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商標之爭」誰的紅牛:一場500億資產爭奪戰

「紅牛商標之爭」誰的紅牛:一場500億資產爭奪戰

近日,紅牛的泰國“生父”和中國“養父”再度隔空交鋒。

這是中國商標歸屬之爭後,二者之間的第二個爭議點。此次爭議的核心,是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中國”)的經營期限。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公司營業期限於2018年9月29日到期。

截止日期當天清晨,紅牛中國官方微信發佈了一則聲明,稱已遞交營業期限延長申請,此前達成的有約束力法律文件中約定,紅牛中國的經營期限為50年,在這期間,紅牛中國是唯一有權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紅牛飲料產品的公司。

9月30日,紅牛中國董事長嚴彬以紅牛中國和泰王國華彬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華彬”)的名義發佈聲明稱,紅牛商標的所有者泰國天絲醫藥集團不能單方面代表泰國紅牛的真實意願。

「紅牛商標之爭」誰的紅牛:一場500億資產爭奪戰


隨後,10月1日,紅牛的泰國“生父”、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泰國”)予以反擊,稱從未在任何情況下同意過延長紅牛中國的經營期限,其經營期限已經屆滿,應當立即進行清算,並停止一切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

紅牛中國口中的“此前達成的有約束力法律文件中約定”成為爭議焦點,但紅牛中國公關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表示,相關合約涉及訴訟,目前無法公佈。

紅牛,這個在中國境內品牌資產達到506.80億元的小金罐,實則是個歸屬曖昧不清的混血兒。泰國“生父”許氏家族把控著它的法律身份,掌握著商標授權;而它在中國從無到有,則仰仗著中國“養父”嚴彬。

logo恰好是它今日境況的寫照:兩個頗具財力的家族,如同兩頭既有力量,又有耐力的公牛,犄角相抵,持久對戰。

「紅牛商標之爭」誰的紅牛:一場500億資產爭奪戰



“紅牛”的創始人為許書標,是在海南出生、泰國長大的華人。上個世紀70年代,許書標的工廠研製出一款內含水、糖、咖啡因、纖維醇和維生素B等成分的“滋補性飲料”,取名為“紅牛”。到了90年代,許書標想把紅牛工廠開到中國,卻在政府審批上頻頻受阻——當時中國商品分類目錄中還沒有功能飲料。

曾經在泰國打拼過一段時間、對中國市場又較為了解的嚴彬很快嗅到了商機。經朋友介紹結識許書標後,許書標很快就選擇了嚴彬作為紅牛在中國市場的合作伙伴。

1995年3月27日,許書標與嚴彬合作成立泰國紅牛。3年後,在這家公司的基礎上,紅牛中國終於在北京註冊成立。這是一家中外合資公司,從天眼查顯示的註冊股份上來看,泰國紅牛佔88%,許氏家族獨資公司英特生物佔7%,嚴彬所屬的獨資公司環球市場控股有限公司佔4%。另外1%的股份,屬於北京懷柔鄉鎮企業總公司。折算下來,許氏家族和嚴彬的持股比例分別是66.84%和32.16%。

許氏家族為中國紅牛提供了生產工藝、產品配方、技術專家等方面的支持,嚴彬則負責紅牛的生產和銷售。就這樣,在嚴彬的努力下,紅牛在中國快速發展。根據諮詢公司Euromonitor的資料,2014年-2016年,紅牛在中國的銷售額分別為人民幣169.03億元、201.15億元、221.63億元,市場份額多年穩居第一。因此,嚴彬也被稱為“中國紅牛之父”。

2012年,許書標在曼谷病逝,其子許馨雄接任了泰國天絲醫藥董事長。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許氏家族開始重新打量自己在中國的這位合作者。據《財經》雜誌報道,許馨雄表示,紅牛中國在2015年之前、長達20年時間內從未開過一次董事會,作為第一大股東,許氏家族至今未拿到過一分錢分紅。

商界有一句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從2014年開始,雙方開始圍繞商標、股權、利益分配等問題交鋒。據《財經》雜誌報道,雙方的訴訟已經超過20個,見諸媒體的就包括:許氏家族起訴紅牛飲料罐供應商奧瑞金(5.270, -0.04, -0.75%)包裝股份有限公司、紅牛飲料的三個生產工廠以及部分銷售公司,嚴彬方面起訴許氏家族掌門人、中國紅牛公司董事許馨雄,以及提出商標仲裁等。


「紅牛商標之爭」誰的紅牛:一場500億資產爭奪戰


“讓嚴彬繼續經營中國紅牛其實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對《中國企業家》分析,嚴彬經營中國市場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渠道、生產資源,而許氏家族並不熟悉中國市場。

紅牛中國方面也在不斷強調自己的優勢所在。

2017年8月21日凌晨,中國紅牛首次回應“紅牛商標授權”事件,稱華彬集團和嚴彬不僅搭建了遍佈全國完善的品牌推廣渠道,投入了鉅額的廣宣費用,還投入大量精力和費用打假維權,保護紅牛商標權益。無視華彬集團及嚴彬先生通過誠信合法經營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嚴重背離歷史與事實,是不客觀的。


「紅牛商標之爭」誰的紅牛:一場500億資產爭奪戰


一直未發聲的嚴彬更是在2018年3月舉辦的一場公開活動上隔空斥責,“有人想要摘桃子”,“不想幹實體經濟,不想踏踏實實辛苦得來,只想拿點投機倒把的事兒”。

博弈雙方都在為可能到來的“後紅牛時代”提前佈局:

許氏家族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聯手廣州曜能量飲料推出的紅牛安奈吉飲料,外觀包裝與中國紅牛高度相似。泰國天絲CEO許馨雄也在公開場合表達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品牌家族”的雄心,泰國天絲官方網站顯示,許馨雄計劃在5年內,“每年至少在一個國家開設一家新的分支機構或新工廠”。

華彬集團也啟動了快消品多元化戰略,先後購入美國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兒童飲料果倍爽、挪威高級瓶裝水品牌VOSS的股份。

此外,華彬還在加速扶持自有品牌,企圖複製紅牛。2017年,一款名為“戰馬”的能量型維生素飲料開始沿著紅牛走過的道路狂奔,重金砸廣告和打通經銷商網絡,甚至推出了“買戰馬送紅牛”活動。



「紅牛商標之爭」誰的紅牛:一場500億資產爭奪戰


可惜紅牛的輝煌很難複製。“戰馬只是紅牛產品的一個補充,而且紅牛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有了非常深厚的品牌積澱,戰馬短時間內很難取代紅牛。”朱丹蓬對《中國企業家》分析,從銷量上來看,2018年戰馬營業目標為8億元,這與紅牛百億以上銷售額相差甚遠。“十年之內,紅牛在功能飲料界的地位無人可撼動。”朱丹蓬斷言。

局勢正在變得複雜。二者對壘間,一眾“黃雀”正蓄積羽翼,蠶食中國功能飲料市場:東鵬特飲、樂虎、黑卡、卡拉寶、魔爪、脈動“熾能量”等品牌勢頭兇猛,達能、娃哈哈等國內食品飲料業巨頭也著手佈局;奧地利紅牛更是在2014年悄然潛入中國市場,伺機而動。

紅牛商標權之爭與加多寶、王老吉的“紅罐之爭”有幾分相似,加多寶此時的境遇也可視作對紅牛的警示——9月初,加多寶曝出停產、缺貨、減員,原因與過去幾年為爭奪市場份額而發動的價格戰有關。

而紅牛能在這場爭執中得到保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