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控席春迎:從普通到優質的提升,才是最好的賦能|i-EDU專訪

首控席春迎:從普通到優質的提升,才是最好的賦能|i-EDU專訪

自2016年確定投資教育產業以來,首控從教育投資切入,累計斥資過百億,利用資本投出首控教育產業“帝國”,用“教育+金融”的運營模式,打和傳統投資不同的路線, i-EDU近日專訪首控集團董事局主席席春迎博士,探求首控教育投資的價值觀。

首控席春迎:從普通到優質的提升,才是最好的賦能|i-EDU專訪

爭議聲中的教育投資

從2016年起,以各地特色實體學校為主要投資標的,首控集團正式拉開了佈局教育產業的投資序幕,用首控集團董事局主席席春迎博士的話來說:“最初,首控想搭建一個為教育企業提供各種服務的平臺,而快速的切入教育行業的方式,我們選擇了投資。”

但是作為汽車零部件行業起家的首控集團,切入教育投資領域的動作很大,具備金融屬性的首控集團通過成立、參與多支產業基金,相繼在2年的時間裡,投資了數十個標的,投資領域覆蓋學歷基礎教育、高等藝術教育、國際教育,但標的之間配套協同作用並不凸顯。一時間,投資圈對於首控的爭議聲不斷,一些投資人看不懂首控的投資策略,也對2年內向民辦教育實體投入30億的首控產生了懷疑,認為高歌猛進的投資策略過於激進。

專訪中,席春迎對i-EDU講述了他眼中教育投資的價值,以及今後繼續投資教育的堅定。他認為,教育產業雖然經歷了一二十年的發展,但是整體上依然處於相對初期的階段,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機會依然比較多。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教育企業投資回報率和其他行業比更有優勢,整體收益穩定且潛力很大。因為教育是剛需,整個社會對於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量非常大。

他還強調,從投資到金融服務,首控目前只專注於教育行業。

首控席春迎:從普通到優質的提升,才是最好的賦能|i-EDU專訪

短期的增值不如長期的價值

首控投資教育不過不到3年的時間,縱覽所投標的多數為實體學校,其中基礎教育佔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包括在二級市場上投資一些上市公司,例如自2016年起,首控陸續在港股增持成實外教育,截至2018年6月已累計投資超過14億元,持股比例上升至13.2%。

“很多人問到過,首控什麼時候退出這些項目?問我們投資週期有多長?其實對於教育而言,首控更多的都是一些長期投資、戰略投資,我們本身也是一家上市公司,所以不存在退出的問題。首控投資教育的過程,本身也是首控做大自己的過程。”席春迎對i-EDU解釋道。

他表示,首控希望通過金融的手段幫助教育企業做大做強,在這其中首控的角色既包含直接投資,也包含提供金融服務的角色。剛開始也並沒有太多經驗,但是逐步深化之後,首控漸漸形成了從教育管理到教育金融服務等內容。

參與IPO承銷,角色之變

2015年首控證券成為了港交所的持牌券商,在2016年直接投資教育標的之後,2017年開始,逐漸的參與到了內地民辦學歷教育赴港上市的熱潮當中。而此時,首控的角色從單純的一級市場投資人,轉變成了港股承銷券商,從教育投資向教育金融服務延伸。

首控席春迎:從普通到優質的提升,才是最好的賦能|i-EDU專訪

而自2017年以來,港股上市的11家內地民辦教育公司IPO案例中,首控證券參與了8家,參與角色多是聯席賬簿管理人與聯席牽頭經辦人。而2016年首控集團就斥資2.5億早早的投資過博駿教育,此次博駿教育上市首控還是其IPO的聯席全球協調人。

席春迎對i-EDU表示,首控前期在投資教育實體的同時,工作重點也放在了教育行業的金融服務上。他表示,首控正在參與大部分教育企業赴港上市的承銷環節,而這是首控目前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在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公司提供了這樣的服務之後,首控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做賦能。

在交流中席春迎也強調了首控對於教育行業的特殊價值,他說:“目前首控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全牌照企業,包括基金設立、管理及金融服務,而這些資質未來都將集中為教育企業提供服務,在金融方面我們相對較為專業,從模式上看,全球範圍內首控都有獨特性。”

