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萬佛湖鎮前身是中梅河,中梅河坐落在五老山下、大河西邊,今天的萬佛湖正中間。清朝時候這裡設立了“曉天司”。諺曰:曉天府,湯池縣,中梅河好比金鑾殿,意思是說中梅河建築堂皇,自古就是僅次於城關鎮的舒城縣第二大鎮。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中梅河街道總格局是南北主大街,約1500米;東西次大街加東灣草市,約2500米;十字街之外還有永成、永安和河北等幾條小街。十字街修建四道閘門,全用水磨磚砌就,嚴絲合縫;門框是從江南太平縣購來的青石,寬窄厚薄,像木板一樣規整,平滑堅固;對開的閘門,鐵皮銅釘,鋼板穿條,構造堅牢,古樸凝重。其中主大街上的臨河北閘門和迎水南閘門最為壯觀。北閘門上方書寫“智水仁山”四字,字體粗重;南閘門上方書有“溯石枕流”四字,筆勢雄渾。東閘兩門頭上前書“迎旭”,後書“曙光”,西閘門頭上寫了“德淵”二字,字體清秀典雅,令人賞心悅目。傍晚暮鼓一敲,四門關閉,固若鐵桶,無法進入。居民都是青磚小瓦,屋舍整潔。街道鋪的是鵝卵石,青石條嵌在當中,專供獨輪車行駛,所以留下了很深的溝槽印記,記錄著古鎮的滄桑。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桃溪老街(攝影:張恣寬)

中梅河上通湖廣,下達鎮江,最繁華的時期是抗日戰爭爆發,舒城縣政府以及大小機關遷到這裡之後,人口猛增到一萬多,街道佔地五平方華里。當時國共合作,縣長陶若存經過上海留日學生救亡工作團團長李竹平的工作,成了民主人士,擔任了縣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對組織活動很有幫助。縣委先後書記鮑有蓀、徐平、嚴佑民等在這裡借國共合作的東風,組織了工抗、青抗、婦抗、商抗等民眾組織,抗日氣氛熱烈,抗日工作搞得紅紅火火。特別是1939年,徐建樓任縣委書記初期,在梅山上召開了一次各區委書記會議,研究部署當前工作。那次會議對全縣抗戰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當時胡澤潤主辦的《舒城戰報》的報社設在中梅河對面的梅山上,對這次會議作了及時報道,影響很大。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1939年,縣委書記鮑有蓀(來源:《文化舒城》)

那時的中梅河,河下舟船排筏,卸貨上貨,載物渡人,日夜繁忙;街上商家密佈,商賈雲集,叫買叫賣,計貨兌賬,付錢找錢,送賈迎客,一片雜亂,一片昌盛。街上大小商鋪近千戶,家家懸掛著金字招牌,閩廣臺糖、紅白蠟燭、揚州絲綢、藥材大棗、生漆桐油、板栗老薑、毛坦廠雨傘、景德鎮陶瓷,或銷或購,各有財路。最著名的是鍾、陸、聶三家,鍾家財大氣粗,常做善事;陸家聯保主任、商會會長、財政局長繫於一身;聶家大船載貨,聲勢顯赫。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三河古南街(攝影:束文傑)

中梅河中街有一座城隍廟,飛簷斗拱,肅穆森嚴。門頭上畫一大算盤,寫著“不由人算”四字。正殿裝有琉璃佛龕,佛龕內坐著龍袍玉帶的城隍菩薩。這個菩薩是檀香木的,兩眼和四肢都能活動,攙著它還能走路。兩個判官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站在城隍兩邊,手捧朝笏牌子,牌子上寫著“善惡分明”四字,警告世人不要作惡。大殿匾額“理陰贊陽”四字由當時的曉天巡檢楊閣成所書,配有對聯:

雪助風威,白佔田園能幾日;

雲隨雨勢,黒滿天地不多時。

迴廊的橫額是:你也來了!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廬州府城隍廟(攝影:束文傑)

