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平專欄|以模數爲創作語法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譚平《無題》,木刻版畫,78.5×120cm,2012年

2018年9月1日至10月21日,藝術家譚平的最新個展《譚平1993:兩個模數的開始》在站臺中國展出。譚平獨家為時尚芭莎藝術傾情撰文,講述此次展覽背後的故事、回溯重要作品的創作脈絡,並首次展示其工作方法。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譚平《無題》,布面丙烯,50×80cm,2008年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在於在此時此刻做一個展覽到底是為了什麼?站臺中國的個展,並不是對我藝術的簡單梳理或者回溯,而是嘗試通過展覽去找到它和中國當代藝術之間的關係,去找到它的特殊性。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譚平《無題》,木刻版畫,78.5×120cm,2012年

“模數”這個主題,是在和策展人崔燦燦看作品和聊作品的過程當中逐漸確定的。這是工業設計和建築領域裡的一個專業詞彙,對於普通人來講卻非常陌生。

很多人看完展覽之後最直覺的一個反應是:譚平還做了這些!過去大家看到我的繪畫是一片紅,或者一片藍,看到的是一個結果。可今天我們展示出來的是一個過程,一種工作方式。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譚平《無題》,布面油畫,200×300cm,2018年

對於所有人來說,我相信都是一個很新鮮的面貌,這並不僅僅是一個“譚平”的展覽。大家或許會反問,這是一個抽象展嗎?這還是一個抽象藝術家嗎?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譚平《無題》,布面油畫,200×300cm,2018年

作為藝術家,我當然希望通過展覽把我個人的創作與研究展示出來。可同時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通過展覽找到我和其他人的關係,在一個關係當中,去發現創作的最獨特之處。

1

《理性的點》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創作時間:2008

展出地點:今日美術館

“理性邏輯背後隱喻著自由開放的形式,這些點在相互交織依存之中呈現各自的價值。”

從包豪斯開始,現代設計對於整個西方的影響非常大,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橫平豎直的審美趨向都從這裡來。在德國,有許多建築以及產品都是橫平豎直幾何式的,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會感受到結構的美。

我的很多作品背後都有數字與結構,畫面中很多點的位置是經過幾何計算得出,可最後的結果看上去卻仍然非常輕鬆。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在表面上看是表現性的,背後卻有非常理性與嚴密的邏輯。

2

《60×60》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創作時間:2010/2011

展出地點:中央美院美術館/元典美術館/韻畫廊

“空間是我創作的場所,也是我作品生成的載體。”

1995年,美院開始設計學科的建設。在最初建系時,設計學科只有兩個專業:平面設計、建築與環境藝術,我負責的基礎教學同時圍繞這兩個專業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對建築思維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並對建築裡的“模數”概念產生興趣。“模數”是建築設計中恆定的單位尺度,它將建築物的每一個部分都控制在一個精確的比例之內,從一塊磚到一整幢建築物的體量。可以說,建築從設計到誕生,時刻被“模數”影響著。

我試圖將“模數”的概念運用至我的版畫創作中。《60×60》就是這樣一組作品,創作的偶然性暗藏於使用比例尺寸裁切的畫面中。我首先在2.4×1.2米的一塊五合板上用木刻刀刻出我想象的圓形圖案,再以60×60釐米為基本模數進行切割,形成不同大小的畫面。而《60×60》的每一次展出,都會根據具體的展覽空間重新確定作品的最終形態,或分散、或聚合、或重疊,不同的空間規劃著作品完全不同的呈現面貌。

3

《一杯》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創作時間:2011

“《一杯》裡包含著尺度的概念。”

我們總是說注重過程,藝術的過程,不一定是指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體會了多少。最偉大的人是製造規則的人。

“一杯”這件作品就是這樣,相同的滿滿一杯墨,儘可能保持一致的速度與心境,將它慢慢傾倒至紙上,得到的是幾乎類似實際上卻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圓形”。在這樣的限定下,盡力讓每個圓形之間的差異特別小,去感受那些非常微小細膩的情緒。這種感受的強度在內心。

4

《1劃》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創作時間:2012/2017

展出地點:中國美術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一條40米長的木刻線,每刻一米用十分鐘,用了6個多小時一氣呵成。刻刀與木板接觸的瞬間如同鋒利的刀劃開皮膚,深深地、慢慢地行走,不斷深入這塊黑色平面的內部。”

