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傳:75歲借1000多萬開始創業5年還清!

這是我近兩年看過的最好的傳記,一氣呵成的暢快感,不吐不快。接下來寫內容的權當一篇讀後感,不談褚時健的爭議往事,只談創業和個人成長。

褚時健傳:75歲借1000多萬開始創業5年還清!

1,紅色底色。褚時健原本是可以繼續讀書,去上大學的。在戰爭年代,高中未能畢業,早早參加地下黨。內戰期間,有一次他在河邊乘船幫助轉運我黨軍人的時候,因為部隊軍官擔心他回家之後被敵軍追責迫害,軍官就說服他一起從了軍。建國後正式從政,一直到建國後數年才正式入黨,其實如果當時沒有三反五反,他的政途也不會差。

2,創業家的本色。

有天生的創業家精神,既有匠人精神,又有戰略家的胸懷謀略。數字敏感,極具成本意識和利潤意識。不管是建國後的運動,還是文革中,始終是一個企業家的角色。

在菸廠期間(上世紀80年代期間),先後數次數千萬、數億投資新設備,都在冒著較大的風險,包括全廠領導層的反對壓力。但後來他選擇做褚橙的時候,實實在在的花自己的真金白銀往儲橙基地上投入,自有的300萬投萬之後,開始靠著早年的人脈關係通過打白條先後借款500萬+又陸續投入到褚橙,先後投入了1800多萬(2007年還掉所有借款)。

褚橙的成長週期至少3~4年,需要數年才能收回成本。而且花錢的方式也是讓傳統種植者看的眼花繚亂:機械進山平整土地,投資數百萬修輸水管建造數座蓄水庫,每畝橙苗從160課砍到80棵,即便到了現在已經結果數年了,依然在努力砍到70棵。按照傳統的種植觀念,這是非常心疼的做法,但這種減法竟然讓畝產逐漸提高,沒有堅定的知識和信念,斷然不會做這樣的決定的。

上班就是投入時間產出工資,基本上沒有任何風險。創業和做生意就是投入資金、生產原料,產出利潤。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創業需要極大的風險,這是絕大部分上班族無法承受的。

3,管理者不能脫離業務一線

不管是在糖廠,菸廠,還是褚橙,他都堅守一點:必須深入業務一線,田間地頭,把業務和知識琢磨透,比一線的員工還要透徹,既有時間又有理論知識。如果你業務不行,手下員工是絕對不會聽你的話的。這句話不分行業的。

不管你是生產管理者,銷售管理者,還是IT技術管理者,千萬不要脫離業務和技術一線。生產總監必須勤跑一線生產線,銷售總監也要自己搞定大客戶,IT技術更是沒有純管理的技術管理崗位。只要你脫離了業務和技術一線,必然也業務生疏,被下屬質疑,管理團隊威望大打折扣。

4,有序的必然成功。有人說褚時健的成功是時代的偶然產物,有菸草行業和年代的特殊性。但是那個年代,菸草行業虧損和失敗的企業有的是,為什麼褚時健能讓玉溪脫穎而出,最後成為亞洲最大的菸草企業?成功有兩種 ,一個是無序的成功,你成功了但是是偶然成功,你不知道成功的規律。還有一種成功,就是有序的成功,你不僅成功了,而且你自己摸透了規律,知道為什麼成功。而且把你換到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公司都能繼續成功。

冰糖橙這麼傳統的農業行業,竟然被褚時健做成了工業化標準化的農業,將產品的品質做到極致,把規模做到全國最大。成功的人到哪裡都會成功,如果當時褚時健不是種冰糖橙,而是去養豬,去種蘋果,相信他也會養最優質的豬,種最優質的蘋果。成功和優秀是一種習慣。

褚時健傳:75歲借1000多萬開始創業5年還清!

5,遵循規律,做到極致。褚時健做的都是傳統行業,而且都跟農業有關係,不管是糖廠,菸廠還是褚橙,都努力做到行業最好。菸廠,就努力種出最優質的菸草;做褚橙就把褚橙的品質口味做到極致。產品質量極致,才有區分度和競爭力。最好的產品,反而有山高人為峰的感覺,競爭者稀少。不管是什麼行業,越往下看,越是競爭者眾多,競爭無序,競爭慘烈,生存艱難。各行皆如此。

