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不該是你拒絕保險的藉口,相反的是越窮越該買保險!

窮,不該是你拒絕保險的藉口,相反的是越窮越該買保險!

真實發生在身邊:妻子跪地為夫乞討藥費

李小強是在河南鄭州打工的一名理髮師,收入不多但足夠一家的開銷。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今年3月28日凌晨,李小強租住的房子發生火災,他全身大面積被深度燒傷,背部變成炭黑色,雙腿和一隻胳膊肌肉已經燒乾,雙腳炭化。

意外發生後,家人四處籌借10萬元,給李小強做了第一次手術,到現在已經花去了20多萬元。鄭州第一人民醫院燒傷診療中心醫生表示,李小強仍未度過危險期,還需要數次手術,雙腿和一條胳膊也將截肢,保命的手術費保守估計超過百萬元。

現在每天的治療費是兩萬元,而妻子梁亞娟沿街乞討到1537元,微信發佈的銀行賬號收到捐助1022元。在醫院陪護時,梁亞娟說最害怕的就是天亮,“天一亮,就要交錢,我是一個農村婦女,誰能救了小強的命,我就一輩子報答他”。

沒保險,治病只能靠借錢

有人說,掏錢最沒得商量的地方就是醫院了,醫院讓掏錢了,即使家裡沒錢了,也要去想辦法,因為醫院讓掏錢,誰都沒有辦法拒絕的!所以沒有保險的我們,只能通過以下方法籌錢:

1、拿出辛辛苦苦的積蓄

很多人平時省吃儉用,家人一生病,就不得不將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一點積蓄,全部掏給醫院用作醫療費。

2、向親友借錢

自己的積蓄不夠了,就只好找親友借錢。但事實上,借錢是每個人最不願意面對的事情,更何況很多親友自己家庭也需要錢來維持他們的生活。

3、賣車賣房

如果自己的積蓄和親友借的錢,都不能滿足,那我們就只好賣車賣房,因為生命比其他東西都要重要。

4、向社會募捐

一旦以上幾種方法都用完,很多患重大疾病的人,就不得不向社會籌措醫療費用,但是朋友圈內各種募捐,幫完一個再來一個,讓很多捐款的善心人已心力交瘁,愛莫能助了。

面對日益增長的醫療費用,風險抵抗力越弱的家庭越應該買保險!

為什麼家庭經濟越差越應該買保險?

家庭經濟越差越應買保險,因為你病不起,輸不起,也折騰不起…

現實生話就是如此的矛盾,有錢人通過買保險轉移了風險,保住並傳承了財富;

而窮人由於沒錢買保險,當風險來臨的時候只能雪上加霜,甚至傾家蕩產,

買保險不會傾家蕩產,卻有很多人因為沒有保險傾家蕩產!

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一旦生病住院,會加大生活壓力,其實拿出一小筆錢購買保障型保險,這種風險就可以轉嫁。

對於收入較低的家庭來說,可能本身收入只能勉強生活,所以購買保險並不是越貴越好,只有選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雪中送炭”。

1、提早進行壽險規劃

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不妨多關注低保費、高保額的險種。雖然我們都知道終身壽險的時間長,可謂最上選,但是保費也比較高昂,對低收入家庭來說負擔不起。

低收入家庭可多關注意外險、定期壽險、定期重大疾病保險,這樣也能擁有了基本保障。

2、注重消費型健康險

俗話說的好,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最擔心的莫過於生病住院。

昂貴的醫藥費遠遠超出了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因此選擇健康保險可以讓低收入家庭保險規劃更加完善。

在選擇投保對象的時候,可以根據家庭情況來選擇。低收入家庭最大的醫療負擔往往來自於老人和孩子。而雙方老人一般很少有社保,一旦罹患重大疾病需要住院,無疑於讓家庭雪上加霜。

3、注重意外險

做好了養老、疾病的規劃,低收入家庭還可以考慮意外保險。尤其是一家之主,肩負一家人的重任,最擔心的就是遭遇意外不測,等於整個家庭的頂樑柱坍塌。

而一份一年期的意外險保費也不高。特別是常年需要奔波或者從事較為危險行業的,更是應該注意人身意外險的補充。

4、投保次序安排也有講究

低收入家庭在投保主次方面的安排,也應當以意外險、重大疾病保險為主,以養老保險為次。在有餘力的條件下,再考慮購買投資型保險。

5、按“輕重緩急”來安排購買

另外,低收入家庭還應注意,在經濟能力或家庭預算富餘的情況下,按照需求上的“輕重緩急”來安排自己和家人保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家庭最應買保險的是一家之主,即家裡的經濟支柱,而不是未成年的孩子。

買到合適自己實際情況的保險,才能切實保障未來的生活,在突遭意外的時候能有“雪中送炭”。提醒:無論家庭收入的高低,都有適合自己的保險,我們要多比較才能選到合適我們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