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說起老爸帶娃,毫不誇張地講,那些流傳網絡的典型的#非親生系列#坑娃場景至少可以塞滿1個T的硬盤。

比如玩手機把娃弄丟了,為了解放雙手用膠袋把娃貼牆上,玩遊戲的時候用上獨家(娃屁股)鼠標墊,在睡著的娃頭上玩餅乾疊羅漢等等……

說是“坑娃”,但當爸的人都知道,老爸們的原因多半是“懶”和“好玩”。而且他們(自認為)因為“懶”和“玩”而坑娃,比起被娃坑,真的不算啥。


1

一位遠在美國的漫畫家Brian Gordon,以一枚資深奶爸的身份,把和孩子在一起的被坑瞬間,畫成漫畫《Fowl Language》,然後火爆全球,被封為“用生命吐槽自己孩子協會”會長。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Fowl Language》中,棕色大鴨子是Gordon自己,另外兩隻小鴨子是他的兩個孩子

隨意感受一下他帶(jue)娃(wang)的瞬間,世界上每個娃都不一樣,但他們坑爸的模式彷彿是默認的出廠設置,情節雷同到讓無數奶爸感覺自己被監視了。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想生二胎的粑粑麻麻注意了,不要指望多一個孩子可以更輕鬆!Never!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羨慕小孩子的生活,可以懶到這種程度,還讓人沒脾氣……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當爸以後最無能為力的事,就是小孩子沒有契約精神。尤其是自己的小孩,想哭就哭,想鬧就鬧,而你,無能為力(手動聳肩)。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要懂得讚美孩子,道理我都懂,但讚美的“後果”誰來承受一下?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爸爸你可以給我倒杯水嗎?”——任你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哄孩子睡覺,只用孩子說一句話,就可以讓人笑容逐漸消失.gif。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2

爸VS娃,在這種坑與被坑的PK之中,在這樣的“互相傷害”之下,我們竟然得出一個結論:

孩子由爸爸帶更好!

理由一:老爸更大膽,敢讓孩子放開造。

比起媽媽照顧孩子的謹小慎微,老爸有時候顯得更大膽,這也就成為了媽媽眼中爸爸坑娃的操作。

但如果有一個用心稱職的老爸引導,用大膽嘗試放開造的教育理念,養出一個獨立勇敢有主見的孩子是絕對沒問題的。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理由二:老爸專職陪玩100年,娃的個性是玩出來的。

媽媽陪孩子長大,給他們的是細心、善良等內在品行的養成,但老爸教給娃的是,在與外界交互作用下,學會交流、探索。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理由三:與老爸N次智鬥,助力認知提升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隨時要面對孩子各種各樣天馬行空的挑戰。這種時候,也就“大孩子”老爸能寬容開放地面對一切么蛾子,並完美化解。

比起循規蹈矩,有時候老爸更能順著孩子的思維來解決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同一維度的PK,能讓孩子“遇強則強”,N個回合的智鬥以後,為了“打敗”老爸,孩子的智力水平、認知水平也會逐步提升。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3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在父親的身上,孩子們能學到很多:什麼是男人,什麼是父親,什麼是丈夫。這些從小建立起的認知,對孩子影響都是終身性的。

說起來,娃和爸的所謂互坑,其實就是“秀恩愛”,只有真正參與到孩子成長中的爸爸們,才有如此真情實意的感受(吐槽)。這份“恩愛”是老爸和孩子雙方在家庭這個安全溫暖的地方肆意撒歡打滾兒,孩子有老爸這個大玩伴,老爸則在忙碌擁擠的世界中,找回久違的童趣,和與自己血脈相連的溫馨。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么蛾子不斷的過程


配圖:《不完美的父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