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魚兒吃口輕?這幾招學會了,魚兒輕鬆上岸!

立冬之前,魚兒體內雖然儲存了一定的能量,但為了安全過冬,遇有合適的水溫條件和可口的美味,它們還是要多吃幾口。在這段時間,魚兒的行動很有規律性,一般不會離棲息地太遠。此時,決定它們胃口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水溫。

在天氣、水溫沒有突變的情況下,它們往往堅持覓食洄游的特性,早、晚多集中在1米~2米深的水域,午間也會跑到一尺不到的淺水區活動。筆者依據近幾年的野釣經驗,談談立冬之前出釣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共享。

立冬前魚兒吃口輕?這幾招學會了,魚兒輕鬆上岸!

時機的選擇

晴天或陰天有微風時可以出釣。晴天,由於日照作用,水溫逐漸升高,魚會避寒逐暖,出遊覓食,此時下鉤定有收穫;陰天有微風時,也可以出釣;但雨天不宜出釣,因為受下雨影響,整個水體的溫度隨之降低,此時魚兒活動減少,覓食相對遲緩;大風天更不宜出釣,此時風浪大,魚會臥而不動,觀標也困難,影響魚獲。

立冬之前,冷、暖氣流交替頻繁,釣魚人應抓住合適的出釣機會。一般情況下,在冷空氣即將到來的前一天至兩天,溫度都會高些,而且水溫也高,此時出釣,魚兒狂咬。有經驗的釣友可以試著在氣溫下降的當天出釣,這時的魚兒一般都會很配合。因為在氣溫變化當天,水溫並沒有立刻降下來,水面溫度的下降則有助於上、下水流交換,增加溶氧,一樣會刺激魚兒覓食。

就具體垂釣時間而言,最好選在上午9點至下午3點之間。因為這個時節早晚溫度低,魚兒多藏於深水,不會出來覓食。當太陽昇起、陽光照射水面時,淺水區域升溫快,魚兒多遊向水溫高的水域嬉戲。這時應先在深潭處打一個窩,再在深水邊的淺水處打一個窩。如水深處就在岸邊,應斜向在釣位兩側的岸邊淺水處再打一窩。如果條件允許,可在前一天打窩,第二天補窩,效果更佳。 

立冬前魚兒吃口輕?這幾招學會了,魚兒輕鬆上岸!

釣位的選擇

深潭位:立冬時節,當冷空氣來臨時,在清晨的深水區,如果能看到嫋嫋升起的水蒸汽,說明深潭區水溫較高。此外,深水區域的低窪坑處天然餌料多,是魚兒向暖藏身、覓食的好地方。

網箱位:近些年,人們多在湖泊、水庫內設網箱及圍網養魚,網箱或圍網邊就成為絕佳釣位。若能將拋竿打向偏深水位的網箱邊,釣者還可能釣到大魚。

淺灘與流水位:在陽光充足的日子,針對魚類的趨暖特性,釣者可在向陽、背風、離岸較近的淺水區,或者灘頭撒下誘餌做窩。那些與溝、湖、塘等相通的常年流水處,水流會將各種食物帶進來,也是比較好的釣位。

立冬前魚兒吃口輕?這幾招學會了,魚兒輕鬆上岸!

線組的選擇

立冬時節,由於水溫較低,魚兒吃餌的動作細微,且咬鉤者大多是150克以上的魚。魚中鉤後,掙扎力量較仲秋減弱,應選用中硬調或硬調4.5米以上的手竿,2號強力線,伊勢尼7號鉤、輕墜、七星標

立冬前魚兒吃口輕?這幾招學會了,魚兒輕鬆上岸!

餌料的選擇

立冬時節釣魚,誘餌宜以香、甜為主。若想快速聚魚,應施以麝香米。根據這個時節水溫低的特點,宜用重餌誘魚進窩。方法是:用啤酒糟或糯米糟拌入飼料,悶上幾天後讓其發酵,帶入釣點,再摻進麝香米、豆渣等,魚特別喜歡。這種餌料每次出釣用量應在250克以上,是深秋垂釣的秘密武器。

釣餌既可用葷餌,也可用素餌。葷餌用紅蚯蚓、蛆蟲等,魚咬鉤率較高。素餌除了商品餌外,也可用米飯粒、熟山芋丁、紅薯丁等

立冬前魚兒吃口輕?這幾招學會了,魚兒輕鬆上岸!

釣法的選擇

由於受水溫影響,這個季節的魚兒嘴張不大,吞餌力量小,吃口輕微,反映到浮標上的信號比較弱,往往轉眼即逝。垂釣時,切記應及時提竿。在釣法上,要側重引逗技巧的使用

拖拉逗引法。即把鉤送到窩前方一尺左右後,慢慢收竿。收竿時,徐徐往回拉三尺左右,也可往左或右拉動。拖拉要勤、要慢,幅度要小。每次拖拉時,提起2~3粒標子目相。同時認真觀標,當標上浮一兩粒不沉而抖動時,及時提竿定有收穫。頂標時也應及時提竿,有時會上大魚。可試著兩窩輪釣,認真體會哪個窩子哪段距離咬口最多。

大標釣深水,小標釣穩水。如果找到深水魚層後,要用大一點的標,但標尾一定要細。主線不要大於2號,鉤用7號的就可以,調幾釣幾,搓餌。在溫度相對低的穩水區,用小硬尾標比較好,調高釣低,最好讓餌一觸一懸。

引逗結合法。用這種方法釣魚時,撒餌布窩的量要少一些,但要多布出幾個窩,輪番釣,省時又省事。立冬時節,因魚兒反應遲鈍,咬餌較輕,在垂釣過程中應主動提竿逗魚,引其上鉤。具體做法是:將鉤拋至窩點穩定後,數分鐘如無反應,要把竿提起分別向前、左、右斜方或身邊拉動,使釣餌在水中游動,但動作要輕柔,拉動距離不要超過10釐米。當浮標出現抖動、上浮、下沉、平移時都應立即提竿,不可錯過時機。

立冬前魚兒吃口輕?這幾招學會了,魚兒輕鬆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