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軍戰馬從哪裡來?

元曉華


在二戰中,騎兵依然騎著巨大的作用

古代的時候,馬作為一種力畜長期為農業和交通等領域所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工具,在古代的打仗中逐漸研製出了戰車,實際上就是馬拉著車,士兵站在車上進行戰鬥,後來人逐漸騎馬作戰,也就是騎兵,騎兵的出現一度改編了戰爭的格局,甚至比火槍剛剛出現的時候帶來的影響還要大。

有歷史學者甚至大膽的提出,中國古代的統一戰爭大多是由北及南,根本原因就是北方有馬,而南方沒有,可見馬在古代軍事領域中所起到的作用,然而近代以來,尤其是第二次八國聯軍侵華,秦朝最精銳的八旗騎兵被英法聯軍打得是體無完膚,在熱戰時,馬的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

但是,騎兵卻並沒有被淘汰,時至今日,還有某些騎兵部隊被用作禮儀性的用途,隨著近代機械化的發展,戰馬的作用性逐漸被取代。

在二戰期間,軍馬依然是中國和日本兩國重要的戰爭資源,甚至有一度梅開二度的表現,在《亮劍》中李雲龍心心念念要組建一支騎兵連,而日本在侵華戰爭中也設置了大量的騎兵編制的部隊。

日本在二戰中為什麼熱衷於訓練騎兵部隊?

歸根結底是因為窮,如果能開起車的話,誰還去騎馬,要知道騎馬是很累的,而且很危險(對男生而言),但是想要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進行戰爭,只能依靠傳統的馬匹,因為,日本造不起那麼多汽車,即使能造的起那麼多汽車,卻沒有那麼多石油,即使有那麼多石油,中國沒有那麼多好走的路。

針對這種情況,日本早就做好了準備,在古代日本人的潛意識中,日本想要生存,必然需要對外擴張,而他們能想到,能夠看到的只能是中國,所以,中日之間必有一戰是日本人的共識。

甚至日本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想要稱霸世界必然佔領亞洲,想要佔領亞洲必然入侵中國,拿什麼入侵,不能是靠雙腳吧!

騎兵在當時仍是主要機動打擊力量,在戰場上的威力不容小覷,除了作為機動力量,馬還能充當運輸工具運輸後勤補給。

所以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開始將戰馬的管理當作重中之重的事情。

當然,騎兵部隊也不是說組建就組建的,中國宋朝為了抵禦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王安石還制定了保馬法,結果宋朝的騎兵沒等建立起來,長江以北能養馬的地方都丟了,日本的騎兵部隊在戰爭中很厲害,是因為日本長期重視的結果。

日本的戰馬管理及戰馬的來源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馬就跟以前的日本人一樣矮,並不能做軍事用途,不但矮小,數量還少,於是日本進行了馬種改良,並且進行繁殖。

在日俄戰爭後,日本更加意識到想要在中國作戰,必須加強軍馬在數量和質量上的提升,日本打算將國內的馬匹增加到150萬匹,在增加數量的同時,還不斷提高馬的質量,引進大量優質種馬,並且免費給母馬配種,經過長期的改良,日本的軍馬變成了東洋大馬。

到二戰開始的時候,日本一個齊裝滿員的甲種師團,需要7630匹馬,乙種師團需要2065匹軍馬,其中騎兵旅團需要5668匹馬,可見日本軍隊由於機械化不足對馬匹的需求量有多大。

為了滿足對馬的需求,日本軍方平時就是飼養一些馬匹,為了能夠彌補軍馬的缺口,日本還會大量向民間徵用馬匹,稱為“徵用馬”,但是徵用的馬平時缺乏訓練,又缺乏營養,很難適應軍方的需求。

所以,儘管日本對軍馬很重視,但是遠遠滿足不了中國戰場的需要,怎麼辦?當然是日本人一貫的伎倆,搶唄!日本不但搶馬,就連牛、騾子、驢這些能夠用於運輸的蓄力動物都遭到了日本的“強徵”。

除此之外,日本還很有長期性的在偽滿洲國進行馬種改良及控制馬產資源,可見日本的狼子野心。

但是總體上來說,日本還是一個很認真的民族,在做事情之前會長久的規劃和做準備。


史論縱橫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騎兵部隊挺出名,日本也是少有的大規模裝備騎兵的國家了,幾乎每一個師團都會配備一個騎兵聯隊,那麼四面環海、土地貧瘠的日本是哪來這麼多軍馬的?