投資邏輯:做大企業,疊加價值

對於多數投資人而言,評判一個企業的價值,多數會從投資回報看起,但這也成為首控投資邏輯被不少投資人看不懂的主要原因。席春迎坦言,投資教育行業,首控更多的在考慮怎樣把一個企業從小做到大。他認為,從全球來看,教育企業的規模普遍不大,即使是新東方與好未來,單體企業規模也沒有超過2000億,若與其他產業比較而言,教育企業規模偏小,且行業極度分散。

近年來,首控內部一直在討論教育產品能不能標準化、教育到底能否被複制的問題。席春迎認為,好的教育肯定是能夠被複制的,但是關鍵在於誰能找到合適的模式,將優秀的教育產品、教育理念推廣出去。如果能找到這樣的方式,做出這樣的產品,則有可能能發展成為規模較大的企業,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教育行業中也必定會誕生一批大型企業。

首控的教育產業投資邏輯,便是更注重標的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需求。席春迎強調,企業能夠做大,那麼它對社會的貢獻值也會大,而商業價值也會增加。所以企業做大的過程,同時也是價值增長的過程。首控希望找一些未來能夠做大的企業去投資,因為在教育行業裡,能將企業做大的商業模式,從邏輯上也會更符合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反推而言自然也有做大企業的市場基礎。

教育有溫度,在線改變的是形式

從首控投資的脈絡來看,實體學校成為了主要的投資對象,而覆蓋範圍也包括從幼教、基礎教育、藝術高等教育。許多投資人也錯愕,出手快、投資大的首控,為什麼似乎完美錯過了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在線教育企業?

席春迎這樣對i-EDU解釋說:“這確實和我個人對在線的看法有一定關係。我個人始終認為,教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不可能是一個純粹的線上企業,教育與科技的結合,誕生出的也是線上線下結合的企業。科技越發達,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就越重要,因為教育存在的模式需要有溫度,需要人性化。

“國際上也在探討,未來教育和科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關係?科技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教育?人工智能是否可以顛覆教育?我認為,教育一定是要有一個實體的存在,技術本身顛覆不了教育,用科技為教育賦能做增值,則是對教師線下與學生溝通的補充。”席春迎如是說到。

他認為,未來的學校可以通過互聯網、雙師技術、全球化交流等形式,從而改變課堂組織方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首控也在研究對於在線教育企業的投資。但是,當科技發展讓我們獲取知識更加方便,人們也更加浮躁。教學線下的實體一定會存在,即便教育的形式發生變化,教育的實質也不會發生大的改變。

打通國際資源,讓教育迴歸平凡

今年以來,首控加快了國際化佈局的步伐,先後投資了韓國、新加坡、英國等國家的教育標的,覆蓋幼教、在線語言培訓、國際教育等賽道。席春迎表示,投資國外教育企業,從教育管理業務方面講,主要是想將國外優質的教育品牌、教育資源與國內巨大的市場進行結合。

對於首控的未來而言,如果能將各國優質的教育資源裝在一個集團體系內,則可以實現集團內部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同配置,學生也可能實現國際化的視野和跨地區的交流。

“首控未來真的希望做一件事,也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將普通學校教學質量提升,讓一般學生變成一個相對優秀的學生,從一個考不上大學的狀態變成考上大學的狀態,那麼這就是把普通學校變成好學校的過程。”席春迎這樣對i-EDU說到。

首控在探索將精英教育引入普通教育之中。席春迎補充道:“大家都在談精英教育,但是我認為,最好的學校擁有最好的學生、最好的老師及最好的教學設備,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是最好的,但這沒什麼值得表揚和誇獎的。但是如果能將一種商業模式植入進去,利用互聯網及科技的手段,

讓普通學校能夠變為優質學校,讓普通家庭、普通學生也能享受較為優質的教育,對於未來而言,則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商業機會。”

撰文 | 石斛

製圖 | 三更

視覺 | 盼兮

作者微信: Wjing_821 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