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是屠杀?还是保护?

《可可西里》:是屠杀?还是保护?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可可西里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

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

在前后5年多的时间中,两任野牦牛队的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陆川看到民间巡山保护队的故事后,他觉得这个线索非常适合拍成一部电影。

陆川不仅是《可可西里》的导演,还亲自负责剧本的创作,这期间他多次跟随可可西里当地的巡山队员进入无人区巡逻,和巡山队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再看自己的剧本,陆川忽然觉得剧本和现实生活相差得那么远,而陆川最迫切要表达的就是真实,所以陆川对剧本改了又改,到第8遍时,终于觉得可以拍了。

《可可西里》:是屠杀?还是保护?

你知道可可西里是什么意思吗?

可可西里在我们藏语中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就是,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可可西里,美好的名字,本是多真挚纯朴的描绘,最美好的少女,却总是引来贪欲的诅咒。这里有险峻的生存环境优美的景色,更是有着大量有“可可西里的骄傲”高原精灵之称的——藏羚羊。可为了钱,一场场血腥的偷猎在可可西里的环境恶劣的无人区此起彼伏的上演着。

1992年7月,索南达杰组织中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的队伍。他12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亲自进行保护藏羚羊及环境工作。面对黄沙上如同可可西里的星空一般星星点点的红色血迹——那每一点曾经就是一只跳跃的高原精灵藏羚羊,他无奈,却对于阻止他们义不容辞。

1994年1月18日那天,在再一次与偷猎人员相遇时,他牺牲在了偷猎人员的枪下,就像那些他想要保护的藏羚羊一样,死在了可可西里这个美丽的地方。

“在中国办事不死几个人是很难引起社会重视的,如果需要死人,就让我死在最前面。”如他所言,他的牺牲也引起了各界的重视。中国政府于1995年批准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在1997年升格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纪念他,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第一个保护站便以“索南达杰保护站”命名。

电影《可可西里》影片初的老照片,便是最早的保护藏羚羊的索南达杰一队人的存留照片。

影片虽是虚构故事,但故事主人公之一日泰其原型表示索南达杰。

全片讲述记者尕玉跟随采访了解巡山队员,与盗猎分子,与可可西里的故事。

《可可西里》:是屠杀?还是保护?

影片中剥羊皮为生的马占林,剥一张羊皮五块钱,原来是个牧民,可草地变成了沙漠就只能靠剥羊皮过活了,反正被抓了也只是罚款的。在黄沙中又一次被日泰一行人抓住,可碍于食物不够了,油也不多,还要去捉偷猎者,日泰一行人只得放下他们。

“马占林每次我抓到你都是罚款,这次不罚了,让你走”。

可这是荒漠,没有水没有食物,走出去全凭运气,马占林一句“我走不出去,我老了”却看的人心疼。而在之后的剧情中,走出去的马占林在面对偷猎者时,也偷偷隐瞒一名巡山队员身份救了他的命。

而日泰对尕玉说的一句话同样让我记忆尤深:见过磕长头的人么?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我卖过皮子,可我没办法。

巡山队没有编制没有工资,没办法缴获的皮子只能偷偷卖一些。用死去的藏羚羊,来保护活着的藏羚羊。把他们用命保护回来的皮子,低价卖给奸商。日泰他知道这犯法,他可以进监狱,可他没办法。

在追偷猎分子中途经历太多,流沙、风雪、食物不足、车出问题、高原反应种种。可可西里啊,这是个吃人的地方。

而在最后,面对中午找到的偷猎分子,没有粮草,孤身一人追逐犯罪人员的日泰,是黄沙中不曾倒下的孤狼,也是面对枪药无可奈何的藏羚羊。

日泰死了。

涤净身躯,白布覆体,举行天葬。

可可西里的风中,少女的一声长叹。

《可可西里》:是屠杀?还是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