讓觀看者毛骨悚然,心底裡暗暗發誓再也不敢幹壞事了。

中梅河南門外有座萬年臺,額上大書:“查仁孝堂”四字。系乾隆時期始建,民國初年重修。臺前雌雄石獅對視,四角飛翹,每角掛一銅鐘,臺頂繪有百鳥朝鳳圖案,栩栩如生。左右門上寫有“出將”“入相”字樣。臺的前面呈凸形,臺的中央屏風上書寫著:“一片昇平雅頌聲”幾個字。這裡常年演戲,有聞名遐邇的大戲班登臺獻藝,但多數都是草臺班在此演出。演出最多的是《打漁殺家》《皮氏女三告》《蘇三起解》《小辭店》《老先生討學俸》等等劇目,吸引著周邊百姓,晝夜觀看。最難忘的是徐建樓組織青抗隊員編演的《放下你的鞭子》,場場爆滿。臺下觀看的人群情激憤,很多青年看了這個戲之後,紛紛跑到新四軍四支隊,報名參軍打鬼子。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三河萬年臺(攝影:束文傑)

距萬年臺不遠的西街,一排二十多間樓房,開著中梅河最大的當鋪,當鋪門前是廣場。這個廣場比萬年臺的廣場更大,1945年慶祝抗日勝利的集會就在這裡舉行。會後玩大燈,其中一對綢獅子,攀登七層方桌外加一把椅子,動作純熟精美,不亞於玩把戲的水平。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城關西門老當鋪(來源:《舒城縣郵電志》)

街西還有個小花園,是吳姓修建的。四周竹籬圍擋,裡面假山水榭、盆景花卉、池魚籠鳥、盎然成趣。園前有茶樓酒肆,書有“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聯,很有風味。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中梅河(來源:《十萬分之一民國圖》)

再就是梅河學校,學校設在“培中菸廠”內的一座“老虎樓”裡,除了校長老師的辦公室,還有大禮堂,能容納全校20個班級的師生在裡面開會,真可謂規模宏大。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茅草屋、泥巴牆(來源:網友“執著”)

北閘門外有座木板橋,直達五老山。水小時供人往來,水大時橋毀路斷,只能靠舟楫渡人。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萬佛湖(攝影:李曉波)

1958年,舒城縣帶領全縣人民,劈山引水,興利除害,興建了龍河口水庫,中梅河當在水庫中心,居民只得移到下游的丁家井,重建街道,並且更名萬佛湖鎮,原址沉沒水底,猶如龍宮。昔日的繁華只在老人們的夢中偶爾浮現了。

編者注:由於本號尚未尋找到民國時期中梅河照片資料,故文中以附近市鎮類似建築、街道照片配圖。如有讀者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向我們提供!

撰稿人許昭堂,號蒼山居士,筆名舒盲,男,61歲,舒城人。

安徽舒城:湖底龍宮中梅河 昔日繁華無存 “第二縣治”不能忘記!

許昭堂,男,1957年生,畢業於安徽醫學院。曾從事教師、外科醫生和衛生計生行政管理等工作,正處級。現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旅遊﹒生活》雜誌副主編,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合肥通史》編纂辦公室副主任,合肥財經學院客座教授。廬陽智庫·文化旅遊專家組成員、蜀山區歷史文化研究會專家指導組成員。長期致力於合肥地方歷史文化資料收集,曾發表《巢肥運河的形成與歷史演變蠡測》《建設合肥區域性特大城市歷史文化基礎與思考》《巢文化是合肥本土文化之根》《中國“家與國”起源地探析》等數十篇研究論文。出版發行《優生優育》、《巢湖史話》、《合肥城圖志》《影像李鴻章》,《李鴻章畫傳》,與許高彬合著《走近李鴻章》等著作。《2012城市發展—安徽》等多部著作錄用了本人相關文章。巢肥水道的研究觀點被寫進《合肥通史》,並被央視採訪拍攝。全國頂尖史學家、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以《讀許昭堂先生巢湖史話》為題,為《巢湖史話》一書作序,給予很高的評價。《影像李鴻章》走出了國門,被美國國會、澳大利亞、哈佛大學燕京、加州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收藏。


  • 作者:許昭堂(作者授權發表)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