6,格局與心胸。褚時健一輩子都沒有長時間離開過玉溪,所有的奮鬥和生意都沒有離開玉溪的有限的資源。只是在菸廠期間因為採購設備、學習菸草種植等原因先後去過歐洲和美國。沒有高學歷,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玉溪這塊地方竟然培養出這麼優秀的企業家,不管做什麼行業,都會做成全國最好,甚至在世界上都有的競爭品質。人成功的侷限性不是來源於地域,不是來自於家庭,人的侷限性只在人心。人的心胸和根據足夠大,放在縣城照樣可以做出世界級的品牌。他總是能在有限地域內尋找到讓自己發揮到極致的資源。

7,人生沒有終點。自媒體現在總是在製造各種焦慮,每天都在幫大家思考如何實現財富自由,如何應付未來的退休和失業潮。我們也總是在想著什麼時候財富自由可以徹底撂挑子躺在家休息,或者考慮什麼之後可以徹底休息下。但,終究沒有不波動的行業,沒有真正的穩定工作,除非選擇公務員。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在65歲徹底歇息,生活需要我們每個人奮鬥到臨終。就像褚時健夫人馬靜芬對格力董明珠說的:人生60才剛剛開始,哪兒來的退休。人就是要折騰一輩子。

褚時健決心做褚橙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農業實踐和技術知識。於是四處尋找靠譜的農業技術員,經常尋找農業技術專家請教問題,更多的時間還是自己看書學習。用馬靜芬的話說:家裡擺了一大堆的農業技術的書籍,摞起來肯定有一人高了。一個沒有任何農業基礎的七十歲的老人,保持如此旺盛的學習熱情。即便現在褚橙已經營收過億了,褚老依然保持著看書學習的習慣,學習沒有止境的。

褚時健傳:75歲借1000多萬開始創業5年還清!

8,絕地反擊。對褚時健最感興趣的莫過於他的數次逆襲。反右運動中,將他下放到最艱苦的農場,在農場工作了10年+,待文革結束的他已經50歲了。50歲才開始正式開始從基層農場的副廠長,廠長開始了奮鬥之旅。最大的逆襲,就是在出獄後70+的時候開始自己真正的創業之旅,褚橙從載種到結果至少三四年的時候,當時很多親人和周圍的人是不看好的,以為他只是想種上三五十畝地打法時間養老的。哪兒裡想到他竟然這麼認真,做的這麼大。

9,莫回頭,不總結。不管你是30歲,還是60歲,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一直朝前看,一直有目標,完成一個目標還有下一個目標在等著自己去做。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儘量不去總結過去,不糾結過去,不做過多分析。莫回頭,人只要回頭,頻繁總結,腳步就會停下來。褚時健即使到了90歲的時候,依然在規劃褚橙2020年的發展,始終在朝前看。

人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停下腳步。一種情況是受到莫大的挫折,總是會停下來安撫自己,回頭看自己摔在什麼地方了,頻繁追問自己為什麼摔倒,質疑自己是否還能否繼續跑下去。另外一種情況恰恰相反,就是在獲得一定成就之後,喜歡停下來給自己算賬,算算自己過去的經歷到底收穫了多少,甚至扒拉算盤看自己掙了多少票子,有時候這種成就感會麻痺自己,讓自己不願意繼續跑下去。

10,堅持雙贏,拒絕零和。不管是與供應商、經銷商還是跟員工,褚時健自始至終都堅持一點,不做零和的決策。在糖廠期間條件非常艱苦,在改善工廠利潤的同事,通過捉魚、種植等方式努力改善員工的生活條件。菸廠期間,努力改善員工住宿條件。對待菸農更是如此,盡最大可能讓菸農獲益,除了正常的收購價之外,還有給菸農補貼,提高菸農的種植積極性,當地菸農早早的做了萬元戶。

現在的褚橙的種植戶和作業長的收入都要遠遠高於當地農民,種植戶可以年入10萬,作業長收入是20萬收入水平。用褚時健的話說,要搞好員工的生活,員工生活穩定了,就不會佔用工作的心思。不管是在菸廠還是褚橙期間,都會盡量的讓利給經銷商,讓合作伙伴必須有錢可掙,讓員工能生活體面。

褚時健特別會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尤其會說服上級領導。八九十年代,國家外匯儲備特別金貴緊缺,有限的外匯金都是算計著花。可褚時健每次動了要上新設備的念頭的時候,總要先想辦法說服主管部門和省市領導才可以,他的不二秘訣和思路就是:這次上設備之後,我保證企業未來幾年之內肯定可以多繳納利稅X億元。要知道在當年,玉溪捲菸廠可是整個省的納稅保障。哪個領導聽到這種保證,都會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