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畫家,爲什麼畢卡索成爲大師?(一)成長的軌道很特別嗎?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一)成長的軌道很特別嗎?

作者1978年21歲自畫像

A 引言

2012年,我參觀了巴塞羅那的畢加索博物館,吸引我注意的是大師成長的過程,於是順手寫了連續記載如下:

畢加索15歲畫的油畫肖像,我中學畢業後21歲也能做到。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動盪,家庭條件也打折扣,但我與畢加索的才情應該也算是旗鼓相當。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一)成長的軌道很特別嗎?

畢加索15歲作品

畢加索一天都沒閒著,16歲畫成了古典實景的眾多人物油畫,雖然細節未達到名作的經典技巧,但是已掌握了場景空間的大體處理。青年時期的我被時代動盪折騰著,到考進藝術學院後才學到寫實人物場景,時年已24,25。這並不說明我不如畢加索聰敏,當年的我與大家一樣,被迫隨著政治大潮起伏翻滾的時候,畢加索正在擦著油畫筆對著畫布思考呢。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一)成長的軌道很特別嗎?

畢加索16歲作品

之後的十年,畢加索還是好運,轉身跨過邊境就去了法國。23歲時開始,他在世界藝術的首都巴黎學習印象主義,畫了藍色時期與玫瑰色時期。他的作品人物僵硬,明顯有塞尚的影子。我在藝術學院學習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自學雷諾阿和莫奈,25歲已經掌握印象派色彩,有舊照為證,算是扳回一城。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一)成長的軌道很特別嗎?

作者學習印象主義,時年25歲

畢加索36歲才學後印象主義的點彩。我卻在學了雷諾阿,莫奈之後的同一年,馬上轉入點彩,畫一幅以雨果小說《悲慘世界》為氛圍藍本的油畫創作,點彩創作年齡比畢加索早了十年。但是畫到一半就被老師呵斥,從此我與畢加索拉開了距離。他是年輕得志一路過關斬將,我卻只能“大器晚成”年近半百才有感悟。當然我承認,如果沒有學校老師的阻礙,我依然不能像畢加索那樣一往無前。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一)成長的軌道很特別嗎?

畢加索36歲學習點彩

有畫家網友給我私信說:“其實很可能畢加索也不知道創作真諦。學院裡教什麼對藝術家都不重要。哪有一個好藝術家是美術學院教出來的?”我回答:“畢加索和前後大師知道得一清二楚。就像上完小學中學該上大學,讀完碩士該讀博士。前人的路已經鋪好了,只要自己不偏離軌道有才情必成大師。所以西方的大師如璀璨群星,多不勝數。”

那麼國內有沒有成為大師的軌道?

B 國內的美術教育之路

有報道稱國內美術家高層組織研討會,題目是中國能否產生大師?有資深藝術家例舉徐悲鴻,他所成長的每一步都得到了民國時期的各種幫助,包括政府和私人的資助和提攜。同時,徐悲鴻無需顧忌上級的思想規範,有充分的創作自由。

徐悲鴻在法國學習藝術,並沒有成為國際大師。他的最大貢獻是將西方寫實繪畫教育引進中國。能夠學得西方過氣的寫實能力,表現中國的社會並在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他可稱得上是民族地區性的繪畫大師。但是,他的尊銜卻為中國埋下了藝術教育的陷阱,好像寫實就是藝術史發展的終點。國內以往的美術學院在世界藝術史上只是“中學畢業”。廣大教師,廣大學生和廣大知識份子,都一至認為徐悲鴻是中國西畫的象牙塔和泰山北斗。“中學畢業”就是藝術最高級的學習。隨之,國內美院的畢業創作是大量寫實練習的總結和拼湊,為學生畢業後獨自在家繼續拼湊和更熟練地寫實提供示範。這就是徐悲鴻割斷藝術史,把印象主義之前的繪畫用強勢經驗文化圍做井圈,使國內的學子只見一小片古典的天空飄著一小朵寫實的雲彩。(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