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無數鬼子的經典駁殼槍,爲何新中國成立後就消失了

看過抗戰影視劇的人想必對駁殼槍都不陌生,很多八路軍、游擊隊、武工隊基本上用的都是它。而事實上,駁殼槍也的確是抗戰期間八路軍最主要的手槍。


打死無數鬼子的經典駁殼槍,為何新中國成立後就消失了


駁殼槍真名叫毛瑟槍,是德國在1896年退出來的一款半自動手槍,清朝末期流入中國,直到抗戰結束一直活躍在中國戰場上。槍身長28釐米,重1.24公斤,彈容量20發,因此俗稱為“二十響”。它使用7.63毫米彈徑子彈,最大射程150米,理論射速可達900發/分鐘,和普通手槍比,它具有射程遠、火力猛、射速快等諸多優點,深受八路軍喜愛。


打死無數鬼子的經典駁殼槍,為何新中國成立後就消失了


據瞭解,駁殼槍全球常量在100萬支左右,加上各國仿製的大概在50萬支上下,總量約150萬支,而在中國就有40多萬支,是我國抗日時期的主要手槍。像左權、楊靖宇這些抗日英雄們使用的都是駁殼槍。可是讓人奇怪的是,新中國成立不久,駁殼槍就從我軍中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


打死無數鬼子的經典駁殼槍,為何新中國成立後就消失了


原因很簡單,和普通手槍比,它的個頭要大上一倍,都快趕上衝鋒槍大小了,不方便攜帶。另外,它的火力雖然比普通手槍猛,但和衝鋒槍一比就差了很多,射程也遠不如,在戰場上根本沒辦法和衝鋒槍抗衡。抗戰期間,八路軍由於武器奇缺,加上鬼子也沒有衝鋒槍,所以駁殼槍的威力才能發揮出來。新中國成立後,裝備了大量衝鋒槍,駁殼槍的劣勢很快就顯現出來,這才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