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7大早期信號!中招的趕快去檢查

肺癌之所以有發病率高、生存時間短、死亡率高、治療負擔重四個特點,很重要一個原因在於肺癌的早期症狀隱匿,通常被忽視,多數患者發現已經到了腫瘤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醫生提倡早期篩查,爭取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那麼肺癌早期到底有哪些蛛絲馬跡呢?


肺癌的7大早期信號!中招的趕快去檢查

肺癌的7大早期信號,別忽視!


1、咳嗽總不好

如果咳嗽持續超過2-3周,且為一陣陣刺激性的乾咳,或者有少量白色的痰,要警惕肺癌徵兆,儘早就醫,不要忽視。

2、痰中帶血

如果出現咳血或痰中帶血,以及有鐵鏽色的痰,更要警惕早期肺癌,趕緊就醫檢查。

3、聲音嘶啞

感冒、咽炎等常見病引起的聲音嘶啞通常幾天就會好轉。如果聲音嘶啞持續不好,也要警惕肺癌,可能是腫瘤壓迫喉返神經造成的。

4、胸悶胸痛

肺癌早期常會有胸悶胸痛的症狀,老百姓容易誤認為是心臟不好。肺癌導致的胸痛多是不規律的鈍痛,伴有胸悶,咳嗽,甚至會有背部的牽拉痛。

5、體重減輕

很多癌症都會導致體重下降,所以一旦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特別是短時間內驟減的情況,一定要去醫院查找病因。

6、反覆感染

不明原因的發熱、反覆出現支氣管炎症等感染的徵兆都要重視,儘早去醫院查明病因,切不可一味的退熱消炎,容易掩蓋病情。

7、肺部之外的異常表現

當腫瘤侵犯了其他器官時,通常會引發肺部之外的表現,比如侵犯食管會引起吞嚥困難;壓迫了上腔靜脈會出現嘴唇發紫等;另外,杵狀指、四肢關節肥大疼痛、重症肌無力、高鈣血癥、男性乳房發育等也都是肺癌的早期表現,統稱副瘤綜合徵。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上述症狀也並非肺癌特有,如果一旦發現異常還是儘早就醫,讓專業的醫生協助判斷篩查。

針對肺癌的高危人群,即便沒有出現上述症狀,也該每年定期篩查。


肺癌的7大早期信號!中招的趕快去檢查

肺癌高危人群標準


1、年齡在55-74歲,吸菸≥30包/年(意思是吸菸的包數乘以吸菸的時間:30包年可以是每天1包、吸菸30年或每天2包、吸菸15年);

2、年齡在55-74歲,過去15年一直有吸菸或者戒菸不到15年;

3、年齡≥50歲, 吸菸≥20年/包,同時合併以下危險因素之一:

1)氡氣暴露史

2)致癌物質的職業暴露史

3)惡性腫瘤病史

4)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

5)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或肺纖維化病史

符合上述條件的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肺癌篩查。

不符合條件的人群,如果有其他肺癌的危險因素,或者出現了疑似症狀,建議找專科醫生評估,根據個人情況決定是否要做篩查。

篩查方法:低劑量螺旋CT

肺癌最常用的有效篩查手段:低劑量螺旋CT。

目前低劑量螺旋CT已經成為肺癌篩查和早期診斷最常用的手段。研究表明,與普通胸片篩查相比,肺癌高危群人採取低劑量螺旋CT篩查,可以降低25%的肺癌死亡率。

擔心低劑量螺旋CT輻射大,對身體不好?

有些患者擔心CT輻射量大,會對身體產生影響。事實上,低劑量CT的輻射量約為1msv,而人一年的輻射劑量不超過100mSv都屬於比較安全的範圍。所以每年進行低劑量胸部CT篩查是安全的。

查出結節就是肺癌嗎?

肺結節可能是肺癌,也可能是良性疾病比如錯構瘤等。通常發現肺結節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內部結構、生長速度等綜合判斷,必要時做進一步檢查。

通常,根據肺結節的大小分三類:微小結節(0.3.~0.5.0cm),小結節(0.5.~1cm),結節(1~3cm);

超過3cm的稱之為腫塊,惡性的可能性高達90%。

根據CT上結節的密度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混合磨玻璃密度)結節和非實性(完全磨玻璃密度)結節。

如果肺結節邊緣光滑,在3個月、半年甚至一年內複查並沒有增大甚至縮小了,或者結節內有鈣化灶或呈現爆玉米花樣改變,是良性的可能性比較大。

如果肺結節在3~6個月內出現了增大或者增多,而且密度不均勻,有空泡徵或充氣支氣管徵,或者出現了分葉徵、棘突徵、毛刺徵或支氣管血管集束徵等,做CT動態增強值達20-60Hu;那麼是惡性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然,結節良惡性與結節大小、性質、生長速度等因素有關,一旦發現需要找專業醫生綜合判斷,切勿自行診斷,以免耽誤病情。通常良性的肺結節可以暫不處理,定期觀察即可,而惡性肺結節需要儘早手術切除。

其他癌種的早期信號與篩查手段會陸續更新,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