放學路上狂奔的手裡拿著不知道從哪裡撿來的小木棍一路塗劃,從一個衚衕飛奔到另一個衚衕,手裡的棍子飛速地劃過這面牆,斷開,再到下一面牆,留下彎彎曲曲的痕跡,彷彿是青春破壞的足跡。

十二三歲的年紀給我最強的感受就是這樣的破壞慾,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那是一個最為難忘的年代。在中國美術館,在這麼長的一面牆上,我想要找回那樣的狀態,用一根40米的長線以頑童般地心態完成一次精神旅程的遠足。

5

《覆蓋》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創作時間:2013

“‘覆蓋’是時間切片的疊加。從精神層面來看,‘覆蓋’這個行為如同修行,建立的是心智。 ”

1994年我從德國重回美院做教師,開始籌建設計專業,後來又從事教學管理工作,俗稱“雙肩挑”。學院規模變大,日常事務也變得越來越龐雜,除了工作時間,它還幾乎佔據了我全部的私人空間,全然是一種超負荷的工作狀態。

我的角色,也從一個專業畫家轉變成一個教育管理者。我在痛苦與糾結的過程中逐漸適應這個角色,心平氣和做一個“業餘畫家”。業餘畫家不太求結果,更在乎如何在有限的業餘時間裡去感受畫畫的快樂,在沉浸中尋找曾經的初心。

“業餘時間”的有效運用,也就形成了我自己的創作方法。擠出業餘時間來到工作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畫面塗一遍。這種塗繪是在主觀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只有改變以往畫畫的常態,不斷與過去的習慣相對抗,才有可能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個最基本的目標,“塗滿畫面”。“塗滿畫面”的行為消解了對繪畫結果的追求,使過程的體驗成為了重點。

6

《彳亍》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創作時間:2014/2015

展出地點:偏鋒新藝術空間/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美術館

“‘畫’是一個動詞;‘畫’是一個投射的狀態。”

每一幅素描都是在兩分鐘之內完成。在限定的時間內,我放慢用筆的速度,手隨心所欲地控制著壓力和強度,炭條在紙面上勻速而有規律地移動著,將我的心理狀態貼切、細微地呈現出來。

在我筆下誕生的線條,究其圓線抑或直線,已經不再重要。看起來似乎是一樣的圓,似乎也還是這條線,但是線條內裡所蘊含的質與量,已經完全不同於以往。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轉變,圓與直線在符號表象上的意義不再是我關注的重點。我享受每一次的落筆。

7

《白牆計劃》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創作時間:2016

展出地點: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藝術家在消解物質(作品)結果的過程中,向內建構起新的生長空間,使內外兩個空間同處於膨脹的狀態中。”

白牆計劃是通過現場塗繪的方式將一個500平米的展覽空間畫滿,然後再用塗料將其覆蓋,恢復成為白色空間的行為過程。從白牆到白牆,從無到有再到無這樣一個過程是這次行為中最核心的部分。

8

《... ...》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創作時間:2017

展出地點:元典美術館

“這是一件作品,這不是一件作品。”

書籍:建立不同項目之間的開放關係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書籍設計:龍佑玟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出版機構:獨立出版物

Paul Rand(保羅·蘭德)提到過“所有的藝術都是關係。設計就是關係。設計是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係。”這套強調藝術家創作中觀念性作品的冊子便是“建立關係”的結果。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在初次拿到譚平老師提供的創作資料時,它的龐雜和廣博在撼人的同時也讓人既明晰又困惑。明晰的部分是來自藝術家作品裡不加矯飾的純粹、簡明;困惑則來自於作品與作品之間微光閃現的精神延續和視覺關聯。”

——龍佑玟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在為每一個創作項目設計的獨立檔案袋裡,平均分配四張沒有裝訂的活頁紙,在內容編排上收錄了包括藝術家個人對於該創作項目的自述、評論家的評論文章(節選)、作品圖、展示藝術家創作過程的照片,以及展覽現場圖。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這套包含有《60×60》《一杯》《1劃》《覆蓋》《彳亍》等五個創作單元的書冊,嘗試從海量的創作素材中將藝術家截然不同面向的作品非線性編排,打破固化的觀看秩序,形成一個新的閱讀邏輯。

正在展出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展覽:“譚平1993:兩個模數的開始”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798中街 站臺中國

谭平专栏|以模数为创作语法

特約專欄作家 / 譚平

精彩回顧:

藝術家與星座究竟有什麼關係?

靈感?情人?相愛相殺?那些藝術家的繆斯......(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