日本原來只有一種軍馬,身巨僅有1.3米的矮腳馬,戰鬥力根本不行。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很多軍政要員去歐洲參觀學習,就非常羨慕人家的高頭大馬,因此從1877年開始日本從西班牙、英國、法國、阿拉伯地區大規模進口軍馬,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區建立多個戰馬培養基地,專門用於各國戰馬的雜交培養。

經過幾十年的培育,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新式戰馬初露鋒芒,兩個騎兵旅在閒院宮載仁親王和秋山好古的率領下,破交,迂迴大顯神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騎兵的戰場實用性遭到普遍懷疑,日本本身是要廢除騎兵的,但騎兵科的吉橋德三郎少將自殺抗議,再加上閒院宮載仁親王等騎兵出身的軍隊高層反對,最終日本騎兵得以保留。

日本侵華開始後,日本陸軍缺少機械化部隊,騎兵部隊再次煥發生機,甚至於出現獨立的騎兵師團在中國戰場作戰。在二戰時期日本騎兵還有生存空間最重要的就是中國軍隊當時武器裝備不行,特別缺少機槍、衝鋒槍等武器。

但騎兵是註定要被淘汰的兵種,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開始和美國、英國、蘇聯等強國作戰,面對各國大批量的裝甲部隊,日本騎兵也只能淪為抱著炸藥包發起自殺襲擊的敢死隊罷了。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其實很多人納悶,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幅員有限,又沒有草原,他們哪裡來的戰馬?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的戰馬超過30萬匹,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日本擁有如此多的戰馬,是如何而來的?

日本也算是未雨綢繆,這些戰馬是常年累積下來的。

首先:日本從西方國家引進馬匹

先科普下,日本並不是真的不產馬,而是日本產的馬大多是矮小、體力不高,更本無法長途奔襲。

想象下日本戰國時期,很多將軍一米五的身高騎著一米三的戰馬,加起來還沒有中國的馬高大威猛。日本的北部地區還是有馬匹的,但是這裡有很多馬匹是通過西方國家引進的,他們在19世紀時看見西方國家的馬匹高大威武,肌肉強健。

因此目光長遠的日本人將改變自己國家馬匹的基因,引進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戰馬,再根據自己國家的氣候以及不同地區的地理條件,培養出專門在戰爭時期所用的戰馬,如果是一些比較矮小的馬匹就用來託運物資。

所以說日本戰馬並非是從天而降,這也是經過多年飼養出來的。一開始並不樂觀,出現大批戰馬死亡的情況,後來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培育除了“東洋馬”。

二戰時期還在自己國家設立了多個戰馬培育基地,為戰爭提供優質的戰馬,尤其是日本的騎兵聯隊,裝備又好,在亞洲戰場取得了很大的優勢。

不僅僅是日本戰馬的基因得到改變,就連日本人自己的身高也因為二戰之後得到改變,從原本的一米五多一下上升到了平均身高一米七,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比較罕見的。

其次:在中國掠奪馬匹

尤其是在侵華戰爭時期,日本在中國內蒙古地區掠奪了許多馬匹,這種馬匹雖然看上去身高力大、體格健壯,但是並不適用長途奔襲,只能用作步兵、炮兵的重武器搬運、彈藥輸送、各種補給品運輸,都需要軍馬的協助。

