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如何重塑中國製造業

物聯網如何重塑中國製造業

CNII網訊市場研究機構IDC日前發佈了中國製造業物聯網市場預測報告,預計到2020年,中國製造業企業物聯網支出將高達1275億美元,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將為14.7%。其中軟件和服務將會引領中國製造業物聯網支出快速增長,二者所佔市場份額將超過60%。而Gartner公司研究預測,全球目前已有約50億個能夠連接無線網絡的各類產品和設備,這還不包括手機和電腦。到2020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高達210億。這些互聯產品所產生的海量數據將催生未來工業企業的新模式:生產服務。一直以來,傳統工業關注如何製造產品,產品的銷售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結束”,而在未來,產品售出以後則是真正的“開始”——生產商基於產品被終端用戶使用時所產生的數據瞭解其使用情況,提供後續運營與維護,並基於用戶信息開發出其他服務。

物聯網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並寫入“十三五”規劃當中。而“中國製造2025”更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在中國政府政策與資金的支持下,推動智能製造發展、提升網絡化協同製造水平、加快製造業向服務轉型將成為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會在未來3至5年推動製造業物聯網支出保持較高增長。

中國物聯網在製造業的發展雖然仍處於初期階段,但是其應用的深度與廣度在不斷加強,新的應用場景不斷湧現。隨著新興技術(如雲計算、大數據和移動技術)與物聯網的融合以及IT(信息技術)與OT(運營技術)集成,物聯網技術的潛能將加速釋放。IDC預計,未來兩年,中國製造業物聯網發展將呈現以下三大趨勢。

——物聯網平臺競爭將日趨激烈。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部署物聯網應用,IDC認為,製造業物聯網平臺將是代表智能製造變革與重塑的主要方向之一。未來的平臺,既可以來自硬件領域,也可以來自軟件領域。在硬件管理領域,主要是生產設備的連接管理;軟件領域主要包含企業應用管理平臺、企業信息顯示與報告平臺,以及企業數據分析與洞察平臺。

——物聯網應用將加速製造業創新。製造業物聯網應用將引領製造業企業進入創新和變革的新時代。物聯網應用的低成本感知、高效的數據收集、實時的數據記錄、分佈式計算和高級數據分析等優勢,必將加速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創新企業的研發、生產、運營、營銷和管理方式。此外,機械學習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也將促進製造業數據分析變得更加迅速和精確。

——邊緣計算將成為下一個熱點。隨著物聯網終端的大量部署,物聯網產生數據將呈現幾何式的增長,因此通過分散的終端設備和物聯網網關進行數據過濾和處理,將是製造業物聯網應用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數據將逐漸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邊緣的智能化,將在網絡或者數據中心出現異常時,保證數據的安全,幫助企業規避風險。

IDC製造業高級研究經理王嶽表示:“中國製造企業已紛紛開始部署物聯網戰略,旨在提高企業生產運營效率,並加速由生產向服務轉型。隨著智能製造的推進,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的快速融合,以及‘數字化雙胞胎’概念的普及,物聯網技術將在製造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物聯網與雲計算、移動技術、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的結合,將進一步釋放物聯網的潛能,為打造物聯網生態閉環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相信未來,隨著生態的逐漸成熟,基於物聯網平臺的行業與細分行業應用將迎來快速增長。”

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不僅使數據流、硬件、軟件實現智能交互,更將從本質上顛覆傳統工業模式,形成新的工業業態,而“軟硬結合”將是未來工業企業在這一輪技術革命新浪潮中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整合的安全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能夠為工業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不僅能夠實現設備與資產的智能互聯、數據管理和現場控制,還可以實現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協同,大幅提升生產力。這正是得益於物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的構建。霍尼韋爾過程控制部的陳延表示:“傳統制造業的工藝越來越精密化,工業設施和操作過程也日益複雜,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未來不僅要著眼幫助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要關注過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此外,物聯網還將給工廠管理人員和工人帶來全新的工作體驗,藍領和白領之間的界限未來將日漸模糊。”

此外,物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的出現讓工人也日益融入互聯平臺。例如,在未來的互聯工廠裡,作業人員的便攜式設備可以實時地與指揮中心進行信息和數據交互,實時快捷地參與整個廠區的監測和操控。萬物互聯時代,物聯網對傳統工業形成新的挑戰,也帶來新的機遇。對中國製造企業來說,軟硬件相結合、效率和安全並重將成為未來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