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农村扶贫、脱贫的那些误区

近日,有媒体记者到某贫困地区采访,发现某移民搬迁小区,一栋栋漂亮的三层小楼一字排开,屋外雕梁画栋,屋内装修一新。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小区的村民都是扶贫搬迁户,每栋小楼造价20多万,政府补贴十几万,贫困户自己掏数万元,就可实现居住条件大改善。

说说农村扶贫、脱贫的那些误区

然而,脱贫要坚持高质量,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保障脱贫人员能够稳定实现发展增收,不返贫,而不是给钱给物越多越好,盖楼住房越大越好。

像这个地区这样,修建标准过高的房子,固然能够让贫困群众更好改善居住条件,但是这种盲目提高扶贫标准的做法,不仅加重了财政的负担,也增加了群众的负债,对于其他地区扶贫搬迁也是一个不好的示范。

说说农村扶贫、脱贫的那些误区

然而,像这样进行“扶贫”的地区,在全国还有不少。在一些地方脱贫工作中存在着一种想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让群众能够稳定脱贫,不过是中规中矩完成了“规定动作”,但是提高标准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并不违反规定,反而是“政绩”,更能体现对脱贫工作的重视。

这种做法看似提高了贫困群众各项福利保障和生活水平,但是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说说农村扶贫、脱贫的那些误区

首先,贫困地区的扶贫资源是有限的,把标准定得过高,用增加的扶贫资源搞扶贫的“形象工程”,必然会挤压其他地区扶贫的资源,影响整体脱贫攻坚进程和成色。

其次,过高的标准,容易把贫困户的“胃口”吊得很高,那样贫困农民就会陷入“福利陷阱”,出现争当贫困户的现象,也会对非贫困人口造成“悬崖效应”,出现社会规则失序,引发新的不公。

另外,很多地方“拍脑袋”决策时定下过高的标准,后期常常难以兑现,即使一时兑现了,也不可持续,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导致群众不满。

说说农村扶贫、脱贫的那些误区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能简单认为拔高标准就是为贫困群众好,也不能期望所有贫困群众都能达到与其他群众无差别的同等生活条件。脱贫要坚持高质量,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保障脱贫人员能够稳定实现发展增收,不返贫,而不是给钱给物越多越好,盖楼住房越大越好。

我国现行的扶贫标准能够达到全面小康生活的基本要求,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脱贫标准,坚持科学扶贫、长效脱贫,扎扎实实地打好这场战役。


想了解田园业态相关服务和资讯

乡村土地资源、文旅规划设计、配套施工建设、

运营服务招募、开发资金匹配...

美田社(MeiTianShe.cn)一站式快速对接,

行业大牛带你轻松玩转田园业态...

说说农村扶贫、脱贫的那些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