日本人還用這種馬用來託運基本的日常用品,尤其是軍官級別的,他們都配有這樣的馬匹。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大話題,聽薩沙說一說。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是有馬的,但非常爛。傳統的日本馬是垃圾的代名詞,是世界上最差的馬匹。

日本馬的祖先肯定來自於大陸,有可能是從朝鮮運到日本的。他屬於蒙古馬的體系,而蒙古馬出了耐力好以外,爆發力、力量、速度均無法和其他優秀馬種相比。

這些日本馬進入日本以後,因為在封閉的島國環境無法吸收先進馬種,導致越來越退化。

日本戰國時期,日本騎兵的戰馬普遍只有1米,也就比中國的驢子稍微高一些。

在明治維新以後,日軍入侵中國的甲午戰爭中曾經使用過少量騎兵。當時日軍平均身高1米5幾,馬也只有1米高,被西方軍官譏笑為:騎大耗子的侏儒軍團!

在這之後,日本騎兵方面痛定思痛,開始引進先進馬種。

包括最著名的純種盎格魯撒克遜馬、純種阿拉伯馬、還有混種的盎格魯阿拉伯馬、盎格魯諾爾曼馬等等。

後來還引進了少量俄國哥薩克最喜歡的頓河馬。

日本人是非常重視馬種的,每一匹戰馬都有自己的身份證,註明馬的生日、血統等等。自然,日本的軍馬大多是被閹割的,這樣比較容易馴服。

經過長達30年的改良,日本戰馬水平有著非常大的改善,基本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遺憾的是二戰中已經不是騎兵的時代。

在侵華戰爭中,日軍編組了很多騎兵部隊,包括騎兵聯隊(團)和騎兵旅團(旅),也曾大量參戰,但戰績平平。

這主要是隨著機槍和迫擊炮的普及,騎兵馬上戰鬥幾乎等於送死。

如果單純將馬匹作為運輸工具,那還不如乘汽車了。而且,雖然馬匹的機動性好,但在中國大陸仍然有很多地區連馬匹都難以通過,只能步兵步行作戰。


薩沙



二戰時,日本軍官騎的是高頭大馬,這種馬是日本從國外引入種馬後又雜交培育出的,這種馬身高力大,但缺乏耐力,並不善於長途奔跑。那時日本也有騎兵部隊,全是蒙古馬。原來,1931年日本佔領了東北,次年又建立“滿洲國”。當時的“滿洲國”除東三省,還包括今天的呼侖貝爾盟和錫林郭勒盟廣大牧區,日本的戰馬就是從這些牧區弄到的。不僅如此,日本還勾結當時內蒙的德王,建立了蒙奸騎兵部隊,為日本賣命,好在這支蒙奸騎兵部隊在日本投降前夕認清了形勢,宣佈起義了。


用戶5509181792


二戰時期,日軍陸軍部隊中存在大量的騎兵部隊,通常以一個聯隊編制,這就是日本的騎兵聯隊。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土地貧瘠,資源更是稀少,根本就無法培育出如此多的戰馬,那麼他們的戰馬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陸陸續續派出使臣前往西方學習先進技術。日本使臣來了歐洲,看到歐洲的西洋馬,十分高大,西洋馬爆發力強且耐力非常好,於是日本從這時候開始就大量的從歐洲進口西洋馬。日本人讓西洋馬與本國馬進行交配,然後再用雜交得來的馬再與西洋馬交配,如此反覆,從而得到優良馬種。

1931年日本侵華之後,部隊需要大量的馬匹,於是他們又把主意打到了蒙古馬上。日本人勾結內蒙古德王,讓德王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馬匹。不僅如此,還成立了一支內蒙漢奸騎兵,配合日軍侵略中國。



日軍騎兵部隊在中國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是因為當時中國軍隊裝備差,缺乏火力強大的武器。1945年蘇聯軍隊進攻盤據在東北的關東軍,日軍派出了精銳的騎兵部隊與蘇聯軍隊作戰,結果死的非常慘,還沒到蘇軍面前,人和馬統統都被打成篩子了。


