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考上进士吗?让你大吃一惊的科举考试题目

你能考上进士吗?让你大吃一惊的科举考试题目

18年3月27日

在群里聊到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于是到网上搜到了大清最后一届,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的试题(会试和殿试)。按规定,通过两个考试的考生则被授予进士身份。

下面是考试题目,括号内是我的简要说明。


会试题

第一场 史论五篇

1.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考国防,民族政策)

2.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与上题一样,考国防政策,显然与当年大清面对欧洲列强侵略相关。西汉初年的贾谊提出了抗击匈奴战略。)

3.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考国家内政治理战略,评价“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申商乃法家实践派代表人物之二。)

4.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考“人力资源”,人才招募战略。)

5.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考国家外交战略,显然与当年李鸿章在各列强之间周旋相关。)

第二场 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考教育改革,国际比较研究)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考外交政策,国际比较研究)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考国内治理——改革开放战略,国际比较研究)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考农业经济学,农业制度改革。土地,资本,劳力的概括相当“西方经济学”。)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考国际法,具体如何应对美国的排华法案。)

第三场 《四书》《五经》义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以上三题最哲学,可归为我最不喜欢的空泛抽象题目之列,和前面题目的具体而实用的风格不同。第三题考的是市场经济哲学,有点意思)

殿试策题

1. 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考公务员/官员选拨制度改革。)

2. 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考古代军事制度对当代的借鉴。)

3. 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考财政学,预算改革,古今中外比较研究。)

4. 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

(考教育,人才选拨制度改革。)


你能考上进士吗?让你大吃一惊的科举考试题目


这些题目颠覆了你对科举考试的看法吗?这些题目比当下的公务员考试的难度肯定高几个数量级吧。

我物理本科,历史学硕士。自修经济学时间不少于三年。硕士阶段选修了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一些课程,社会心理学博士入学笔试全过(没读博士)。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读杂书,不拘泥于一门一派,不为考试而读。自认学东西比较快,在政治学,经济学方面体悟较深。硬要做个参考系,自评学术见识的话,在政治学和经济学方面强于一般博士和教授。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历史已经发生——“历史选择”的利弊得失已经可以评估,然而,我不得不承认,自认知识功底,社会实践都不错的我若参加那届科举考试,肯定考不及格。

总的来看,除了《四书》《五经》那三道偏哲学的题外,其他题目都与当时大清时局息息相关,都是务实不务虚的好题。显然,出题目的是为选拨既通晓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又具备精湛的国际视野,能够主导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高端人才。

我没查到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张之洞,郭嵩焘等人当年考的题目,想必那些题目也“很难”。要考上进士,非学贯中西不可。郭嵩焘考了五次才考上进士(他当时已经在地方政府当过幕僚,有实际从政经验了)。后来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派领袖之一的左宗棠只考上过举人,会试屡试不第。

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宋朝苏轼年代的科举考试题,也是非常好的经济实用题目,背诵八股文是肯定不行的。显然,这些题目都是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

上面的每道题目都可视为一道博士论文题目。作为一个应考的举人,必须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外交等方面有很大的热情,带着当代的时局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最好有切身实践体悟,才能够答好这些题——此外,还需要很高的天赋。

考试选拨公务员(以及政府领导人)和选票选择政府领导人,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显然,让一群没文化没本事好吃懒做非常短视的傻X占多数的人投票选择领导人,风险很大。而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考试选拨官员,又容易选出那些反映上头偏好“脱离群众”的官员。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呢?

对中国未来政治建设感兴趣的朋友,可把它作为一个策论题目来回答。

更多小山同学文章请搜索公众号:Free-is-not-fre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