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幼兒想要挑戰自我極限時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當孩子出生之後,真的是父母心中的小可愛,直到開始蹣跚學步為止。孩子慢慢意識到不需要再時時刻刻待在父母身邊、任由父母換尿布、餵奶或其他父母想要做的事,從此,你跑我追的日子就此展開。

僅管幼兒這個階段的自我表現總是令爸爸媽媽發狂,但這也是他們正在努力發展的積極信號。《以孩子想要的方式陪他成長》作者Tovah Klein博士表示 :“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自認是獨立的個體,可以自由做決定,無預依賴父母。”對於幼兒本身與父母而言,這是個充滿挑戰的階段。

當幼兒想要挑戰自我極限時

孩子不是衝著父母做的

當媽媽輕聲告訴孩子“請停止扔玩具”時,孩子可能只是對著媽媽笑一下,接著轉頭繼續扔玩具。看起來好像是故意做給媽媽看的,但實際上不是。茂宜島兒童心理學家Heather Wittenberg說 :“孩子每天都在發展技能和提高認知,他們想探索新發現的能力,而且是與他們認為最安全可信任的人練習。”請保持耐心,不要將孩子的行為誤以為是衝著父母來的。

讓孩子自己做主(有時候)

這階段的孩子最喜歡的詞句是“這是我做的”或是“不行,這是我的!”因為他們正試圖維護自己的權威。父母不妨可以給孩子一些選擇權(在你的限制範圍內),好讓孩子威到被尊重。例如,準備洗澡時,詢問孩子要不要帶玩具。注意關鍵是隻給孩子兩個父母已可接受的選擇。

做好替代的預防措施

當孩子在疲倦、飢餓或是不安的情況之下,通常很難好好配合父母。因此,儘量做好一些替代的預防措施,並且重新引導孩子,而不是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做某些事。例如,當孩子一直想在家中攀爬傢俱時,可以在室內放置一張簡易型熘滑梯,引導孩子改玩熘滑梯。

定期給孩子的正向行為

美國德州人類發展專家和育兒教練Carrie Contey博士表示,與其告訴孩子“不要”做的事,不如告訴他你“希望”他做的事。例如,用餐時孩子將腳放在桌上,可以說 :“請把腳放下。”用正面的話語對付負面的行為,語調越冷靜有活力,孩子越有可能照著做出來。同時,別忘了定期給予孩子擁抱,讓孩子感到被愛與重視。

正確選擇戰場

請好好審視平日對於孩子的種種要求是否有其必要性,例如,孩子穿著公主裙睡覺真的很嚴重嗎? 或是出門時堅持要孩子穿上一雙他不願意的鞋子而導致遲到,值得嗎? 別讓小事情來影響每日的心情壓力,如此還能讓孩子在真正重要的時刻更傾向於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