麥地傳奇


早於二戰60餘年前,日本就開始有意識的改良適合自己使用的戰馬。這話還要從1865年江戶幕府末期說起。彼時,日本已經受到歐美殖民者的威脅和新思想的衝擊,所以在倒幕運動結束後,日本人便著手仿照歐美建立西洋式的騎兵部隊。1867年,在明治維新前夕,法國贈送給日本26匹純種阿拉伯馬。日本接受後,遂想用此作為種馬改良本土的馬種。

日本的原產馬被稱為“在來馬”,本是由蒙古高原經朝鮮半島傳入的,在日本環境影響下又衍生為八個分支,託加拉馬、御崎馬、木曾馬、野間馬、北海道和種馬、對州馬、與那國馬和宮古馬。實際上,按照西方有關馬的分類基準,身高148釐米以下的馬都屬於小型馬。如此算來,日本的本土馬完全在小型馬的範疇內。這也難怪,日本地處偏僻的海島,本就不方便引進外來馬種改良,而且本身蒙古馬的身高基本也在1.4米左右,他們所不同的,可能就是蒙古馬耐力持久。所以,自繩文時代(3000年前)、彌生時代(中國春秋戰國時代)、鎌倉幕府時代,直到江戶幕府結束,日本原產的馬種的體型和體格都未有明顯的變化。和高大,強壯的歐美馬一對比,於是軍馬改良便成為了日本對外戰爭中尤其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在當時的歐洲,機動性和突擊性良好的戰馬不僅是騎兵的最愛,也是戰爭新貴炮兵部隊的至寶。日本欲效法歐美改革軍事,不會不注意到此點。所以在1868年,日本便意識到:想建立一支歐美式的近代化軍隊,必須改良日本馬。但是日本人在引進外來馬種後,急於收到成效,沒有考慮到近親繁殖帶來的危害。於是,日本馬的品種改良長時間都未有成效。1887年,日本陸軍保有的馬匹平均身高只有135-138釐米,與平均體高150釐米的歐洲軍馬相差了十多釐米。

英國純種馬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日本急需徵調馬匹身高超過142釐米的戰馬。雖然當時日本一共飼養了約150萬匹馬,但是經過軍隊嚴格選拔卻僅能湊足3.5萬匹,而且入選的軍馬也很少有超過1.42米。同時,這些參戰的軍馬在戰場上經常無故騷動、互相撕咬、蹶踢、嘶鳴,嚴重影響了日軍的攻擊計劃。據記載,日軍第六師團炮兵連隊在管制性情暴躁的軍馬時,還發生了270名士兵被馬咬傷和踢傷的事故。雖是一系列細微的事故,但是一枚鐵釘影響一場戰役的事例還是要遏制,所以日本人遂下決心解決這一難題。在參考歐美的經驗時,日本研究人員發現“去勢”能明顯改善馬匹的性情,而且去勢的軍馬比普通軍馬更加體魄強健,且較少嘶鳴,尤其適合偵查部隊使用。但是此計劃卻遭到了日軍部分軍人的牴觸而作罷。

阿拉伯馬

1900年,日本參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彼時,按照各國軍馬數據對比,日本軍馬規定143釐米、法國馬156.7釐米、德國軍馬161.2釐米。所以,看著日本軍馬比聯隊軍馬矮20多釐米,日本人很不是滋味。再加上,日軍軍馬的奔跑速度遠遠不如歐美軍馬,日軍感覺丟盡了臉面。更讓日軍臉皮羞臊的是,歐美軍馬溫良順從,60餘匹軍馬僅需一人管制,而日本軍馬卻要每匹配備一人。同時,日本馬在車廂亦不服管制,或喧譁、或惡作劇。更有甚者,在戰鬥中,這些沒有去勢的戰馬還肆意追逐雌馬,擾亂了聯軍隊形。為此,聯軍官兵給日軍軍馬起了一個外號,“一群不聽話的野獸”。從此,日軍開始嚴格要求戰馬去勢。

