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平:「瞬間即永恆」

繪畫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感受,表面的語言僅僅是個媒介。並沒有真正無意義的一筆,也沒有真正無意識的一筆。

我們也嘗試提出“畫的是什麼、要表達什麼”這樣的問題,似乎帶著一種無理的氣質。

“過程”而非“結果”,大概是我們得到的一個答案。

譚平:“瞬間即永恆”

在一個像廠房一樣,沒有任何矯飾的角落裡,他繪畫,以超越現實的節律和想象力去面對他內心真正的藝術。

我們通過介入譚平老師的整個創作過程,以一種隔岸觀望的姿態去發掘他瞬間爆發出的焦慮、激情、孤獨、憂患。

“如果你把一個藝術家,當作普通人一樣去看待,那麼他的畫就會更好理解。”

譚平

藝術家,教育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198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八十年代末期留學德國,獲碩士學位和Meisterschule學位。英國金斯頓大學榮譽博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在長達40年的藝術實踐中,譚平始終探索於繪畫、版畫、多媒體、設計等多個領域, 在其不間斷的變化與充滿張力的創造中,將當代藝術的諸多節點貫穿如一。

Tan Ping is an artist, educator andPresentVice President of CNAA, whograduated from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CAFA) in 1984. He studied in Germany in late 1980s, gain master degree andMeisterschule degree, then awarded honorary doctorate degree of Kinston University,and was the dean of School of Design of CAFA andVice President of CAFA. In the 40 years artpractice, Tan always devote himself to exploring painting, printing,multimedia, design and so on, and nodes of contemporary art been incorporated in his ever-changing art creations.

“模數”

譚平:“瞬間即永恆”


最近,藝術家譚平在站臺中國開啟了一場頗為獨特的展覽,這個展覽將譚平1993年以來的創作進行了主題性質的梳理。

其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作為一位深諳西方思維方法的藝術家,跨語境的知識結構塑造了譚平獨特的創作方向。他在創作中不斷尋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在東西方交錯的思維中找到精準的座標,其作品的流變也散發著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個獨特之處則在展覽本身,通過呈現創作的“過程”而非“結果”,一針見血地命中了譚平創作的核心——模數。


展覽作品精選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 《時間》 裝置 40×1000cm 22件 1993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 《60×60》 布展方案 2010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 《-40m》 綜合媒介 30x112cm 2012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 《覆蓋》影像 靜幀 2013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 素描 木炭條 79x109cm 2014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 《手稿》 2018



譚平:“瞬間即永恆”

譚平《無題》 布面丙烯 200x300cm 2018

面對一幅抽象畫應該怎麼去欣賞?

“觀眾首先也要有學習階段,抽象和具象的區別在於,具象有它的參照物,畫得像不像決定了它好不好。但抽象恰好沒有參照物,它和具象恰好是兩種系統或標準。

你看一張畫,它的顏色、節奏,都和人的情緒和心理有關。看抽象畫也要首先打開自己心靈,比如看到一塊紅就想到祖國,看到一塊黑就想到悲劇,這是最直接的,但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看到才感到。我們不要先自己給自己設置障礙。這些障礙取消了,抽象藝術是最容易理解的藝術,最容易和人的情感溝通的藝術。”


譚平:“瞬間即永恆”


“我的畫經常小孩看了很喜歡。為什麼我們受過教育的人反而不能接受呢?我們很多天性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反而被封閉掉了。”


Y.C.J

Y.C.J 在做什麼?

譚平:“瞬間即永恆”


陳曦:我已不再只為了畫出好畫而做藝術了!

譚平:“瞬間即永恆”


今日美術館 :我們帶你去未來看一看!

譚平:“瞬間即永恆”


Y.C.J

以藝術視角探索未來世界

合作/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