所谓的“放兵营农”,就是把部队遣散一部分,让他们回乡恢复生产。只留下京城和主要州郡的主力。其本质就是要削夺大将的兵权。

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罢大将兵权,本身没什么错,但萧铣的政治策略实在太过稚嫩,缺乏必要的缓冲,生硬地剥夺大将的权力,让人不太好接受。结果引起一连串的内斗,董景珍和张绣两大功臣都在内斗中被杀。梁帝国内部人心开始离散。

此时唐朝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原,一见萧梁内部生变,立即派李孝恭和李靖率军进攻梁国。萧铣当初罢兵营农,京城江陵只留下数千宿卫兵。见唐军大至,根本无力抵御。萧铣惊慌之余,赶紧遣人到四处州郡召唤军队勤王。

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李孝恭与李靖都是唐朝顶尖的名将,他们根本不给萧铣喘息的机会,迅速率突入梁国腹地,包围了江陵城。萧铣散在各地的援军接到警讯虽然 马上发兵,无奈远水解不了近渴,唐军攻势异常凌厉,眼看就要拿下江陵城。

萧铣心知大难临头,万难幸免。关键时刻,他倒是很义气,他下令诸军不再抵抗,亲自率百官到李孝恭军前请降,乞求唐军不要伤害城中百姓。李孝恭立即将萧铣锁送长安,由唐高祖李渊处置。

占了大半个南天朝的隋末起义军,为什么还是输给了大唐?

李渊责问萧铣,为何要僭称帝号于江南。萧铣虽身为降虏,倒不失英雄本色,他说,隋失其鹿,英雄竞逐。我萧铣命不好,才混到了这个地步。不过我建我的大梁,你开你的大唐,我于你唐家并没有什么罪。

如果你李渊非要治我的罪,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任你处置。

李渊遂下令杀斩萧铣于长安市中,萧铣亡年39岁。其部将后来也都降于唐军。堪叹偌大一个萧梁帝国,就此灰飞烟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