蒙古馬

長野木曾馬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經過十年改良的日本馬平均身高終於達到了147釐米。但是在戰鬥中,日本馬無論在體質還是數量上還是遠遠不如俄國馬。比如,同樣噸位的大炮,俄國馬只需六匹就可輕鬆牽引,而八匹日本馬亦顯得非常吃力。日本人受此觸動,遂開始實施第一期“馬政18年計劃”,以求引進國外優良公馬改良品種。1924年,日本人又實施了第二期“馬政12年計劃”,旨在挑選能適應日本氣候,且體格強壯、耐力持久的混血馬進行第二次改良。8年後,日本本土成馬體態普遍健壯高大,即使是民用馬也達到了145.4-157.6釐米的體高。從此,日本馬被譽為“東洋大馬”。1939年,日本強化了“種馬統制法”,以確保馬的質量源。故而,無論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還是東南亞戰場,日本軍部發布徵用軍馬的體高條件,便提升到了160釐米。

南京城破後,日軍列隊歡迎騎著東洋馬入城的松井石根。改良後的日本馬混合了阿拉伯馬8.7%、英國純種馬7.2%、法國央格魯—諾曼馬24.2%(適合炮車牽引)、法國佩爾什馬21.6%(適合駕轅)


大福讀史


有網友問:二戰期間,日軍戰馬從哪裡來? 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就開始進行近代軍事需要的戰馬培養。主要是為了炮兵和騎兵培養新型軍馬。但是,要想培育出真正符合現代戰爭的軍馬。

至少需要幾十年時間,進行改良,育種和擴大規模。所以,日本其實一直到30年代初期,才真正培育出合格的炮兵軍馬。也就是歐洲的佩爾什馬和北海道母馬培育出來的炮兵名。騎兵馬,培育的比較早,主要是使用澳洲的諾曼馬培育出來的騎兵戰馬。

但是,日本其實真正的炮兵軍馬數量也很少,遠遠不夠用。所以,日本就從我國搶掠大量馬匹,為了更好的使用我國馬匹。日本還專門根據我國馬匹的特點,研發了一些專屬裝備。

那就是94式75毫米山炮,日軍將這種山炮做到了,僅僅536公斤的全重。就是計算了中國本地騾馬載重能力專門設計製造的,6馬我國本地騾馬就可以馱載這樣一門山炮,而且,根本不會很累。

同時,還適應了我國當時缺乏道路,山路較多的情況。這是當時世界上最輕的75山炮,射程8.2公里是日軍專門為我國戰場環境和騾馬條件設計出來的。我國當時進口的博福斯山炮全重近900公斤,分解以後,我國騾馬根本無法馱載行軍。

日軍在我國戰場,其實大部分用於運輸,馱載用途的戰馬,還是從我國掠奪的騾馬。另外,還是少數日本本土育種出來的新型軍馬。


深度軍事


相信喜歡看抗戰劇的人,都對於日軍的高大的東洋馬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由矮小腿短的日本人牽著之後,還莫名增了一層喜感。在日本不長也不算短的歷史中從未以騎兵出名,再加上日本是一個島國,並不適合馬匹的繁衍生長,日本從哪兒得來的如此高大健壯的戰馬呢?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也是有馬的,不過卻很難稱之為戰馬,日本的馬來源也是中國的蒙古馬,但是如日本人一樣,蒙古馬在日本繁衍多代後,變的十分矮小,僅比中國的驢子略高,自然也談不上有多大力氣和多強的負重。

19世紀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後,除了教育、工業等方面全面學習西方,日本也注意到,日本軍隊的戰馬根本無法勝任現代化的戰爭,軍隊全面學習德國的日本,也開始建立自己的騎兵部隊,在德國人的建議下,日本對馬匹雜交改良。



最先使用的方法是繁殖1867年時法國拿破崙三世贈予日本的26匹阿拉伯馬。阿拉伯馬歷來以高大、健壯、善於衝刺著稱,但是,由於近親繁殖,這次改良顯然是並不成功的,八國聯軍侵華時,日軍的戰馬比歐美軍馬矮20多釐米,體重也輕70公斤,顯然,日本的戰馬依然全面落後於歐美。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感受到差距的日本,開始花大力氣引進世界上優良的戰馬,他們開始引進安格魯諾曼、純血阿拉伯馬、頓河馬等等,通過科學的繁衍雜交,日軍的戰馬無論是重量、高度,還是力氣,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到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時,日軍的戰馬平均已經高達1.6米,甚至已經高過了平均只有1米5多的日本士兵。


鳶飛九天2018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戰場上面日本人所使用的站把我們一般叫他東洋馬,長得特別高大,但是我們都知道日本它是一個島國,沒有那麼多資源,也沒有那種可能性,培養那種大個頭的戰馬,如果說真的有那種戰馬,並且成群的出現的話,戰國時期,那日本人的武田家騎兵也不會敗在織田信長的手上。

事實上,日本人的戰馬是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演變的,在日本人明治維新的時候,事實上是跟當時的英國等西方國家看齊的。在英國的作戰序列裡面,戰馬仍然還是一個主要的兵種,為什麼當時的作戰就是雙方排隊槍斃,排隊槍斃完哪一方出現潰散瞭然後騎兵上去收割人頭,直到第一次吃大戰之前,英國人還特意針對騎兵手上的馬刀進行設計。

日本人自然也是看到了這個情況,所以也想學習西方向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但是日本人當時的戰馬仍然還是以蒙古馬為主,蒙古馬比較矮小,力量和爆發性比較小,作戰的話很有可能會處於劣勢,迫於無奈之下,日本人向西方求助,拿破崙三世贈與日本人25匹戰馬,其實是阿拉伯馬,但是,由於這些優秀的馬匹太少了,很多馬匹的改良並沒有到位,但是當時這些馬匹用來作戰確實是綽綽有餘了。

所以信心滿滿的日本政府率領自己的騎兵部隊跟八國聯軍一起去入侵北京城,結果被其他的西方國家嘲笑,說你們騎得這不是馬,這是驢子!

痛定思痛之下,日本人趕緊抓緊了自己的騎兵部隊的建設,一方面當時在西方大規模的車輛,還有裝甲集群開始投入作戰,騎兵已經開始逐步淘汰,但是對於日本來講,他的大量的鋼鐵工業要投入到海軍的建設裡面,所以在陸軍方面,我們看到有一些日本坦克的那個鐵片兒薄的就跟他豆皮兒一樣,他們的坦克也被戲稱為豆丁坦克。為什麼缺鋼鐵沒有鋼鐵,我拿什麼去追殺敵人的步兵?拿什麼去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呢?就靠這些戰馬,所以我們發現在第二次是世界大戰開始之前,所有的國家的作戰序列裡面也只有日本人一直堅持不懈的給他的馬總進行改良。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人才算是完善了自己的戰馬體系,這也就造成了印象裡面我們看到很多日本人的東洋馬又高又大。

說實話,這種方法的話,中國政府也曾經做過,就是當初解放全中國以後,我國在,華北地區有很多人家使用的就是用馬匹來拉運貨物或者是跟中,但是蒙古馬比較小,而且爆發力比較好拉不動車,所以當時中國政府出於考慮引進了很多優秀的馬種,有阿拉伯馬,(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有諾曼底馬,進行本地化雜交,並且形成了現如今一個比較著名的馬匹,渤海馬,如果說有誰有興趣的話可以到農村去問問,當時的農村老百姓是不是有這種特殊的馬匹進來,只不過後來這種馬匹上市的時候,國家農業又迎來了機械化的發展,所以這種馬匹又面臨著淘汰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